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

2017-01-16郭风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耐多药抗结核结核病

郭风云

(朝阳市第四医院结核病房,辽宁 朝阳 122000)

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

郭风云

(朝阳市第四医院结核病房,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究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并对其影响治疗转归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市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纳入与实施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患者,同时还属于确定治疗转归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并对不良反应情况与治疗转归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79例患者中,有4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03%;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率73.47%,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依从率为90.00%,二者依从性的对比(χ2=3.1482,P>0.05);出现不良反应成功率55.10%,低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80%(χ2=5.0413,P<0.05)。结论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会对治疗转归造成影响。

肺结核;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治疗转归

耐多药肺结核威胁越来越广泛,现阶段,全世界超过5000万人受此病的感染,其中66%左右的患者处于耐多药危险中。现阶段,我国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治愈率较低,引发疾病的传染期较长,传播扩散风险较大[1]。本研究探究了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与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市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纳入与实施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患者,同时,还属于确定治疗转归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由耐多药肺结核报表与结核病管理系统等提供相关数据,与此同时,对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和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调查。

1.2 治疗方法:半年的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以及丙硫异烟胺,18个月的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与丙硫异烟胺作为治疗方法,通过药敏结果以及患者过去用药史,对一些药品进行合理的调整。全部药品都通过省级统一招标的方式获取。

1.3 治疗转归的判定:①治愈表示患者治疗后,在疗程后的12个月,最后五次及以上痰结核分支杆菌的培养结果持续显示为阴性;倘若产生一次阳性,其后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至少持续3次呈现印象,培养期间的间隔超过1个月。②完成治疗表示患者治疗结束后,细菌学检查结果相对比较缺乏,即治疗的最后12个月痰培养次数低于5次,不符合治愈的标准;③死亡表示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相关因素引发死亡;④失败:在治疗后1年,最后五次痰培养中超过两次的培养结果结果为阳性,还可能最后3次培养结果中任意一次为阳性就可以判定为失败;⑤丢失:患者没有通过医师允许自行中断治疗持续超过60 d;⑥其他表示除了上述几类患者的转归。治疗成功率表示在一定阶段,部分辖区治愈或完成治疗的患者占纳入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全部研究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描述为[n(%)],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如果P<0.05,代表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标准化化疗方案中的用药分析:本市于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这一期间纳入的到2016年6月治疗完成后存在明确治疗转归的86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有7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标准化化疗方案治疗,其余7例患者由于并发症等相关因素采用个体化的方式治疗,由于个体化治疗选择的药物差异性较大,因此,未将其纳入到本次研究中。

2.2 开展标准化化疗方案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2.2.1 不良反应:79例患者中,有4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03%;出现不良反应种类:32例(占40.51%)一种,11例(占13.92%)两种,2例(占2.31%)三种,4例(占5.06%)四种及以上。

2.2.2 不良反应出现类型:49例不良反应中,有39例胃肠道反应,占49.37%;20例肝功能损伤,占25.32%;5例耳毒性与前庭功能异常,占6.33%;5例关节痛或肌肉痛,占6.33%;2例电解质紊乱,占2.53%;肾脏毒性与血液系统损伤各1例,均占1.27%。

2.3 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利作用:4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中,有4例(8.16%)患者将药物剂量调整,11例(22.45%)患者对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药物进行调整或停止使用;21例依旧进行此方案的治疗,总治疗依从率为73.47%;13例(26.53%)因为出现不良反应进而终止继续治疗。30例未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丢失的现象,剩余患者均顺利结束治疗,依从率90.00%,二者依从性的对比(χ2=3.1482,P>0.05)。

2.4 不良反应对治疗转归的影响:79例采用标准化化疗方案治疗患者中,没有治疗成功28例,占64.90%;治愈46例,完成疗程4例,治疗成功50例,成功率63.29%。但出现不良反应成功率55.10%,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成功率为80%。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成功率比出现不良反应患者高,(χ2=5.0413,P<0.05)。说明不良反应有没有出现对治疗转归存在影响。

2.5 过去用药史对治疗转归的干扰分析:79例患者中,过去未存在用药史或仅利用一线药物43例患者,其中有29例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67.44%;过去利用过一线抗结核药物与二线抗结核药物36例患者,治疗成功21例,成功率58.33%;二者成功率的对比(χ2=0.6997,P>0.05)。

3 讨 论

临床对抗结核的常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异烟肼与利福平,在抗结核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耐多药结核菌对这一类药物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多数患者过去的用药史十分复杂,因此,采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会有某种程度的难度,目前,耐多药结核病已逐步成为各国结核病控制的重要疾病之一[2-3]。为了使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更具规范性,尽可能使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升,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为此疾病治愈率的提供提供有利重要条件[4]。因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功和方案中应用的药物种类具有相关性,特别是不是包含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因此,标准化耐多药方案中需采用这两类药物作为主要药物[5]。

本研究79例患者中,有4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03%;与相关研究的60.2%靠近。其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肝功能损伤,此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否,对治疗转归有直接的影响,未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成功率。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产生不良反应的49例患者中,借助医师的针对性治疗,合理调整、更换药物剂量,或者停止采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药物等途径,其治疗依从率仅为73.47%,和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90.00%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义务工作人员不仅应该对各类药物典型的不良反应充分了解,还需要在治疗以前对患者进行培训,使患者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所认识,倘若产生不适的情况,需要立即就诊[6]。

本研究显示,在科学的处理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标准化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成功率为63.29%,比世界水平高1/10,表明只要医师可以有效的采用治疗方案,有效监测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早期有效的处理不良反应,就能够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此种治疗方案能够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综上所述,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会对治疗转归造成影响。

[1] 周扬,许卫国,丁晓艳,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培养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1):74-79.

[2] 张红伟,高志东,贺晓新,等.个体化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2):133-138.

[3] 苏伟,阮云洲,赵津,等.9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7):570-575.

[4] 孔雯,刘巧,陆伟,等.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610-612.

[5] 丁晓艳,许卫国,竺丽梅,等.17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4):238-243.

[6] 周扬,许卫国,丁晓艳,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培养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1):74-79.

R521

B

1671-8194(2017)28-0137-02

猜你喜欢

耐多药抗结核结核病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