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7-01-16陆朝国杨鋆喻仙蒋智俞玫赵玲舒莎
陆朝国 杨鋆 喻仙 蒋智 俞玫 赵玲 舒莎
(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4)
·预防医学·
贵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陆朝国 杨鋆 喻仙 蒋智 俞玫 赵玲 舒莎
(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4)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儿童; 危险因素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以EV71(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CoxA16(coxsachie virus A16,CoxA16)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1]。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手足口病以来,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流行,卫计委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贵阳市于2009年起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且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流行态势,2009~2012年发病例数分别为6 402、18 400、13 242、22 541例,发病率分别为164.18/10万、471.85/10万、303.89/10万、521.20/10万。为了探索手足口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以便在今后预防控制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我们就贵阳市两家手足口病定点医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发病报告信息,收集贵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和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10~2012年上报的所有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 2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2010~2012年贵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年龄构成比、地区构成比、病原学构成比等描述性指标,应用流行病学原理描述贵阳市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使用统一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因素个案调查表》,由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工作人员统一培训后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根据家长留下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访谈。为保证电话的接通率,要求未接通的电话在一周内重复拨打至少3次。电话访谈时间控制在10 min以内,以提高受访对象的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录入资料,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的一般情况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对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然后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
通过对贵阳市两家市级医院的儿科医师进行访谈,在2008年以前我市手足口病每年仅有少数散发病例发生。2008年卫计委将手足口病定为法定丙类传染病,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文件的规定,开展手足口病常规检测及网络疫情报告。2010~2012年贵阳市网报手足口病分别为18 400例、13 242例、22 541例,发病率分别为471.86/10万、303.89/10万、521.20/10万,其中重症分别为243例、278例、530例,死亡病例各为4例,死亡率分别为0.1026/10万、0.0918/10万、0.0925/10万。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为1.14岁。男女性别比为1.51∶1,发病高峰在5月份和11月份,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并且发病率较高。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10~2012年发病情况可以看出,每年均有病例发生,4~8月份为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5~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从时间分布看,贵阳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呈现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为春夏交替的5月份,第二个小高峰出现在秋冬交替的11月份。见图1。
图1 2010~2012年普通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图
2.2.2 地区分布 2010~2012年贵阳市下辖11个县(2012年金阳新区更名为观山湖区,小河区撤销归花溪区管辖)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见表1。
表1 2010~2012年贵阳市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
注:*2012年因行政区划改变,小河区取消行政区划。小河区人口归入花溪区。
2.2.3 人群分布 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2010~2012年分别占全部病例的87.60%、90.61%、89.30%。男女比为1.51:1。三年所有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5.04%,幼托儿童占20.57%,学生占3.99%,其他仅占0.41%。
2.3 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手足口病的众多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居室不通风消毒、玩具不清洗消毒、餐具不清洗消毒、与患手足口病患儿玩耍、经常喝生水、吃生食、有吸吮手指习惯、外出回家及饭前便后不洗手等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贵阳市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2.4 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分类Forwald:LR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生食(OR13.499;95%CL0.666~273.519)、经常和小朋友玩耍(OR13.314;95%CL3.925~45.167)、经常吸吮手指(OR5.648;95%CL2.003~16.926)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居室经常通风(OR0.148;95%CL0.047~0.469)、就餐前经常洗手(OR0.378;95%CL0.123~1.165)等是降低手足口病发生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贵阳市为贵州省省会城市,所辖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等10个区县市,常住人口430万,流动人口100余万。2010~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连续三年保持较高的流行态势,2010~2012年发病数分别为18 400、13 242、22 541例,发病率分别为471.85/10万、303.89/10万、521.20/10万,死亡率分别为0.1026/10万、0.0918/10万、0.0925/10万。
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季,从2010~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来看,发病高峰主要在5~7月份,2011年、2012年11月份又形成一个小高峰,这与国内其他南方城市的报道基本一致[3-4];而我国北方地区报道的季节发病高峰出现较晚,可能与地理环境不同等因素有关。国内有关研究表明,手足口病与高温、高湿度的环境呈正相关,5月份由于气温开始升高,空气湿度大,适合手足口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11月份天气逐渐寒冷,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染,从而导致另一发病小高峰[5-7]出现。
由于城市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病原学上可能亦存在差异。本资料中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以EV71和CoxA16感染为主,杨智宏等[6]的调查显示,上海市4~6月龄手足口病患儿以CoxA16病毒感染为主,这提示不同地区间或不同年龄间手足口病在病原学上可能存在差异。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潘浩等[11]的研究显示,手足口病临床病例咽试子和肛拭子标本在8周后仍能检出EV71病毒。
本文结果显示,家庭居住环境差、和小朋友玩耍、共用玩具、经常外出就餐、经常喝生水或吃生食以及有吸吮手指习惯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su等[9]对中国台湾地区水样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如果水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存在水源性传播肠道病毒的可能。农村儿童患手足口病的危险性高于城市[10-12],说明农村整体公共卫生条件差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而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风险。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是接触传播,早期发现患儿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首诊医师的诊断能力是确保患儿早期得以治疗和隔离的前提,但城乡结合部的医疗资源与人才资源均有限,王文军等[7]报道,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手足口病患儿的首诊地为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占41.7%,但首诊确诊率只有31.5%。因此,通过加强城乡结合部卫生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举措。另外,通过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家长们从多角度对手足口病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孩子调整、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其抗手足口病的能力[13]。
综上所述,农村、城乡结合部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差等因素显著增加了该地区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风险,因此,制定城乡结合部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应当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二是改善家庭居住环境。
[1] 吕晓菊.手足口病防治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3):632-633.
[2] 万俊峰,朱理业,刘红,等. 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4):344-345.
[3] 郑霄雁,王镜泉,官陈平,等.福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1(3):38-39.
[4] 任敏,张凯.2008~2010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568-581.
[5] 曾立华,任敏.手足口病与气候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3):221-229.
[6]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7] 王文军,张景,张春之,等.农村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服务供给和转诊情况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7):491-492.
[8] 潘浩,朱叶飞,祁贤,等.江苏省2008年某福利院手足口病爆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4):339-343.
[9] Hsu BM,Chen CH,Wan M T,et al.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terov use from various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Taiwan[J].J Hydrol,2009,365(1):134-139.
[10] Kow-Tong Chen,Hsiao-Ling Chang,Shan-Tair Wang,et al.Chang of major genotype of enterovims 71 in outbreak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taiwan between 1998 and 2000[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logy,2002,40:10-15.
[11] Jon M Bible,Panagiotis Pantelidia,Paul KS,et al.Genetic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implications[J].Rev Med Virol,2007,17:371-379.
[12] 王联君,高洪,常志荣,等.北京市崇文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139.
[13] 李家华,庄慧.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9(4):260.
R725.1
B
1002-6975(2016)08-0879-03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