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治疗荨麻疹型药疹验案举隅

2017-01-16梅娅捷童中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3期
关键词:药疹风团风寒

梅娅捷 童中胜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经方治疗荨麻疹型药疹验案举隅

梅娅捷1童中胜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湖北 武汉 430022

临床诊治荨麻疹性药疹过程中通过六经辨证,应用经方治疗,往往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笔者介绍经方治疗荨麻疹型药疹验案2则,以期为临床诊治荨麻疹型药疹提供新思路。

荨麻疹型药疹;越婢加术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药疹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荨麻疹型药疹约占药疹的5%,其发病机制是I、III型变态反应,或为非免疫机制[1]。临床首先应停用可疑药物,轻者一般可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等治疗,重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等。临床常见西医治疗不佳的荨麻疹型药疹,予中药辨证施治起效迅速,往往能取得确切疗效。

1 病因病机

药疹,可归属于中医学“药毒”、“中药毒”等范畴,主要由于禀赋不耐,毒邪内侵所致[2]。药疹的主要毒邪为“风”、“湿”、“热”、“毒”、“寒”。邪郁化热,热极生风,此为风热证;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蕴蒸肌肤则为湿热证;火毒炽盛则易致气血两燔,热盛伤阴,故易气阴两伤;若外感风寒之邪,兼有内伤,则为风寒外袭证[3]。

2 遣方用药

经方在皮肤病中应用广泛,尤以桂枝类、麻黄类、柴胡类更为常用。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并不局限于对症用药,而重于整体分析。皮肤病皆有起疹,病在肌表,不论疾病为内伤还是外感,当病在表,则从表而治。而太阳病中,分为伤寒和中风,伤寒证以麻黄汤发汗解表为主,而中风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为主。又因痰湿、水饮、津液等影响,临床多见太阳病合并症。若太阳证兼有痰饮、水湿、瘀血,则可应用麻黄加术汤、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等;若太阳阳明合病,则可应用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二越一汤等。根据临证分析,从因而论,从表而解,加减化裁,屡获良效。

3 验案举隅

3.1 病案1 患者,女,52岁,2016年10月30日因“全身反复起疹伴痒3天”就诊。患者10月12日曾服用阿莫西林1周,就诊前3日反复出现臀部水肿性红斑、风团伴痒,皮疹时起时消,未有完全消失时,曾于外院予以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以及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皮损仍持续增多。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刻诊:发热恶寒,肢端胀痛,口干欲饮,小便不利,无四逆证,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皮肤科查体:头面、躯干、四肢、双手足部可见散在分布的水肿性红斑及风团,双胫前轻度凹陷性水肿。西医诊断:荨麻疹型药疹。中医诊断:药毒(风寒袭表证);方用:越婢加术汤加减。药用:石膏30g,麻黄12g,生姜9g,大枣10g,甘草6g,麸炒苍术10g。第二天复诊,症状较前未见明显改善,续服1剂。第三天三诊,头面、躯干及四肢、双手足部原有水肿性红斑、风团已基本消退,双胫前已无凹陷性水肿,后未再复发。

按:患者禀赋不耐,外感风寒之邪侵袭太阳肌表,水津不得所化,水气趁势充斥上下内外,内蕴郁热而发病,故见发热恶寒、口渴、小便不利。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皆为外感风寒之象。证属水饮内停,外邪于表。越婢加术汤由越婢汤加白术组成,方中重用麻黄以发水气而解表;石膏清内热、止汗出且止渴;白术驱寒除湿止风湿痹痛;生姜、大枣健胃逐饮,甘草益胃,共奏解表利水之效果。患者内无水饮、皮毛腠理和,故服用两剂即有明显改善,红斑风团消退,肢体疼痛缓解,双下肢水肿消失。

3.2 病案2 患者,女,42岁,2016年11月15日因“全身反复起疹伴痒5天”就诊。患者自诉起疹前6天曾因“痔疮术后”于外院治疗,外用甲硝锉栓。5天前患者头面、躯干及四肢部起水肿性红斑、风团伴痒,至长航医院被诊断为“荨麻疹”,予以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仍有新发皮损出现。3天前,于门诊肌注苯海拉明,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阿伐斯汀胶囊,外用复方炉甘石洗剂、穴位贴敷等,原发皮损可消退,但仍有新发皮损。既往史:有混合痔切除术手术史,否认其他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刻诊:恶寒发热,汗出,口干欲饮,食纳差,舌暗红,苔薄白,脉浮数。皮肤科查体:头面、躯干、四肢见大小不一的水肿性红斑及风团,压之褪色,部分皮损24h内可自行消退。西医诊断:荨麻疹型药疹。中医诊断:药毒(风寒犯表证);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药用:桂枝12g,炒白芍10g,麻黄6g,大枣10g,生姜6g,石膏30g。第二天二诊,头面部皮损已完全消退,躯干、双臂、双大腿部见少量水肿性红斑、风团,压之褪色。口中和,食欲较前改善,舌暗红,苔薄白,脉浮。续服越婢加术汤2剂,于第四天皮疹完全消退。

按:患者禀赋不耐,外感风寒,邪气郁于皮毛腠理之间乃发病,致发热、汗出。外邪郁而化热,故渴。舌暗红,苔薄白,脉浮数皆为外感风寒之象。此属外有寒邪,内有郁热。桂枝二越婢一汤,主治桂枝汤证重且越婢汤证少者。桂枝、麻黄具有解表之效,且同生姜、大枣、甘草共健脾益胃、生津,芍药养液,共助生津液。石膏生津止渴,且能清里热,与少量麻黄配伍能有止汗出之效。共奏解表清里之效,肌表腠理和则皮疹消退。

4 小结

上述病例皆有明确的抗生素用药史,有临床研究证实抗生素已成为首位致敏药物,尤其是青霉素类[4],另有临床观察发现甲硝唑诱发药疹排名仅次于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5]。此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皆为水肿性红斑、风团,两者皆可明确诊断为荨麻疹型药疹。且二者就诊前皆予抗组胺、维生素C、钙剂及局部药物外用等治疗,仍有继续加重趋势。予以中药对症治疗后有明显好转,3天左右皮疹皆明显好转,辨证明确邪祛则病除。

上述患者皆有发热恶寒表证,且自觉明显瘙痒。《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曾提到:“寸口脉迟而缓……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提到:“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皆认为风邪与身痒密切相关。虽药物为诱因,但其皮疹表现皆为瘾疹,且皆有表证,故治疗上以解表为先。且二者辨证皆属于太阳阳明合病,但病例1患者四肢肿胀,津液不得宣发,兼有小便不利,关节疼痛,而病例2患者汗出、口干欲饮,此为内有郁热。二者虽皆有外感风邪,但其病机却不尽相同,故辨证后使用不同方剂,能取得确切疗效。

经方体系使用六经辨证,六经源于八纲,只需辨证明确,对症下药,则可取得确切疗效。虽2例患者皆属太阳阳明同病,但对于荨麻疹型药疹的治疗却并不应局限于从表而治,而需辨证施治,故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故2例患者虽主证相似,却治则不甚相同,需医者仔细询问病情、辨证分析。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51-753.

[2]陈德宇.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11.

[3]司庆阳.中医药辨治药疹的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 2003 (1): 41-43.

[4]张超英.518例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11-12.

[5]刘杨英.59例住院药疹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32(7): 1109-1111.

梅娅捷(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E-mail:meiyajie@hotmail.com

童中胜(1976-),男,汉族,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皮肤性病学。E-mail:tongzhongsheng@126.com

R249.2

A

1007-8517(2017)13-0077-02

2017-05-0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药疹风团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乱吃消炎药 当心重症药疹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患者药疹,你关注了吗?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