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2017-01-16
(泰兴市姚王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 225400)
猪呼吸道疾病在规模猪场中发病很普遍,其发病率为最多可达50%,呈群发性,病猪死亡率高,有时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病因是由病毒、细菌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所引起。由于生产管理上采用高密度饲养,或不同年龄猪混养等方式,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刺激,使呼吸道产生应激而引起发病,表现为较高的死亡率,增加用工和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益,甚至造成大批死亡。
1 临床症状
发热:病原菌感染,使体温升高。由链球菌病、猪肺疫、副嗜血杆菌病、胸膜肺炎、猪流感感染的体温时可达42℃,而慢性萎缩性鼻炎、单纯的喘气病和肺虫病通常为低烧。霉菌性肺炎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发绀:由于引起肺炎,导致呼吸困难,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降低,引起组织缺氧,末梢循环障碍,耳尖、腹部皮下发紫、发黑、坏死等变化,一旦有内毒素休克会加重上述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这是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共有症状。食欲降低,生长发育受阻:消瘦、苍白、黄疸、被毛粗乱。母猪繁殖功能障碍:由于病源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破坏了正常组织,导致流产、早死、死产胎等症状。
目前各大养猪单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在,生猪以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减食、逐渐消瘦、生长迟缓,为其共有症状。多数因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常因治疗无效,不食导致死亡。
2 病因
2.1 非感染性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畅,过度增加生猪饲养密度,一幢猪舍长达约40~60m(10~15间)每幢每头成猪不足1.5m2,冬季、春初,猪舍为保暖,窗户密闭,导致空气不流通,致使空气中氨气、一氧化碳(不正确的供暖)、硫化氢(粪中产生)超标,舍内氧气含量严重不足,最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食入含有霉菌的饲料特别是玉米、大麦、麸皮等均可引起霉菌性肺炎。
2.2 细菌病毒感染
随着养猪场年代的增加,圈舍内粉尘的堆积,由于卫生清洁时难以全面清理干净,一些细菌得以在粉尘中生存,当聚集到一定浓度和生猪抵抗力下降时就造成感染而发病。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感染的细菌有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肺炎支原体(MH)、结核杆菌等。病毒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圆环病毒2型(PCV-2)等。
2.3 寄生虫感染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利用青绿饲料和放牧饲养管理方式的猪场。主要有蛔虫、肺丝虫、弓形体、猪后圆线虫等感染
2.4 引种输入
由于引进种猪时未能全面进行抗原检测,导致隐性感染者被输入,特别是猪气喘病,如果健康猪场不慎引入,一般6个月后就可出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猪,严重者可波及全群。
3 主要病理变化
因支原体感染、霉菌中毒等引起的 病猪,因长期咳嗽、少食,导致生长缓慢,被毛无光,感染而发病的猪可出现高热,呼吸急促,不食,医治无效死亡。由于各种发病的原因不同其剖展病理变化也不一样,现分述如下。
3.1 支原体肺炎
猪体温和食欲一般无变化,但消瘦,皮肤苍白。解剖发现两侧肺脏对称性肉变。发病架子猪多见。
3.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猪体温升高,传播迅速,无任何症状死亡。急性死亡前,病猪口鼻流血,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黏液,肺脏充血。耐过猪或病程长的病猪发生胸膜与肺脏粘连,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心包炎,病变仅局限在胸腔;
3.3 副猪嗜血杆菌病
病猪,急性死亡的出现轻微的皮肤败血病变;慢性病例则可见肺脏粘连、心包炎以及腹腔器官粘连的变化部分猪出现关节肿大,关节积液或关节腔周围皮下、后肢皮下出现水肿,猪不愿行走或瘫痪。到疾病晚期,猪可出现神经症状。
3.4 猪肺疫
急性死亡病例,全身可视黏膜出血脂,喉头及其周围组织出血性水肿,主要是急性坏死性肺炎,肺水肿,肺可见局部实变。
3.5 伪狂犬病
猪只咳嗽,扁桃体化脓坏死性炎,有出血点,耳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性肺炎、肝坏死,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仅表现肺炎和饲料报酬降低。
3.6 猪流感
潜伏期在2~7d,病程一周左右。可见喉、气管、支气管充满有气泡的黏液,充血,肿胀,肺间质增宽。
3.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特征是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结肿大,出血。母猪可发生流产。到7d,传播和流行速度快,体温升高到41.5℃,呼吸困难,猪不愿意运动,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上呼吸道严重充血,气管内可见浓的分泌物,纵隔淋巴结肿大充血;局部紫红色区域塌陷,周围出现肺水肿。病程一般为一周。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症状更加严重。
3.8 PMWS(圆环病毒2型)
主要常见于3~1 2周龄,患病率3%~5 0%,死亡率8%~35%。剖检:全身淋巴结尤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肺肿胀,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大小不一的白斑,髓质部有点状出血。
3.9 猪后圆线虫感染
主要危害幼猪,可发生咳嗽、贫血和生长缓慢。
4 临床诊断
4.1 支原体肺炎
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病猪一般不发热,咳嗽,持续性咳嗽直到痰咳出为止,后期气喘,呼吸困难,少食,消瘦,出现个别死亡,特别是早晨刚进圈时更明显,一片咳嗽声音。全群发病。
4.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体温高达42.0℃,流黄色浓鼻涕。急性型呈高死亡率。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危害性比较大。6周~6月龄猪易感。
4.3 副猪嗜血杆菌病
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体温升高,本病主要发生在保育阶段和断奶前后,2周~4月龄猪多发,初次发病后果较严重。急性病猪往往是膘情良好,发热40.5℃~42.0℃,少食,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朵发紫。慢性病猪还出现四肢无力,跛行,生长不良。
4.4 猪肺疫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发病猪高热可达42.0℃,急性型1~2d死亡,可见咽喉部和颈部发紫肿大坚硬,食绝、呼吸极度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白色或带血泡沫。死亡率很高。
4.5 伪狂犬病
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刚出生还很好,第二天发病后被毛粗乱,消瘦,打喷嚏,严重时有呼吸症状,横卧于地,角弓反张,仔猪病情严重,发抖,痉挛,口吐泡沫,拉黄色粪便,大批死亡。成年猪以咳嗽、气喘、少食、消瘦为主要特征。
4.6 猪流感
由猪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3~4月份冬春季节交换时期,以一过性发热、咳嗽、食欲减退、先流清鼻涕后转浓、黄色鼻涕,呼吸困难,如无其他病混合感染,一般一周可自我康复。
4.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该病在2005~2007年间,我市每到7月份开始发病,2005年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达90%,所有品种都可发病,母猪高热不食后流产,怀孕后期可造成死亡,而其他猪发病死亡率高达70%。主要是高热稽留,皮肤发红,呼吸困难,腹侧、四肢内侧,外阴皮肤发绀。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可达二周以上,过度用药常造成大量死亡。
4.8 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PMWS)
由断奶仔猪感染PCV-2引起,患猪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黄疸、腹泻,气喘,死亡可达30%。
4.9 寄生虫性(肺丝虫、猪后圆线虫)
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一般如无细菌病毒感染只不会引起在的流行,只有大量寄生造成脏器炎症时才被发现,间或性咳嗽为其主要症状。弓形体感染的猪,发热达41.7℃,有间咳,呼吸快,1~2d整窝发病,磺胺类药物治疗五天后停药,一周左右可恢复。
5 防治措施
(1)凡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疾病,目前有疫苗的可用疫苗预防,如:气喘病苗,传染性胸膜肺炎苗,猪肺疫苗。已发病的可通过用抗生素注射来治疗,正常可选用林可霉素、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治疗一周后可康复。平时可选用枝原净十金霉素或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等拌料进行预防;但猪气喘病用药治疗效果不佳,必须通过熏蒸消毒等净化措施来控制处理。
(2)对于病毒性的,有疫苗预防的可通过按程序进行免疫注射来预防。目前常用的有:伪狂犬病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苗,圆环病毒苗等,注射接种时必须严格无菌和按程序操作。
(3)切断寄生虫感染途径(如灭杀老鼠、野猫等),采取定期驱虫和消灭寄生虫源头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各种寄生虫病的发生。
(4)降低猪场生猪饲养密度、加强空气流通,减少过重、频繁接种疫苗,减轻应激反应,改善饲料结构,防止营养物质的缺乏,则可减少呼吸道疾病在猪舍内发生和传播;还要避免,如饲喂含霉菌毒素饲料-霉玉米、大麦等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病的情况发生,减少猪场不必要的损失。
6 体会
通过对猪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认识到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可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出一系列综合征侯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养猪业中最重要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本地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无猪呼吸道特效药可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率、病死率各不相同。主要发病年龄在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20周龄。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可导致出栏时间延长。特别是PRDC的发生既有感染的因素,又有营养、饲养管理以及猪舍环境的因素,因而,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控制。
免疫接种,是目前所有猪场防治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但疾病预防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因为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也不能完全依赖疫苗,因为每一种疫苗的保护率也不是100%。疾病预防的关键是改善猪场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大多数猪场现在通过采用高床、干湿分离饲养方式,全漏粪板做床,下泻猪粪尿,保持猪体干燥,减少粪便污染。加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教育和饲养管理水平培训,提高猪场员工的信心和劳动积极性。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把好引种关、重视免疫预防接种、降低猪群应激、提高猪的营养水平、建立猪场完善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系统、减轻霉菌毒素污染及定期应用免疫刺激剂与免疫调节剂等具体措施,以防猪免疫抑制的发生,提高免疫效果,猪场发病率降低了,促进了生猪养殖效益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1]苏成文,丁玉娟,徐衍胜.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0):61-63.
[2]尹秀凤,姜平,邓雨修,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与兽医 ,2004,36(7):6-8.
[3]李海燕,于康震,辛晓光,等.部分省市猪群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及猪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3)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