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

2017-01-16李博文高长玉张成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奔豚病脉汤主

李博文,高长玉,王 聪,张成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方药研究】

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

李博文,高长玉△,王 聪,张成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半夏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常用之药,并常以半夏之燥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寒饮;以半夏之降降逆止呕、降逆平喘、降逆平冲,以治疗各种气机上逆之证;以半夏之散散结化痰、散结除痞、散结通痹、散结行滞。通过不同配伍,灵活组方,广泛治疗多种疾病,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

半夏;《金匮要略》;配伍规律

半夏一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张仲景擅用半夏,在其《金匮要略》中表现尤为突出。半夏在《金匮要略》中共出现44次,涉及36个方及其方后加减分别见于14篇章中,居全书篇章的半数以上。张仲景根据半夏燥、降、散的作用特点,通过不同配伍灵活组方,广泛治疗多种疾病其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

1 燥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寒饮之要药。张仲景以其通过不同配伍治疗各种痰饮病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该原文所论为痰饮伏肺、感寒而发,致气道受阻、痰气互结相击所致咳逆上气之证治,治疗用射干麻黄汤以散寒宣肺,止咳平喘,降逆化痰。方中以半夏配伍生姜、细辛以达温肺散寒化饮之用。在同篇的第13条:“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此两条原文皆论述外感表邪,内有水饮所致咳嗽气逆、脉浮肺胀的证治,都是使用半夏化痰散饮。但二者亦有区别,前者热重于饮,故重用半夏配伍石膏加麻黄以发越水气、清热散饮,而后者饮重于热,故以半夏配合细辛、干姜温阳化饮。

2 降

半夏具有通降下行之性,张仲景通过不同配伍分别发挥降逆止呕、降逆平喘、降逆平冲之用,以治疗各种气机上逆之证。

2.1 降逆止呕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8条:“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此条原文论述了支饮呕吐的产生及治疗。方中半夏配生姜以散寒化饮,降逆止呕,二者均有较强的降逆止呕作用,被后世誉为治呕之主方。第30条:“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此条述及支饮呕吐兼眩悸的证治,加茯苓既可渗湿化气又能宁心化痰。《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20条:“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此言为阳不足、寒饮内盛、胃气上逆呕吐之证治。方中半夏配干姜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其他还有半夏配苦寒之黄芩治疗呕而兼有热的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半夏配补虚之人参治疗呕中兼虚的大半夏汤;半夏配攻下之大黄治疗少阳呕兼阳明里实的大柴胡汤;半夏配干姜、人参治疗妊娠期脾胃虚弱饮停之呕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可见,张仲景针对寒、热、虚、实病证之不同,通过恰当地配伍使半夏治疗多种呕吐之证,扩大其治疗范围。

2.2 降逆平喘

喘咳乃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所致。半夏降逆气、化痰饮、下肺气,对于痰饮内停所致之咳喘更为适宜。燥湿化痰可除致病之因,降逆可缓咳喘之症,1味半夏即可收标本兼治之效,配伍之后更可治各种喘咳。如前文提到的射干麻黄汤、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等,均是张仲景运用半夏降逆化饮之典范。

2.3 降逆平冲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第2条:“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此条原文论述了肝郁化热,冲气上逆于胸而致奔豚的证治,以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方中以半夏配生姜和胃降逆以平冲逆之气。其他尚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半夏配乌头散寒降逆以治疗寒气厥逆之赤丸;《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对于妇人产后血虚感寒,阳气郁闭上冲之郁冒,以半夏配柴胡、黄芩、人参而调之。

3 散

3.1 散结化痰

痰邪为病,变动不居,上能阻咽喉,下能停胸间。半夏能消痰涎,散郁结。张仲景运用半夏涤痰开结,解郁利咽,在治疗痰凝气滞方面发挥着较好的作用。如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本条论述了妇女痰凝气滞于咽喉所致梅核气的证治。方中半夏降逆化痰散结,厚朴行气开郁,半夏降逆可助厚朴行气,厚朴行气可助半夏化痰,二者配伍散降同用,使痰结化、气滞通,为治痰气交阻于咽喉之最佳配伍。

3.2 散结除痞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10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条原文论述了寒热互结、升降失调所致心下痞的证治。方中以辛温之半夏、干姜散寒降逆,苦寒之黄芩、黄连泻热开痞,半夏、干姜之辛伍黄芩、黄连之苦,辛开苦降以和胃散结消痞。

3.3 散结通痹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本条原文论述了痰涎壅滞,心阳被遏,阻碍气机致胸痹的证治。方中以半夏与栝楼、薤白相伍,能开能降,祛痰宽胸,通阳散结通痹。

3.4 散结行滞

对于妇人冲任虚寒兼有瘀血所致崩漏,《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用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以治之。方中在大量益气温经,养血祛瘀药的基础上伍入1味温燥的半夏,是以半夏辛温行散,一方面入胃经通降胃气而散结,因冲任二脉与胃气相通,通阳明胃气即有助于通冲任;另一方面还可以助活血药祛瘀行滞。

由上述可见,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半夏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具有使用频率高,运用范围广,配伍组合精,作用效果佳等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后世习医者以深入探讨并加以借鉴。

R289.5

A

1006-3250(2017)10-1459-02

李博文(1989-),男,新疆石河子人,医学硕士,从事方剂配伍运用与作用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高长玉(1971-),男,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方剂配伍运用与作用机理研究,Tel:13836110323,E-mail:13836110323@163.com。

2017-04-27

猜你喜欢

奔豚病脉汤主
中医名言拾粹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的《伤寒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针药与推拿罐结合治疗奔豚气案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s
奔豚病机和方证临证探讨
《原机启微》眼病辨证思想探讨
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证
诊家当参《脉镜须知》
古今奔豚气病脉证治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讲解(一)第一部分:版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