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前胃弛缓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继发性瘤胃肉牛

彭 刚

(重庆市武隆县畜牧兽医局,重庆 408500)

肉牛前胃弛缓的综合防控措施

彭 刚

(重庆市武隆县畜牧兽医局,重庆 408500)

肉牛前胃弛缓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疾病,此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和效果差的特点,治疗不及时容易继发皱胃疾病,引起愈后不良。为了有效防治肉牛前胃弛缓的发生,及时处理,需对前胃弛缓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作深刻认识和了解,为防治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发病原因

前胃弛缓的病因比较复杂,分为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原发性病因都与饲养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继发性病因是其他疾病引起一种临床综合症状。

1.1 原发性病

肉牛前胃弛缓原发性病主要是因饲养管理问题引起的。主要有饲料过于单纯,草料质量低劣,饲料变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缺钙,引起低血钙,影响到神经体液调节机能;饲养失宜,因不按时饲喂、精饲料过多、饲草不足、变换饲料,扰乱消化程序引起发病;管理不当,牛舍阴暗潮湿、环境差、运动不足,缺乏日光照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导致本病发生;应激反应,因各种应激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发生前胃弛缓。

1.2 继发性病

肉牛前胃弛缓继发性病主要是因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主要有牛的胃脏疾病,常见于创伤性网胃腹膜炎,迷走神经胸支和腹支受损害,腹腔脏器粘连,瘤胃积食,瓣胃阻塞以及皱胃溃疡、阻塞或肝变位或肝脏疾病,都伴有消化障碍,发生前胃弛缓;在口炎、舌炎、齿病经过中,咀嚼障碍,影响消化功能,或因肠道疾病、腹膜炎以及外科疾病反射性抑制,以至引起继发性前胃弛缓;某些营养代谢疾病,都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而伴发前胃弛缓;在牛肺疫、牛流行热等急性病和一些寄生虫病,引起消化不良综合征;此外,治疗用药不当,长期大量的应用磺胺类和抗生素制剂,引起瘤胃菌群共生关系受到破坏,因而发生消化不良,呈现前胃弛缓。

2 发病机制

前胃弛缓的发生,固然与饲料、饲养、管理、使役以及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机能紊乱,则是发生消化不良、导致前胃弛缓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迷走神经所支配的神经兴奋与分泌的偶联作用及肌肉兴奋与收缩的偶联作用,都是通过迷走神经末梢突触内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来实现的,特别是血钙水平降低时,乙酰胆碱释放减少,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导前胃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当然,外界与内在的其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神经反应性降低,或呈现应激状态,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3 病理变化

原发性前胃弛缓,病情轻,很少死亡。重剧病例,发生自体中毒和脱水时,多数死亡。主要病理变化,瘤胃和瓣胃胀满,皱胃下垂,其中瓣胃容积甚至增大3倍,内容物干燥,可捻成粉末状;瓣叶间内容物干涸,形成胶合板状,其上覆盖脱落上皮及成块的瓣叶。瘤胃和瓣胃露出的黏膜潮红,具有出血斑,瓣叶组织坏死、溃疡和穿孔。有的病例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以及全身败血症等病理变化。

4 临床症状

前胃弛缓按其病情发展过程,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4.1 急性型

急性型:多呈现急性消化不良,精神委顿,神情不活泼,表现为应激状态。草料、饮水突然减少或废绝,有的出现异嗜,反刍少慢或完全停止,粪干色深并附有黏液,病牛拱背磨牙;瘤胃有间歇性鼓气,触诊瘤胃松软,内容物充满,瘤胃蠕动力减弱,听诊次数减少,每次持续时间短(一般短于10s),甚至消失;口中不洁,唾液黏稠,气味难闻,体温、呼吸、脉搏变化不大。

4.2 慢性型

通常为继发性因素所引起,或由急性转变而来,多数病例食欲不定,有时正常,有时减退或消失。常常虚嚼、磨牙,发生异嗜,舔砖吃土,或摄食被尿粪污染的褥草、污物。反刍不规则,间断无力或停止。嗳气减少,嗳出气体带臭味。病情弛张,时而好转,时而恶化,水草迟细,日渐消瘦,皮肤干燥,弹力减退,被毛猬立,干枯无光泽,无神无力,周期性消化不良,体质衰弱。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内容物停滞,稀软或粘硬。多数病例网胃与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瘤胃轻度鼓胀。腹部听诊,肠蠕动减弱或低沉。便秘,粪便干硬,呈暗褐色、黏附着黏液;下痢,或下痢与便秘相互交替。排出糊状粪便,散发腥臭味;潜血反应往往呈阳性。病的后期,伴发瓣胃阻塞,精神沉郁,鼻镜龟裂,不愿移动,或卧地不起,食欲、反刍停止,瓣胃蠕动音消失,继发瘤胃鼓胀,脉搏疾速,呼吸困难。眼球下陷,结膜发绀,全身衰竭、病情危重。

5 病程及预后

原发性前胃弛缓,若无并发症,采取病因疗法,加强饲养管理,3~5d内即可康复。如治疗不及时,伴发瓣胃阻塞,可能转为慢性型,预后不定。继发性前胃弛缓,多取慢性经过,病情发展与转归,则视原发病而定。病程缓慢,病情弛张,反复发生瘤胃鼓胀或肠气胀,有时抽搐或痉挛,预后不良。

6 诊断

本病的临床诊断通常根据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即食欲、反刍异常,消化机能障碍等病情分析和判定。通过检测瘤胃内容物性质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1)酮血症。主要发生于产犊后1~2月内的奶牛,尿中酮体明显增多,呼出气味带酮味(大蒜味)。

(2)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泌乳量下降,姿势异常,体温下降中等升高,腹部触诊有疼痛反应。

(3)迷走神经消化不良。无热证,瘤胃蠕动减弱或增强,肚腹鼓胀。

(4)皱胃变位。奶牛通常于分娩后突然发病,左腹下可听到特殊的金属音。

7 治疗

治疗原则是着重改善饲养管理,排除病因,增强神经体液调节机能,依照强脾、健胃、防腐、止酵、消导、强心、输液,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的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7.1 西药治疗法

促进瘤胃蠕动,卡巴胆碱:1~2mg;新斯的明:10~20mg,分2次皮下注射,间隔20min,对病情危急、心脏衰弱、妊娠母牛,则须禁止应用,以防虚脱和流产。

防腐止酵,鱼石脂:10~20g,用酒融化灌服。

促进反刍,用10%氯化钠溶液500ml、5%氯化钠溶液250ml、10%安钠咖溶液30ml混合静脉注,或去安钠咖,加30%安钠乃近30ml、0.5%氢化可的松40~100ml(病轻的可不加),同时与10%或25%葡萄糖500ml混合静注更有效,第2d用药可在里面加庆大霉素注射液静注。促进反刍,可在后海穴注射10%氯化钾10ml。

停食多日,发生了伴胃阻塞,可用100g蜂蜜兑水灌服引起拉稀,同时配合使用新斯的明或卡巴胆碱兴奋副交感神经,促进前胃蠕动及排除作用,连用数日。

7.2 中药疗法

按照中兽医辨证施治原则,脾胃虚弱,水草迟细,消化不良,着重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为主,宜用四君子汤加味,一剂/d,连用3d。

Rx:党参100g、白术75g、茯苓75g、炙甘草25g、陈皮40g、黄芪50g、当归50g、枣200g。

牛久病虚弱,气血双亏,应以补中益气,养气益血为主,可用八珍汤加味,一剂/d,连用5d。

Rx:党参50g、白术50g、茯苓40g、甘草25g、黄芪50g、当归50g、熟地50g、白芍40g、川芎40g、升麻25g、山药50g、陈皮50g、干姜25g、大枣200g。

病牛口色淡白,耳鼻俱冷,口流清涎,水泻,应以滥加散寒补脾燥湿为主,可用厚朴温中汤加减,一剂/d,连用5d。

Rx:厚朴50g、草豆蔻40g、茯苓50g、甘草25g、木香25g、当归50g、桂心40g、苍术40g、茴香50g、砂仁25g、陈皮50g、干姜40g。

胃热型以清热泻炎为治则,可选用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合方,加龙胆草、苦参。

Rx:黄连50g、黄芩80g、黄檗80g、甘草40g、栀子80g、石膏120g、知母60g、大黄80g、茴香50g、芒硝120g、枳实60g、厚朴80g、龙胆草60、苦参160g。

7.3 洗胃术

上好开口器,或用内径3.3cm粗、长约45cm硬质塑料管插入口腔至咽部,固定好后在管内插入粗号胃管,用自来水缓慢流入胃内,待左肷逐渐胀大时,断其水源,放低牛头,导出胃液和草渣,反复3~4次,注意对不安静的牛只禁用此法。

8 预防

前胃弛缓的发生,多因饲料变质,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因此,加强饲料的选择、饲养管理,保持肉牛适当运动,注意牛舍清洁卫生和通风保暖,提高牛群健康水平,防止本病发生。

[1]西北农业大学主编.家畜内科学(第二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18-23.

猜你喜欢

继发性瘤胃肉牛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肉牛口炎咋防治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