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牦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报告
2017-01-16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智靑松多镇兽医站,青海果洛 814499)
牛结核病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致病菌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该病原体可以引起牦牛、奶牛以及水牛等在内的结核病,是我国二类动物疾病,尤其是散养病牛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牦牛在感染结核病以后,潜伏期是有所差异的,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牦牛患病后,在患病初期,食欲和反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容易产生疲劳,会有咳嗽现象,通常是短而干,尤其是当起立运动的时候,吸入冷空气或者带有尘埃空气的时候,更加容易发生咳嗽,随着病程的延长,咳嗽会不断加重,更加频繁,而且病情也更加严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被检测血清:在青藏不同地区,随机进行牦牛血清的采集,收集完成之后,将血清样本放置在零下20℃的条件下进行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进行检测之前,需要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自然解冻,方可使用。
ELISA检测试剂盒。
试剂盒主要是从某兽医药品监察所购买的。
1.2 检测方法
在检测的方法方面,可以按照ELISA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检测结果
关于实验的有效性,如果对照孔的平均值≥1.00的话,呈现阳性;如果对照孔平均值≤0.15的话,则呈现阴性。
在临界值的计算方面,则是用阴性对照孔的平均值+0.20,如果样品的OD值小于临界值的话,那么抗体就是呈现阴性的;如果样品的OD值大于临界值的话,那么抗体就是呈现阳性的。
2 检测结果
从检测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在被抽检的血清样本中,呈现阳性的血清样本共有25份,阳性感染率将近3%,在不同地区阳性感染率是有所差异的,但差异并不是非常显著。
3 结果分析
从检测的结果来看,结核杆菌在青海地区的牦牛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青海属于高原地区,高寒缺氧,气候相对干燥,不仅仅非常利于结核杆菌的生存和繁殖,同时在压力较低、氧气不足的环境下,牦牛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性机能会下降显著,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进而导致防治的困难大大增加。
在青海地区,牦牛养殖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依然是以自由放牧为主的,再加上远离城镇和交通要道,因此结核病传染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再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在牧区的人群中,结核病无论是感染率,还是在发病率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上升趋势,而细菌带有的人数也在逐渐上升,这样就导致人结合传染给牦牛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牦牛对于牛结核菌是非常敏感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牦牛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封闭的,最为原始的品种,在最初是没有接触过结核病的,因为牦牛对于这种疫病是没有免疫力的,再加上淘汰不及时,检测出的阳性牦牛没有被及时淘汰,就无法从根本上将传染源消除,有些检测出来的阳性感染牛非但没有被及时淘汰,而是被转卖后继续饲养,这样就导致牦牛结核病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最近几年来,青海很多地区的交通贸易活动日趋活跃,人畜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这样就导致牦牛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随着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人口更加集中,也大大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播概率。在牦牛的饲养方面,虽然养殖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殖的方式方面,依然是以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为主,再加上牛舌的整体生活环境不够理想,通风做的不好,饲养密度过大,营养无法满足牦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营养的需求,环境卫生不够理想,也加速了这种疫病的传播,虽然在此次抽检的地区中,有部分县市并没有检测结核病的阳性样品,但是由于周边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所以这一次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表示这些地区牦牛并没有感染结核病,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样本的采集太过集中,样本的数量太少有着很大的关系,务必引起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有一点,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原地区牦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建议对方案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扩大样本的范围,尽可能增加样本的采集数量,争取更加全面、客观了解高原地区牦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4 结语
牦牛的结核病相对于治疗而言,防治更加重要,为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日常防疫和检疫以及消毒等相关工作,提升牦牛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现患病牦牛,果断做好处理工作,尤其是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另外,一定要变传统的粗放式养殖为集约化养殖,尽快实现牦牛饲养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保证牦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全面实现牦牛养殖的良好经济收益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1]张华跃.西藏林周县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西藏医药,1992,(2):51-54.
[2]汪小强,刘鑫宇,韩照清,等.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牦牛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Z1):312-315.
[3]徐德国,巴格那,郑宏君.牛副结核病的防检疫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2016,(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