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优化研究
2017-01-16黄昶生
黄昶生,张 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优化研究
黄昶生,张 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利用区位商的研究理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水产苗种业和休闲渔业这5个代表性渔业分别在沿海7个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这7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探讨其渔业布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各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基于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提出合理的渔业布局优化建议。
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区位商;布局优化
海洋渔业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海洋产业和优势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邵桂兰等[1]利用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山东省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孙吉亭等[2]依据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和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可作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陈涛[3]认为海洋渔业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发挥着或潜在或显性的功能,需要扭转单一的“国家视角”和“工程技术”思路,建立民间社会的参与机制,注重地方性知识的挖掘,进而更好地促进海洋渔业转型。丛军[4]通过对山东省渔业分析发现当前资源和环境、粗放的经营方式等阻碍了渔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并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环境养护以及夯实科技研发的支撑力度等多方面提出了推进山东省渔业产业优化升级对策。张忠文[5]通过研究具有不规则捕捞的多种群竞争捕捞最优策略模型说明海洋渔业的合理捕捞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提高社会总产出。谷佃军[6]在区域布局优化方面,以蓝色经济区理论为指导,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个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进行分析,并对山东半岛生态保护区布局进行了规划。张士军等[7]对山东省海岛渔业板块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并从提升综合效益、完善基础设施、重构开发秩序等角度对海岛渔业板块进一步优化。于谨凯等[8,9]从海域承载力视角的视角构建了海洋渔业布局合理度的评价模型并且建立了评价标准。丁燕飞[10]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王夕源[11]利用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作SWOT分析,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综上,国内学者对海洋渔业结构布局优化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当前较多的研究都是从山东半岛整体出发,较为笼统,不够深入详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位置特殊,包含多个沿海城市,多种海洋产业群集,对其渔业中的各个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还是有所欠缺。由于其包含多个地市,因此运用区位商理论分析蓝区各个地市的渔业布局情况,最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和意见。
1 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1.1 渔业布局格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省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北起滨州市,南至日照市,其中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东营和潍坊,共有7个沿海城市,其渔业产业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各城市渔业布局见图1。
图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现状Fig.1 Marine fishery layout status quo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由图1可见,近年来蓝区内的海洋捕捞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的海洋捕捞业分布在威海的东部和北部沿海、烟台的蓬莱沿海以及青岛的胶州沿岸等地。蓝区内漫长的海岸线和滩涂为海水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地市依照自身的资源条件,选择优势养殖方式:青岛和日照以筏式养殖为主,东营以底播养殖为主,烟台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为主,滨州以底播养殖、池塘养殖和滩涂养殖为主,威海和潍坊4种养殖方式占比均衡。海水产品加工业主要依靠捕捞和养殖获取原材料,所以主要分布在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的作业区域附近,布局较为分散。近几年,水产加工业呈现园区化发展,水产食品加工园区已达十几个。水产苗种业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育苗基地。休闲渔业呈分散布局,相对独立,产业规模小,主要分布在潍坊西北部以内陆淡水湖泊为主、威海南部港湾岛屿地区和青岛西南部沿海地区。
1.2 渔业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渔业经济根据地市区域、渔业基础、气候条件等的差异,年产值、增加值也有很大差异,南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好,各市渔业产值情况分别见表1和图2。
表1 2009-2014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渔业经济总产值Table 1 Economic total value of out-put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from 2009 to 2014亿元
从2009年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个沿海城市的渔业经济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趋势, 2014年蓝区渔业经济总产值高达3 059亿元。威海市的渔业经济总产值在2014年已经突破900亿元,占整个蓝区的30%,其渔业经济增长也相对较稳定,保持在9%左右。烟台市紧随其后,2014年渔业经济产值接近800亿元,为蓝区渔业经济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但增长幅度较大,在2013年和2014年两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潍坊、日照、滨州和东营4个城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较低,2014年只有潍坊市突破了300亿元,日照市接近300亿元,但其渔业经济增长率非常不稳定,2009—2014年一直在7%~13%浮动。东营和滨州还未达到200亿元,对此,需要积极调整其渔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海水捕捞业转向海水养殖业,加快渔业经济的发展。青岛市渔业经济产值在7个沿海城市中一直保持中等水平,到201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接近500亿元,但是经济增长幅度不稳定,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渔业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几年明显加快,同比增长13.7%和13.1%,到2014年,增长率又跌至4.4%,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2009—2014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渔业经济总产值变化趋势Fig.2 Every city fishery economic total output value trend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from 2009 to 2014
2 区位商实证分析
根据产业布局理论和海洋区域经济理论,区位因素是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优势产业,而区位商数值的大小是区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若一个地区的区位因素对该地区的某产业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则该产业的区位商值就会较高,该产业在该地区就具有优势。海洋产业布局的区位影响因素见图3。
图3 海洋产业布局区位影响因素Fig.3 Lo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ine industry layout
2.1 区位商计算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时,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12]。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表示第i个地区(i=1,2,…,n);j表示第j个行业(j=1,2,…,m);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当LQij<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当LQij=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该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LQij>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选取2014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7个城市的渔业产值数据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渔业经济总产值,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各个市区位商,结果见表2和图4。
2.2 结果分析
根据表2和图4可以看出,青岛市海水养殖业和海产品加工业区位商数值比较高,目前来看这两个产业在青岛具有优势;青岛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渔业加速发展,所以休闲渔业这几年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东营市位于黄河的入海口,海水盐分适宜,最适合海水养殖,所以海水养殖业最具有优势,其他产业相对较弱。威海市三面环海,海域广阔,渔业经济在其海洋经济结构中占据较大份额,从产业区位商数据可以看出威海市的几个优势渔业产业专业化程度都很高,特别是海产品加工业和海水养殖业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竞争优势显著,休闲渔业相对较弱一些,威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日照市海洋渔业在整体渔业产业结构中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其海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休闲渔业和水产苗种业竞争优势相对较弱。从区位商数值看,烟台市除了休闲渔业优势相对较弱,其他渔业产业都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水产苗种业和海产品加工业最为突出,竞争优势较强,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处于中等竞争地位。潍坊市濒临莱州湾,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要渔业经济来源,从区位商数据看,竞争优势相对明显的只有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其他产业相对较弱,特别是水产苗种业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滨州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主战场,从区位商看,滨州市海水养殖业和水产苗种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其他产业相对较弱。
表2 2014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渔业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Table 2 Calculating result of every city fishery field location quotient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in 2014
图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产业区位商对比Fig.4 Every industry location quotient comparis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3 渔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3.1 渔业发展不平衡
海产品加工业、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的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的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以海洋捕捞业为传统产业,特别是潍坊和日照渔业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捕捞;海产品加工业为优势产业,主要基于捕捞业和养殖业为其提供原材料,但是滨州、潍坊、东营等市的海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力短缺,利润一直提不上来,致使海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休闲渔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缺乏地域特色,服务产品过于雷同,容易造成产业间的恶性竞争,因此需要进一步统一规划;海水养殖业发展不突出,许多现有的养殖渔场的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满足大规模高品质的养殖需求;水产苗种业在产业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由于其属于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在良种培育上难以突破创新。
3.2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环境的现状与其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渔业水域污染加剧和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等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这大大制约了渔业产业的发展。日照、潍坊等地不少原先的虾池用地已被更改了渔业用途,陆源工业排污也加重了海水自净系统的负担,许多养殖水域总体利用不足与局部利用过度并存;对于整个蓝区来说,海洋捕捞业仍然处于过度、粗放的捕捞作业方式,这是近几年来渔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特别是威海、日照等港湾地区,捕捞量超过鱼群再生速度,影响物种多样性,加之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问题严重,难以充分发挥捕捞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远洋海域资源严重衰竭,海域面积逐渐减小,致使远洋渔业发展难度加大。这些问题使得蓝区很难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生产条件基础薄弱
虽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其海洋渔业的整体装备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渔港建设滞后,防灾能力较差,满足不了渔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滨州、东营等市的渔业生产单位分布散、规模小、优势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鱼塘瘀积和老化的现象普遍,养殖环境条件遭到污染并且持续恶化;渔船老旧落后,能源消耗高、安全性能低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较好地解决;潍坊、滨州等地渔业科技较为落后,渔业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渔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给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基础与日益提高的社会要求差距较大。
3.4 渔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一体化开发战略的实施,许多临海大型重工项目纷纷开展,围海造地、海岸硬化等工程占去大片海域和滩涂,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在变更海域使用性质时,不征求渔民意见,损害了渔民的海洋使用权和渔业捕捞权,致使蓝区各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渔民“失海”、“失水”现象,特别是威海、滨州等地较为严重;蓝区内现行渔船普遍是股份合作经营,易出现大股东侵犯小股东权益的情况,渔民权益得不到安全保障;渔民难以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害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虽然各地政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渔民失水失海等现状。
4 渔业布局优化对策
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7个城市的渔业基础、海洋资源、海域状况、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明确不同区域的渔业发展重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布局优化对策。
4.1 青岛市渔业优化对策
青岛市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以及海洋研究所,所以可以利用其雄厚的科研优势着力打造青岛水产品良种研发基地和供应基地,努力建成水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积极推进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和水产加工出口贸易基地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继续强化水产良种体系构建。青岛市作为蓝区的龙头城市,海洋资源丰富,经济条件富足,应着力建设沿海珍品养殖产业带,积极发展健康养殖,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大力推进渔业资源修复。另外,青岛市依托其曲折绵长的海岸线,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资源,发挥近海资源优势,积极引导休闲渔业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休闲渔业基地。
4.2 东营市渔业优化对策
东营市利用其黄河入海口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产业,促进海产品加工业的转型提升,带动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普及大规格养殖技术,规划建设以养殖海参、黄河口大闸蟹为主导的高标准渔业产业带;面向国内外吸引有实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进驻,提升示范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层次,打造黄河口名优水产品品牌;大力培育水产品加工和水产流通类龙头企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集休闲垂钓、食宿餐饮、观光旅游、温泉度假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休闲渔业区。
4.3 威海市渔业优化对策
威海市应该利用良好的综合条件,提升海洋渔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着力开拓海水养殖空间,推进传统养殖改造升级,推进海水养殖向深海、海底、立体和异地拓展;着力发展壮大水产苗种业,加强养殖优良品种引进、遗传育种及良种扩繁,为养殖业提供安全、优质、充足的苗种;加快传统海洋捕捞业的转型,巩固传统渔场、开辟新渔场,打造现代化捕捞船队;培育海洋食品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加工生产能力,重点培育海藻食品、海参食品、冷冻调理食品、远洋水产食品等四大海洋食品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中国海洋食品名城;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产业,从规划、政策、项目、品牌等方面着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保持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4.4 日照市渔业优化对策
日照市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传统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应注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重点发展浅海生态立体养殖等技术,辅助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同时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以产学研用结合驱动园区、产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和推广;规划建设人工鱼礁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积极打造标准化生态海洋牧场,带动传统养殖渔业向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变;大力推进渔业资源修复,加快推进渔港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强化增殖渔业,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放流、海洋生物资源修复保护等工程。此外,加大对上争引力度,出台鼓励政策,寻找合作伙伴,创新发展模式,争取远洋渔业发展实现突破。
4.5 烟台市渔业优化对策
烟台市的温带海洋季风气候,为多种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烟台市应利用此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渔业园区,积极拓展海水养殖业发展空间,努力建设健康苗种供应基地,培育多品种、高质量的水产鱼苗,促进烟台市海水养殖业和水产苗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烟台市在海洋捕捞方面,应主动控制近海捕捞强度,要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海外渔业,大力开发国际公海资源,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烟台市还可利用长岛县的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旅游度假基地,推动其休闲渔业的加快发展。
4.6 潍坊市渔业优化对策
潍坊市应将其渔业发展的重点从传统的海洋捕捞业逐渐转向海产品加工业和水产苗种业等其他渔业产业。将高新技术用于水产苗种业,突破传统的养殖模式,研发高品质种质苗种,在标准技术上再加以创新,发展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培育海洋生物高质种苗;加快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水产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海洋牧场工程,开展贝类的底播人工增殖放流和苗种的增值放流。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精心打造海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渔港的建设,为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4.7 滨州市渔业优化对策
滨州市处于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的链接地带,应积极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水产品贸易基地,打造环渤海地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重点提升水产养殖业,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住泥鳅、河蚌、观赏鱼、南美白对虾等产业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循环、节能的养殖方式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虾皮和海蜇集散地。不断挖掘渔业旅游资源,重点发展贝壳堤岛、黄河岛等休闲渔业旅游,在积极发展生产的同时,打造适合现代人们生活水准的渔业休闲娱乐园区。
[1] 邵桂兰,张晓梅,李晨.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5): 116-122.
[2] 孙吉亭,孟庆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社会科学版,2012,30(3):90-96.
[3] 陈涛.海洋渔业转型路径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02-108.
[4] 丛军.山东渔业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升级[J].中国渔业经济, 2012,30(2):95-101.
[5] 张忠文.多种群竞争最优捕捞策略模型[J].甘肃科学学报, 2015,27(1):5-7.
[6] 谷佃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7] 张士军,刘群.山东省海岛渔业板块布局及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28(3):152-158.
[8] 于谨凯,孔海峥.基于海域承载力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以山东半岛蓝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9): 112-117.
[9] 于谨凯,陈玉瓷.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3):413-416.
[10] 丁飞燕.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1] 王夕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2] 刘洋,张泽民.珠三角工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39(17):103-104.
Optimization Study on Marine Fishery Distribu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Huang Changsheng,Zhang Yu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266580,China)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includes Qingdao,Weihai,Yantai,Rizhao,Weifang and Binzhou,which are not only guide zone of national mar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but also core zone to develop marine power country of China,and play big proportion in national marine economy.Consequently,reasonability of blue economic zone marine fishery overall arrangement has important effect on marine economy.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about marine fishing industry,marine aquaculture industry,marine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aquatic seed seeding and leisure fishing in above 7 cities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by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theory;then,discuss the problems about its fishery distribu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above 7 cities;at last,with resource condition of each regional and economic basis,this text gives reasonable fishery distribution optimizing sugges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Blue economic zone;Marine fishery;Location quotient;Layout optimization
F326.4
:A
:1004-0366(2016)05-0123-07
2016-03-09;
:2016-05-03.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E280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CX04030B).
黄昶生(1969-),男,江苏涟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战略管理.E-mail:glhcs@126.com.
张雨.E-mail:476736383@qq.com.
Huang Changsheng,Zhang Yu.Optimization Study on Marine Fishery Distribu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J].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2016,28(5):123-129.[黄昶生,张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优化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6,28(5):123-129.]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16.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