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6董政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检验

董政娥

(丹东市中医院急诊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中医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董政娥

(丹东市中医院急诊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不稳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Q总分为(71.32±4.26)分,对照组的SAQ总分为(53.36±3.95)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Q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满意3例,基本满意14例,满意20例,满意度为91.89%;对照组不满意8例,基本满意12例,满意17例,满意度为78.38%;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稳性心绞痛;中医护理干预;满意度;SAQ评分

随着生活节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可以尽快转危为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以期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提供时间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16例,女21例;年龄50~70岁,平均(58.82±2.21)岁。观察组男15例,女22例;年龄50~70岁,平均(58.86±2.24)岁。经χ2检验及t检验,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中医情志护理。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控制等特点,患者极易产生悲观、惧怕情绪,因此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气功调神、顺情从欲、移情相制、疏导等措施,使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争取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②饮食调护。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饮食原则为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低盐、低热量、清淡为主。饮食宜食温通行气、辛温宣化之品,可食用萝卜、杏仁、香菜、姜葱蒜等利通心阳之品。胸闷气短、胸部刺痛者饮食应少量多餐,若患者痰较多可食用洋葱、竹笋、山楂、萝卜,以理气化痰;若患者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胸痛彻背,可多吃葱、姜,少量饮酒,以开痹散寒、辛温通阳。若患者胸痛伴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可服用黄芪、扁豆、莲子等益气健脾之药。③康复护理。在病情稳定期,可对患者实施刮痧治疗,选取至阳穴、神堂穴、心俞穴、厥阴俞穴进行刮痧。指导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间进行自我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于胸部做横摩法。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SAQ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越轻。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等级,以基本满意+满意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处理及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SAQ总分为(71.32±4.26)分,对照组的SAQ总分为(53.36±3.95)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Q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满意3例,基本满意14例,满意20例,满意度为91.89%;对照组不满意8例,基本满意12例,满意17例,满意度为78.38%;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中医推崇“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理念,强调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心痛胸痹”范畴,《金医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篇》中就有记载“胸痹之病,短气,胸背痛,患者咳嗽喘息”[1]。中医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病机、治疗、预防中均有独到见解,中医护理技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SAQ总分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康复指导等方面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情志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饮食调护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实施的辩证个性化护理,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要穴进行刮痧疗法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保健按摩,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3]。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

[1] 王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9-11.

[2] 席承洋.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7(1):113-114.

[3] 袁爱珠,吴红斌,祝览铭.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60-63.

R473.5

B

1671-8194(2017)28-0227-01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检验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