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肝片吸虫的防控措施

2017-01-16东周措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吸虫

东周措毛

(青海省玉树市曲麻莱县兽医站,青海曲麻莱 815500)

牦牛肝片吸虫的防控措施

东周措毛

(青海省玉树市曲麻莱县兽医站,青海曲麻莱 815500)

肝片吸虫属吸虫纲、片形属,虫体多寄生牦牛肝脏胆管内,同样有感染人的可能。此病感染后,可导致牦牛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症,危害牦牛养殖产业较严重。此病被牦牛感染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要高很多。

1 致病机理及病牛症状

肝片吸虫的幼虫期在胆管生长发育时刺激胆管壁引起胆管发炎,使胆管狭窄,胆汁分泌减少,影响牦牛的消化吸收功能。成虫在胆管内寄生时阻塞胆管造成胆汁瘀滞引发症状。急性型:病牦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鼻腔流出黏液,呼吸加快,全身水肿,食欲废绝和反刍停止;其特点是病牦牛死亡快,死亡率达40%。慢性型:病牦牛表现出消瘦,贫血,毛干燥无光泽,精神委顿,走路四肢无力,极度瘦弱而死。

2 流行病学

反刍动物牦牛、藏羊、骆驼等为肝片吸虫的终末宿主。通常情况下,病畜或带虫者,可经排泄粪便将虫卵排出。外界条件适宜,光照、水分、光线等充足时,可进一步孵化为毛蚴。在水中游动的毛蚴,遇到中间宿主能钻进其体内。中间宿主-椎实螺,毛蚴经几个阶段的发育成尾蚴,尾蚴流离黏附在水生植物上,就成为囊蚴。终末宿主反刍动物饮水或食草过程中,将囊蚴携带进体内,到达十二指肠脱囊,穿透肠壁到达腹腔,随即进入肝脏、胆管等处。通常情况下,在牦牛体内发育成成虫,需要2~3个月,而成虫的寄生期,长达3~5年。

此病的流行,与外界条件相关。调查证实:虫卵在12℃下停止发育,而高于40℃~45℃条件下,几分钟即可死亡。而环境适宜,水分充足的话,虫卵能存活达8个月之久。就流行时间,更多集中在春末至夏秋季节,冬季时常又发生。

3 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胆管内聚集大量背腹扁平呈叶状虫体。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其前端明显宽于后端,前端伸展呈圆锥状,在圆锥状的基部扩展,犹如1对阔肩,后端变窄。肝脏发炎肿大,肝内出血及胆管扩张,肝被膜上有绒毛状纤维素沉积。透过被膜可见1~2mm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积有大量的幼虫和凝固的血液。有的病水牛感染时间长,死后肝脏发炎严重,颜色变黑。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结合发病情况调查,可初步诊断为此病感染。而确诊,需结合粪检法。采集病畜粪便,经涂片镜检,能检测有虫卵或幼虫,即可确定为阳性病例。但是,此法检出率较低,仅可做辅助检测。临床多配合,沉淀法、漂浮法等等,大大增加检出虫卵密度。以虫卵漂浮沉淀法为例,取3g鲜粪放玻璃杯内,加适量饱和的盐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静置15~20min,清除漂浮表面的粪渣。将上清液倒掉,留下瓶底20~30ml的粪渣,然后加满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金属筛将混悬液过滤,静置过滤液5min,取走上清液,留下15~20ml沉渣。然后,沉渣倒进锥形小杯中,再加适量的水于洗涤玻璃杯中。重复上述操作,2~3次,将沉渣倒上载玻片,用于镜检检查是否有虫卵,以便确诊。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定期组织检查,做好驱虫管理

根据此病流行态势,建议每年春秋季,即:4~5月份、10~11月份,例行驱虫1次。此病流行严重地区,对常年放牧牦牛群,可考虑每年驱虫3次。严格驱虫管理,能很好杀灭能感染的幼虫、成虫,以及越冬蚴感染的成虫。经驱虫后的牦牛,尽量安排单圈饲喂,集中收集清理排泄粪便,堆积发酵或焚烧,能很好杀死虫卵,降低此病的易感性。因肝片吸虫感染而致死的牦牛,应立即深埋或焚烧,做无公害处理。

5.2 加强牦牛放牧管理,不要到低洼沼泽地放牧

选择高燥草场,用于牦牛放牧。根据此病流行,禁止到低洼沼泽地放牧。加强饮水管理,禁止饮用死水,尽量饮用流动的河水,降低囊蚴被食入的概率。注意轮牧放牧草场,同一草场放牧,不能超过1.5个月,对此病的防控效果同样较好。

5.3 注意清灭中间宿主,定期组织灭螺工作

对水洼地、池塘地、沼泽地等等,定期组织灭螺工作,能大大降低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概率。低洼沼泽地较大,可定期组织排水,借助阳光暴晒杀死椎实螺。死水池面积小,排水较困难的,可用5%硫酸铜溶液,定期组织喷施,同样能杀死椎实螺。为确保驱除效果,至少要用5L/m2溶液。也可用氯化钾,每平方米用20~25g/m2,每年喷施1~2次,效果同样不错。

5.4 注意病死畜处理,禁止二次循环利用肝脏

被检查出感染肝片吸虫较严重的病畜,对其肝脏及肠内容物,务必深埋或焚烧做无公害处理。病程感染较轻微的,同样建议废弃被污染的部分。所有被处理的肝脏,应做高温处理,禁止二次循环利用用作其他动物饲料,而导致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5.5 确诊疑似病例,积极隔离诊治

目前对牦牛肝片吸虫的治疗,可推荐的方案有二:方案一:阿苯达唑,成年水牛20mg/kg,小水牛按10mg/kg。服药方法:将药物用面包裹,由水牛口角处投至舌根处,然后用水冲下。投药后的第3d,取粪便检查未发现虫卵。然后取水牛群中感染严重的病水牛进行解剖,取出肝脏用刀划开,看到胆管内虫体蜷缩成线状。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部器官结构不清晰,已失去活力。方案二:用硝氯酚,成水牛5mg/kg,小水牛4mg/kg,投服方法同方案一,效果也较为理想。

[1]彭毛.肝片吸虫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治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38(4):46.

[2]刘宝娟,谢永生,沈维力.北极狐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7,15(2):56.

[3]钟艳玲,王振来.如何防治羊的肝片吸虫病[J].河北畜牧兽医,2005,21(10):35.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吸虫
淡水鱼中3 种吸虫囊蚴多重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藏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与预防探索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