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做好基因库保护工作 助推家禽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保种工作情况汇报

2017-01-16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基因库保种家禽

文│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扎实做好基因库保护工作 助推家禽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保种工作情况汇报

文│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自1959年建所就开展地方鸡种保护利用工作,并于2000年由农业部正式批准获建第一个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

一、近年保护与利用工作成效

1.建立遗传资源有效保护机制。引种依循重要、珍稀、濒危、特色的保护原则,收集保存了29个各具特色的地方鸡品种。配种依循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严格控制近交系数的原则,制定了“家系等量留种随机选配法”“家系等量留种轮回选配法”“小群随机选配法”等多种配种制度,世代间隔以一年为保种规划,稳定群体规模,每世代繁殖雏鸡近2.3万只,上笼个体测定母鸡1.2万只,做到所有记录资料规范存档,最大可能确保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不降不减。

2.建立有效的保护效果监测和评价机制。保种监测以多样性不丢失为原则,编制了各品种的重点保护内容和世代保种效果监测技术规范,制定了“鸡遗传资源评价技术规程”,表型和基因型监测并举,监测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尽可能延缓群体近交系数增加,确保保存品种的各项性能稳定,以保护各品种的多样性来保障开发利用的多元需求。开展了地方鸡种白血病排毒规律研究,制定了地方鸡种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经过3~5个世代持续净化,基因库保种群白血病阳性率显著下降,确保基因库鸡种健康和安全。

3.建立长期交流共享机制。与保种场区、院校企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的机制。为保护品种多样性不丢失,与重点资源大省(区)建立了场区库关于技术和品种交流的长期合作关系,无偿为场区提供技术需求,不定期进行必要血缘更新,实现了地方品种的动态、高效保种。为挖掘、鉴定、利用地方鸡种的优异性状或功能元件,与国内外校院建立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共同开展地方鸡种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定位和机制研究。为充分发挥地方鸡种的市场优势,坚持“以保为主,以用促保”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国内大型育种企业联合,共同培育了苏禽绿壳蛋鸡、潭牛鸡、鸿光黑鸡、金陵麻鸡等配套系,开创了保用融合的新局面。

二、创新性工作

1.新建了鸡遗传物质样本库。在基因库保护活体多样性的同时,还进行了生物技术保种的探索,建成了鸡遗传物质样本库。一是保存了基因库保种群各世代的血样和DNA样共12000份;二是保存了《家禽志》收录的88个具有重要、珍稀、濒危、暂未挖掘出经济价值的地方品种血样和DNA样共22000份;三是保存了基因库29个鸡种精液、组织以及cDNA样共6000份。作为活体保种重要补充的样本库保存的家禽品种数量及规模为国内最大。

2.新建了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平台。以信息化、大数据为依托,承担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建成全国家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基因库信息库,目前收录185个家禽资源1332条标准信息,实现家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基因库保种状态的动态跟踪与分析评估,搭建政府与保种单位有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服务机制,实现动态监测,提前预警。

3.开展资源系统评价与种质特性挖掘。为充分发挥地方品种在市场中的资源优势,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创新系统开展了26个地方鸡种性能标准化测定,明确了各品种需要重点保护的性状,评价了各品种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方向;同时,利用组学技术深入挖掘了地方品种风味独特、早熟、生存力强等重要经济价值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加快了地方品种开发利用和市场优势的发挥。

三、经验做法

1.保种工作制度化。为确保保种效果,消除各种误差因素,对保种全程中涉及的引种、整理、群体组建、性能测定、配种、饲养管理、监测等关键点均制定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按照统一规范执行落实,保证每个品种各世代特征特性统计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2.重大疾病净化常规化。近五年,疾病净化已成为基因库活体保种中的一项常规工作,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研制了“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白痢净化技术规程”,在各世代严格开展保种群白血病、白痢净化,确保了保种群的安全,近年基因库保种群未发生任何重大疾病。

3.产学研交流合作长期化。基因库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与常州立华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联合机制,相互进行资源和技术共享,不断提升保种技术实力,加快技术或产品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基因库保种家禽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最大藜麦基因库落户山西农谷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