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研究
2017-01-16张立彬
张立彬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研究
张立彬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在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中的影响,以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有效性。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检验的临床标本各选择3658份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比不同的标本的阳性率。结果所有受检标本中,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比其他标本高,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总阳性率明显比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高,差异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标本阳性率顺位为伤口分泌物(28%)、血液培养(17.7%)、大便与尿液(12.1%)、脑脊液(7.9%)。结论对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可明显传染性疾病分布情况,为传染性治疗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
近年来,感染性疾病逐渐多样化,病菌种类日渐增多,感染性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日趋严峻,而此类疾病的诊疗离不开微生物检验[1]。但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标本、检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检验阳性率往往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了进一步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本次研究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进行检验的微生物标本3658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阳性率进行分析,现研究做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2014年2月至3月、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2年我院进行检验的微生物标本中各选择3658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年标本构成情况完全一致:985份来自于呼吸道,853份来自于血液培养,821份来自于大便及尿液,668份来自于伤口分泌物,331份为脑脊液,分别对这些不同的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
1.2 检验方法:检验所用仪器为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VITEK),由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检验操作严格微生物检验标准程序进行:第一,对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第二,对试剂培养基进行严格、规范控制。第三,对每一次操作环节中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与标准记录;第四,一规范的菌落计数方法为依据进行计算,规范空白对照试验。
1.3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37.3%(368/985),伤口分泌物标本阳性率为28%(187/668),血液培养标本阳性率为17.7%(151/853),大便与尿液标本阳性率为12.1%(99/821),脑脊液阳性率为7.9%(26/331),总阳性率为22.7%(831/3658)。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50.4%(497/985),伤口分泌物标本阳性率为38.5%(257/668),血液培养标本阳性率为28.4%(243/853),大便与尿液标本阳性率为19.0%(156/821),脑脊液阳性率为12.7%(42/331),总阳性率为32.6%(1195/3658)。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阳性检出率明显比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现代医疗技术日渐发展的今天,微生物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辅助工具,实施微生物检验,不但能够为前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提供疾病诊断准确率,而且能够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进而实现良好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临床检验工作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可能存在差异性。
本次研究对2年之间不同的标本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总阳性率明显比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高,差异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检标本中,呼吸道分泌物阳性检出率最高。
经分析,这种差异可能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①标本采集不规范,在对临床标本进行采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不足,对需要采集的标本缺乏明确认识,采集操作也不规范,导致临床标本质量不高。对此,临床上应该加强标本采集方面的培训,使其对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空气隔绝处理等有严格掌握,以保证标本采集工作的规范性。②标本储存与运输不规范,导致微生物过度繁殖,进而对检验阳性率造成影响。对此,临床上应该对标本的储存与运输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标本不受外界污染,保证其活性。③检验人员检验操作不规范,微生物检验结果需依据形态学、生理的生物化学反应进行判断,对检验人员定性实验、操作、观察力、判断力均有较强的要求[2]。
因此,临床上应该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力度,并完善检验保证体系,让检验人员规范参与到检验工作中。总而言之,在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临床上应该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规范各项操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依据,进而使临床诊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 仲昭睿,王静华,张丽岩,等.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影响及其原因[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160.
[2] 袁红霞,黄红卫,周安文,等.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阳性率的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8(22):115.
R446.5
B
1671-8194(2017)28-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