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地区杨树食叶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措施

2017-01-16胡新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2期
关键词:刺蛾毒蛾豫南

杨 衡,李 楠,黄 兴,胡新玉

(1.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000;3.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 新县 465550)

豫南地区杨树食叶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措施

杨 衡1,李 楠2,黄 兴1,胡新玉3

(1.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000;3.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 新县 465550)

经初步调查,豫南地区杨树食叶害虫共有4目15科28种,种类较多,发生危害程度不尽相同,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美国白蛾、杨黄卷叶螟等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种类的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控制害虫危害。

食叶害虫;种类;调查;防治

信阳地处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昆虫种类多。全市现有杨树资源14.67余万hm2,且多为纯林,极易遭受病虫害危害。近10年来,信阳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量较大,并在局部地段造成严重危害。我们在开展杨树食叶害虫监测调查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发现我市杨树食叶害虫种类较多,但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不一,以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troglodytaGraeser)、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ary)、杨黄卷叶螟(BotyodesdiniasalisWalker)等危害最严重。现将我市杨树食叶害虫种类初步调查结果及防治对策作以简单介绍。

1 种类

经近几年开展的监测调查和2015—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发现我市杨树食叶害虫有28种,隶属4目15科,其中鳞翅目10科22种、鞘翅目3科4种、半翅目1科1种、膜翅目1科1种,有些种是近年来传入我市的外来物种,如美国白蛾、杨直角叶峰(StauronematuscompressicornisFabricius);有些种是我市新发现危害杨树的,如柳紫闪蛱蝶(Apaturailia(DenisetSchiffermuller))、大背天蛾(MeganotonanalisFelder)等,下面按目分类介绍如下:

1.1 鳞翅目类

1.1.1 舟蛾科

1)杨扇舟蛾。别名白杨天社蛾、杨树天社蛾。该虫为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危害杨树、柳树叶片,严重时在短期内将树叶吃光,常在7—8月间猖獗成灾,似火烧状,影响树木生长。豫南地区各县均有分布,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

2)杨小舟蛾。别名杨小褐天社蛾。危害杨柳科植物,是信阳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危害,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危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大爆发时,将成片林木树叶全部吃光,形成“夏树冬景”的惨状。豫南地区各县均有分布,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

3)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innaeus)。别名银波天社蛾、山杨天社蛾、杨树天社蛾。危害杨树、柳树、白桦等,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常将叶片食尽,仅留叶柄。淮滨县发现有分布,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

4)杨二尾舟蛾(CeruramencianaMoore)。别名杨双尾天社蛾,杨双尾舟蛾。主要危害杨树、柳树叶片,虫体较大,食量大,易暴发成灾,由于幼虫结茧前啃咬树干木质部,易引起风折。豫南地区各县区均有分布,2013年在光山县寨河镇监测调查时发现其幼虫。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茧内越冬。

1.1.2 刺蛾科

1)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幼虫俗称洋辣子,危害杨树、枣树、核桃、柿树、枫杨、苹果等90多种植物,幼虫取食叶肉,残留叶脉,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豫南地区各县区均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2代,秋后老熟幼虫常在树枝分叉、枝条叶柄甚至叶片上吐丝结硬茧越冬。

2)迹斑绿刺蛾(ParasapastoralisButler)。别名隐斑绿刺蛾。主要危害梨树、鸡爪槭、紫荆、七叶树、樱花、香樟、重阳木等观赏树木,主要以幼虫啮食和蚕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和嫩头,影响生长和观赏。豫南地区淮滨县等地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茧中越冬。

3)宽黄缘绿刺蛾(ParasatessellateMoore)。以幼虫取食林木叶片,豫南地区分布于平桥、浉河、罗山、商城、新县等地,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茧中越冬。

4)中国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lker)。别名扁刺蛾。危害枣树、苹果、梨树、桃树、核桃、梧桐、枫杨、杨树、泡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以幼虫取食植株叶片为害,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秆,致树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将寄主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豫南地区各县区有分布,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 cm土层内结茧越冬。

5)中国绿刺蛾(ParasasinicaMoore)。别名棕边青刺蛾、棕边绿刺蛾、双齿刺蛾。寄主有梅花、苹果、梨树、桃树、李树、柑橘、枣树、樱花、栀子花、栎树、杨树等多种植物。幼虫啃食寄主植物的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豫南地区分布于浉河、平桥、罗山等地,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干伤疤结茧越冬。

1.1.3 毒蛾科

1)杨毒蛾(LeucomacandidaStaudinger)。别名杨雪毒蛾。危害杨树、柳树、白桦、榛子等植物,是杨柳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低龄幼虫多于嫩梢取食叶肉,留下叶脉;4龄以后取食整个叶片,可将叶片吃光。发生猖獗时,短期内能将整株林木叶片吃光,形如火烧状,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死亡。调查时在淮滨县、光山县发现,1年发生2代,以2~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翘皮裂缝及枯枝落叶中结茧越冬。

2)柳毒蛾(StilpnotiasalicisLinnaeus)。别名雪毒蛾。寄主有茶树、杨树、柳树、栎树、栗、樱桃、梨树、梅花、杏树、桃树、棉花等。低龄幼虫只啃食叶肉,留下表皮,长大后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豫南地区各地有分布,普查时在平桥区肖王、胡店、肖店等地发现。该虫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缝中越冬。

3)茸毒蛾(DasychirapudibundaLinnaeus)。别名苹果纵纹毒蛾、苹毒蛾、苹红尾毒蛾。寄主有杨树、柳树、榆树、栎树、栗、泡桐、李树、苹果等以及玉米、棉花、红薯等农作物。危害严重时,将树木叶片食光,影响树木当年生长量。普查时在淮滨县赵集、固城等地发现,豫南地区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缝、枝杈、伤疤、杂草丛等处越冬。

4)盗毒蛾(PorthesiasimilisFueszly)。别名金毛虫、黄尾白毒蛾、黄尾毒蛾、桑叶毒蛾等。寄主植物有柳树、杨树、白桦、榛、桤木、山毛榉、栎、泡桐、梧桐、山楂、苹果、油茶等数十种乔灌木,幼虫孵化后聚集在叶片上危害叶肉,当数量大,发生严重时,能将树叶吃光。豫南地区淮滨县台头、三空桥等地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3代,主要以3龄或4龄幼虫在枯叶、树杈、树干缝隙及落叶中结茧越冬。

5)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别名秋千毛虫、杨树毛虫、柿毛虫。寄主为苹果、柿、樱桃、杨树、柳树、桑树、榆树、落叶松、樟子松、马尾松等500多种植物,幼虫主要危害叶片,该虫食量大,食性杂,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豫南地区平桥、浉河、罗山等地有分布,1年发生1代,以卵在石块缝隙或树干背面洼裂处越冬。

1.1.4 袋蛾科

1)茶袋蛾(ClaniaminusculaButler)。该害虫食性广、寄主多,以幼虫取食悬铃木、杨树、柳树、女贞、榆树、构橘、紫荆等70多种树木花卉的叶片,还啃食嫩枝,严重影响林木生长。豫南地区淮滨县城关镇等地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1代,以中龄幼虫在护囊内挂于树枝干上越冬。

2)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别名大衰蛾、布袋虫、吊包虫。寄主植物有法桐、枫杨、杨树、柳树、榆树、柏树、槐树、银杏、油茶、茶树、栎树、梨树、枇杷及玉米、棉花等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以蔷薇科、豆科、杨柳科、胡桃科及悬铃木科植物受害最重,幼虫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发生时可将全部树叶吃光。豫南地区各县区有分布,普查时在淮滨县三空桥乡发现,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挂在树枝梢上越冬。

1.1.5 螟蛾科

杨黄卷叶螟。别名黄翅缀叶野螟。该害虫危害杨树、柳树等植物,幼虫孵化后,分散危害叶片表皮,并吐白粘液覆盖叶面,以后则吐丝缀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缀叶取食。7—8月间危害最严重,大发生时常将嫩叶食光,形成秃梢影响杨树生长。豫南地区各县区均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4代,以低龄幼虫在落叶下、地被物内以及树皮缝隙中越冬。

1.1.6 灯蛾科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外来入侵物种,1979年6月在辽宁省丹东地区首次发现,目前已扩散至全国10余个省级行政区。2014年我市淮滨县发现,现已扩散到潢川、息县、光山等地。该害虫危害3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物。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树、樱桃、柿树、榆树、柳树等。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第1、第2代幼虫主要在树冠中下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第3代幼虫在树冠中上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低龄幼虫在网幕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把树叶蚕食光后转移危害。豫南地区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缝、地被物等处越冬。

1.1.7 潜蛾科

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fer)。主要为害柳、杨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林木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幼虫孵出后从卵底咬孔潜蛀叶内蛀食叶肉,常有多条幼虫同时蛀食,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叶片被潜食处形成中空的大黑斑,发生严重时,大部分叶片变黑且呈焦枯状,易早落。豫南地区息县、平桥、淮滨等地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4代,以蛹在树干皮缝等处的“H”形白色薄茧内越冬。

1.1.8 大蚕蛾科

樗蚕蛾(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 )。别名臭椿樗蚕蛾、乌桕樗蚕蛾、小柏天蚕蛾。寄主为核桃、石榴、柑桔、蓖麻、臭椿(樗)、乌桕、银杏、马桂木、喜树、白兰花、槐、柳树、杨树等。幼虫食叶和嫩芽,轻者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片吃光。豫南地区各县区均有分布,该虫1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

1.1.9 天蛾科

大背天蛾。其寄主有梧桐科、木犀科、桃金娘科、紫葳科、樟科、木兰科等植物。该害虫幼虫个体大、食量大。大发生时叶片往往被吃光。普查时在我市平桥区胡店乡发现,危害杨树;豫南地区该虫1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内表土层越冬。

1.1.10 蛱蝶科

柳紫闪蛱蝶。别名柳闪蛱蝶、淡紫蛱蝶、紫蛱蝶,是原生于欧洲和亚洲大部份地区的一种蝴蝶。主要危害杨树、柳树,以幼虫取食林木叶片,以高龄幼虫最为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有叶柄。国内分布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虫情调查时,在平桥区洋河镇发现。一年发生2代,以3龄幼虫在树干缝隙内吐丝潜伏越冬。

1.2 鞘翅目

1.2.1 丽金龟科

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别名铜绿金龟子、青金龟子、淡绿金龟子。成虫食性杂、食量大,寄主有杨树、核桃、柳树、苹果、榆树、葡萄、苹果、海棠、山楂等多种植物,成虫啮食叶子,形成缺刻或孔洞,幼虫啮食幼苗的根部,造成苗木死亡。成虫取食叶片,常造成大片幼龄果树叶片残缺不全,甚至全树叶片被吃光。豫南地区各县区均匀分布,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于土内越冬。

1.2.2 鳃金龟科

东方绢金龟(SericaorientalisMotschulsky)。又名黑绒鳃金龟、黑玛绒金龟、黑绒金龟子、天鹅绒金龟子、东方金龟子。成虫食性甚杂,可危害杨树、柳树、榆树、苹果树、桃树、梨树等约150种植物,出土成虫开始多集中在蒲公英、苦荬菜等发芽早的阔叶杂草上取食,也喜食榆树和杨树的嫩叶。1年发生l代,以成虫在20~30 cm土层越冬。豫南各县区有分布,普查时在平桥区龙井、洋河、彭家湾等地发生。

1.2.3 叶甲科

1) 杨毛臀萤叶甲东方亚种(AgelasticaalniorientalisBaly)。又称杨蓝叶甲,危害杨树、柳树、榆树、苹果、巴旦杏等。成虫、幼虫取食树木叶片。商城县鄢岗、李集、丰集、鲇鱼山等地有分布,1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2~4 cm深土中越冬。

2) 白杨叶甲(ChrysomelapopuliLinnaeus)。主要危害杨树、柳树,以成虫、幼虫取食林木叶片,幼虫3龄后蚕食叶缘呈缺刻状,严重时可食尽叶片,仅剩叶脉。豫南地区平桥、商城等地有分布,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落叶层下及浅土层中越冬。

1.3 膜翅目

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compressicornisFabricius)。别名杨扁角叶蜂,膜翅目叶蜂科。主要危害沙兰杨、中林46等杨树,也危害柳树。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整株叶片吃光,影响景观,减少木材生长量。豫南地区分布在平桥、浉河、罗山、淮滨等,该虫1年发生8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

1.4 半翅目

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habrusDrake)。别名膜肩网蝽,半翅目网蝽科。主要危害杨树、柳树等林木。以成虫和若虫于叶背剌吸树液,使叶面产生成片白色斑点,叶背面有其黑色点状的排泄物。对植株的生长和园林景观都有一定的影响。豫南地区淮滨县等地有分布,1年发生3~4代,若虫有3龄,3—11月间均可发现其危害。11月底以成虫在树洞、树皮缝隙间或枯枝落叶下越冬。

2 发生危害情况

根据近几年我市各县区监测调查上报的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量、危害程度等数据,结合普查时各类害虫发生及危害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发生量大、危害严重类害虫。此类包括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美国白蛾、杨黄卷叶螟、黄刺蛾等,如2008—2013年以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在豫南地区大面积发生,年发生量达2万hm2以上,造成严重危害,局部成灾;2014年以来,美国白蛾扩散迅速,大面积点状发生,局部危害严重,其中2015年、2016年全市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分别为2.20万hm2和4.59万hm2。

二是发生量较大,但危害不严重类害虫。此类包括中国扁刺蛾、杨直角叶蜂、铜绿丽金龟、东方绢金龟、中国绿刺蛾等,分布较广,轻度发生,危害较轻,如杨直角叶蜂年发生面积约0.08万hm2左右,中国扁刺蛾年发生面积约0.15万hm2。

三是零星分布或者偶见类害虫,除上述两类害虫外,其余的均属于此类害虫,有的种局部虫口密度稍高点,危害都很轻,如柳膜肩网蝽、白杨叶甲、樗蚕蛾等;有的只是偶尔见到,如柳紫闪蛱蝶、大背天蛾、茸毒蛾等。

3 防治措施

3.1 营林措施

根据各害虫危害与立地条件、环境的关系或者害虫的化蛹与越冬场所和习性,选择使用抚育、合理间伐、中耕灭蛹和幼虫,清除林下木与杂草、破坏幼虫隐蔽场所,以及封山育林或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条件等管理措施,控制虫害发生及危害。

3.2 人工措施

对于美国白蛾等检疫性或者危险性害虫,严格执行各项检疫措施,阻止人为传播扩散。对成虫、幼虫群集性强的种类,可采取摘除虫、卵枝叶捕杀之,如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期,可进行人工剪除网幕,集中烧毁。

3.3 物理措施

趋光性强、有性诱剂或对特殊物有趋性的害虫,在成虫羽化期,挂杀虫灯、性诱捕器等诱杀成虫。

3.4 生物措施

保护和利用天敌消灭害虫,达到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目的,如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等。喷洒生物制剂防治,如用1亿~2亿孢子/mL的青虫菌、0.5亿~0.7亿孢子/mL的苏云金杆菌或1亿/mL的白僵菌液喷雾防治舟蛾类幼虫。用100亿孢子/g白僵菌粉剂、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单位加水3000倍)或苏云金杆菌1 000倍液等防治毒蛾幼虫。用300~500倍Bt乳剂防治刺蛾幼虫等。

3.5 化学措施

鳞翅类食叶害虫大面积暴发时,可采用25%阿维·灭幼脲、25%甲维盐·灭幼脲、20%除虫脲、3%高渗苯氧威等450~600 g/hm2飞机超低容量喷洒;局部小面积发生,可采用人工地面喷洒25%阿维·灭幼脲或25%甲维盐·灭幼脲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鞘翅目类害虫,在危害期可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5 000~8 000倍液;15%吡虫啉胶囊剂3 000倍液等;郁闭度较大的林分可施用杀虫烟雾剂;40%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杀虫药剂在树干基部打孔每株注药3~8 mL,或用氧化乐果乳油与矿物油按1∶20混合在树干涂3~5 cm的药环防治。

叶蜂类幼虫可用40%乐果1 000~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5 000倍液等防治幼虫均甚有效;用2.5%敌百虫、5%马拉硫磷粉剂地面喷粉毒杀下树结茧及羽化出土成虫均有效。

柳膜肩网蝽可用15%吡虫啉加三氟微乳剂1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1]杨有乾.河南森林昆虫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林晓安,裴海潮,黄维正,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3]申效诚.河南昆虫志:鳞翅目刺蛾科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申效诚.河南昆虫志:鳞翅目螟蛾总科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马爱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唐廷树.大背天蛾的危害及防治[J].林业科技开发,1998(6):48-49.

TheResearchonPoplarDefoliatorandPreventionMeasuresintheSouthofHenan

YANG Heng1,LI Nan2,HUANG Xing1,HU Xinyu3

(1.Forest Pest Control and Plant Quarantine Station of Xinyang City,Xinyang 464000,Henan,China;2.Forestry Workstations of Xinyang City,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3.Forest Pest Control and Plant Quarantine Station of Xinxian County,Xinxian 465550,Henan,China)

Through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poplar defoliator of 28 kinds of 15 families from 4 orders in South of Henan, multiple species with different damages,MicromelalophatroglodyteGraeser,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HyphantriacuneaDrury,BotyodediniasalisWalkeret. occurred in most areas with severe harm. In the practical work,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insect pests, varies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control the pest damage more effectively.

defoliator;species;investigate;prevention

2017—03—06

杨衡(1971—),女,河南光山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S 792.11;S 763.3

A

1003—6075(2017)02—0059—04

10.16166/j.cnki.cn43—1095.2017.02.014

猜你喜欢

刺蛾毒蛾豫南
刺蛾遇刺
南昌茶区刺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辽宁柞园刺蛾种类调查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豫南春茶
如何防治肾毒蛾
龙眼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