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

2017-01-16张盛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低血糖发作有效率

张盛红

(大庆市第三医院精神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

张盛红

(大庆市第三医院精神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目的针对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进行探究。方法选取90例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所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针对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举措,对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总体护理有效率。结果经过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以后,研究组患者得到的总体护理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患者获得的总体护理有效率为77.78%,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由糖尿病低血糖导致精神症状发作的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举措,能够将总体护理有效率获得提升,推动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其生活质量。

糖尿病低血糖;精神症状发作;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导致患者产生精神症状发作问题的重要原因为,糖尿病患者强化降血糖情况所导致[1]。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在护理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期间,应用科学的护理举措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并提升护理效果。本次的研究针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所作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所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年龄为(49.22±5.23)岁,病程为1~6年;参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42~68岁,平均年龄为(50.43±3.85)岁,病程为1~5年。患者为I型糖尿病患者,于胰岛素注射以后产生低血糖,导致精神症状发作。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为躁动、不安以及目光呆滞、言语不清或胡言乱语等,部分患者具有自残以及伤人表现。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给予参照组患者一般的常规护理方式。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护理:①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在患者发病前介绍有关发病临床表现,以讲座或者发放小册子等形式,对于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解决举措进行宣教,使患者可以正确的认知自身疾病,并告知家属正确的急救护理举措。进行心理疏导,排解不安和紧张等不良的思想情绪,通过做适当运动或者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树立患者积极愉悦的心态。在患者清醒以后,通过和蔼、关怀的口吻实施交流,传达理解的态度,消除紧张感。同时举实际治疗成功病例,让患者充满治愈的信心,配合治疗;②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患者在发病期间极易产生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等行为,因此为了有效的防控患者由于不良行为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要实施严格的监控,对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每日定时测量并做好记录;③急救护理举措。在患者发病情况严重时,需予以镇静剂注射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得到控制。在其清醒以后,予以适量的温糖水[2];④环境护理。每日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干净整洁,让患者在温馨的环境氛围内进行治疗。同时将室内锐器以及坚硬的物品转移,降低对人产生伤害情况;⑤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饮食习惯,并且适当做些有氧运动锻炼。叮嘱患者以及家属每日测量血糖,使血糖保持正常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有效率,评价的标准为:显效,即经过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得到平稳,并且临床表现消失,神志恢复正常,完全能够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有效,即患者血糖有所改善,无意识表现行为得到缓解,并且发病的次数减少,基本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无效,即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临床表现均未发生改变,甚至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并以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均数进行表示,其检验的方式为t。在P<0.05时,即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对参照患者应用一般的常规护理方式,以及针对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举措以后,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有效率比较情况为:研究组显效25例(55.56%),有效18例(40.00%),无效2例(4.44%),总体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有显效患者16例(35.56%),有效19例(42.22%),无效10例(22.22%),总体有效率为77.78%。经比较,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同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具有重要的关联,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脑组织缺糖综合征,其诊断的标准是以血糖<2.8 mmol/L作为依据。在临床上,两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为自主神经兴奋过度和脑功能障碍。脑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就是血糖,所以可以对糖产生较高的敏感性。如果出现低血糖情况,就会使脑细胞产生损害,引发脑损伤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瘫痪[3]。

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在患者低血糖症长期不能得到控制情况下,其低血糖敏感性会显著下降,进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分泌肾上腺素有所减少,导致植物神经病变现象[4]。在此情况下,患者会产生心慌、紧张或者恐惧等心理,并产生出汗现象,引发精神异常结果。所以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该严密的观察低血糖患者神经异常表现情况。由于临床上低血糖症患者的精神异常表现较为少见,通常在诊断时,会跟脑炎以及癫痫、由于精神疾病导致的狂躁症等情况形成误诊。因此,在对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的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该严密的做好异常情况观察工作,例如针对患者失眠问题、出汗现象以及梦靥等现象,需引起足够重视度[5]。在患者产生由于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处理。

在患者产生躁动不安、无意识损害物品或者产生攻击现象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做出明确的低血糖判断,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情况告知医师,采取有效急救举措进行控制,并且准备好葡萄糖注射液和其他的急救物品。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护患者不受锐器以及硬物等伤害,将危险物品转移,防止发生撞伤以及碰伤事件。在强制性的保护期间,约束患者肩部、髋部以及肘关节和膝部,在情绪获得缓解以后缓慢解除。同时,测量其血糖水平,遵循医嘱实施静脉通路,注射20 mL 50%的葡糖糖,在清醒以后,将10%葡萄糖进行注射,0.5 h以后进行复测血糖。

在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以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在精神症状发作期间,因为无记忆以及无意识等原因,会让其在清醒以后增添心理紧张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以关怀、耐心以及亲切的语气缓解患者的不安心理,并且充分的包容和理解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此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糖水以及食物,让患者摄取足够的糖分,并且鼓励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通过向患者介绍有关的控制血糖方法以及有效经验,使患者自身可以加强控制血糖意识。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严密的观察心理情况以及运动状况,通过进行沟通了解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饮食习惯,进而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向医师汇报,并遵循医嘱实施合理的护理举措,降低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低血糖导致精神症状发作的患者应用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可以有效的提高总体护理有效率。经过护理以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并且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将此种护理方式广泛应用。

[1] 李阳溪,赵芳.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84-885.

[2] 邓萍.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70-171.

[3] 苗丽梅.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65.

[4] 孙秀艳.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92例患者的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5):202.

[5] 陈虹.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8):229.

R473.5;R473.74

B

1671-8194(2017)20-0220-02

猜你喜欢

低血糖发作有效率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很有效率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My Father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