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

2017-01-16丁亚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气管

丁亚男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 重症病房,辽宁 大连 116031)

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

丁亚男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 重症病房,辽宁 大连 116031)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静脉给药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气管镜给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和总结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性休克、心率>100次/分钟、心功能不全是重症肺炎预后主要危险因素,对照组治愈率为57.89%,观察组治愈率为73.68%,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气管镜给药治疗重症肺炎治愈率高于常规给药,针对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

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案;用药指导;气管镜

在临床治疗的实践中,重症肺炎在老年患者群发病率较高,发病后患者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相对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医疗水平通常在治疗重症肺炎的时候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不过治疗效果仍有很大上升空间[2]。本文为探讨提高重症肺炎和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通过不同治疗手段对比分析其疗效,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5.2±3.7)岁,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痰液标本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阳性5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35例为耐药菌。对照组有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9±4.2)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3±3.8)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年龄≥60岁,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每天进行常规亚胺培南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每天3次,每次50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奥林巴斯FB-15RBS)注射给药进行对比治疗,重点留意患者的药物剂量、给药频率,根据患者病情和不同身体情况进行调整。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3 d后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肺部啰音、血氧饱和度和肺部X线片状况,判定疗效治愈为患者的体温≤37.5 ℃、肺部啰音消失、血氧饱和度>95%和X线片肺部阴影基本消失;判定无效为未达到治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通过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以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以P<0.05时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经观察治疗,对照组患者疗效治愈22例(57.89%),观察组患者疗效治愈28例(73.68%),χ2=25.7134,P=0.000,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重症肺炎的预后因素:经治疗观察患者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率>100次/分钟、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心率>100次/分钟OR=2.869,P<0.05;感染性休克OR=3.106,P<0.05;心功能不全OR=3.398,P<0.05。最终验明心率>100次/分钟,感染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是重症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也称脓毒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而引发的严重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休克。休克型肺炎是指伴有休克的一种重症肺炎,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常伴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患者生命[3]。目前的医疗科学验证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感染性休克,需要及时纠正组织灌注,临床多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因亚胺培南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故常用于重症肺炎治疗[4]。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生理状况相对复杂,气管镜治疗中需多参数监护;若患者插管治疗中出现心率异常,则应停止插管且对患者进行高流量输氧,在患者心率恢复正常后使用支气管镜注射给药治疗[5]。由于气管镜便于观察患者患部且疗效高于传统静脉注射治疗,但相对传统静脉注射治疗,气管镜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造成部分患者不予理解支持配合治疗,因此在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详细说明其优势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疗效上进行比较,对照组治愈率为57.89%,观察组治愈率为89.47%,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使用气管镜给药治疗重症肺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给药,针对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其科学性和广泛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和推广。

[1] 贺鹤群,朱建华,叶继辉,等.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9(19):3532-3534.

[2] 吴新军,何立东,孙小勇,等.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378-1380.

[3] 谭妙芬.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65-1266.

[4] 郭琦,江梅,徐永昊,等.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集束治疗[C].//第五届全国呼吸系统感染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77-83.

[5] 施佳民.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6):4591-4592.

R563.1

B

1671-8194(2017)28-0157-01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