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与防控策略

2017-01-16胡章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链球菌病猪链球菌脑膜炎

胡章明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 413000)

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与防控策略

胡章明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 413000)

猪链球菌病分布广泛,该病对饲养密度较大的规模猪场危害日益严重,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疫苗免疫和抗生素治疗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由于致病性链球菌血清型繁多且缺乏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再加上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峻,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

猪链球菌病 流行特点 诊断 防治

链球菌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链球菌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脑膜脑炎及关节炎,其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以E群链球菌引起淋巴结脓肿最多常见,流行最广,以C群引起链球菌病危害最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较大。

近年来,该病在规模化猪场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流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特点。

1 流行新特点

1.1 混合感染

多与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猪瘟发生混合感染,尤其是蓝耳病这种情况造成了猪链球菌病诊断和防治的复杂性,危害程度大为增加。

1.2 出现人畜共患型链球菌病

有的血清型主要是2型,不仅可导致猪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50%,还会造成人的脑膜炎。

1.3 多重感染和继发性感染严重

链球菌病易与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尤其是病毒病如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与本病有密切关系,有PRRS感染存在的情况下,一些低致病性的菌株会被激活并导致发病。当某种致病性链球菌首次进入猪场的时候,如果有PRRS存在,那么脑膜炎的发病率会更高。但试验显示,PRRS与2型猪链球菌并发感染时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2型猪链球菌单独感染的情况。

1.4 链球菌病顽固存在

一是健康猪只的扁桃体可携带这种病原长达数月之久,包括一些母猪。猪链球菌一旦进入猪场就很难除掉。二是流行形式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本病传入后,往往在猪群中陆续地出现传播缓慢。三是治疗的难度加大,对常用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重性而使常规抗生素使用常规剂量很难发挥治疗作用,四是慢性病例长期存在于规模化猪场,不易完全治愈,造成规模化猪场慢性猪链球菌病连绵不断的发生。

1.5 年龄特点

该病大小猪均可感染,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以断奶后2~3周到大约16周龄之间的生长猪多发。

1.6 季节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潮湿季节多发。

1.7 应激促使发病率增高

平床饲养密度过大;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使得感染不断;并发PRRS感染;断奶后混群,每头猪所占平均空间太小;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灰尘太大;圈舍潮湿;漏缝地板下滞留粪浆太多;称猪体重造成应激;刺、打耳号、断奶等造成应激;更换日粮;日粮维生素E含量低等。

2 病原体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为链球菌,呈链状排列,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形成芽孢,有的可形成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多数无鞭毛,只有D群某些链球菌有鞭毛。在加有血液及血清的培养基上,37℃培养24h,可见微小圆形、直径0.1~1.0mm、透明而略带灰白色小滴状菌落。从抗原上分群,有A~U等19个血清群,在一个血清群内,因表面抗原不同,又将本菌分为若干型。

3 流行病学

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猪的易感性较高。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仔猪和成年猪均有易感性,以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尤其在断奶及混群时出现,多为见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以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当它们互相接触,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本病传入之后,往往在猪群中陆续出现。

拥挤、通风不良、气候骤变、转群、运输、免疫接种及混合感染等应激因素,均可激发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4.1 败血症型

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或者停食一、二顿,体温41.5℃~42℃以上,精神委顿,腹下有紫红斑,也往往死亡;急性型病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41℃左右,呈稽留热,减食或不食,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汁,呼吸浅表而快。少数病猪在病的后期,于耳、四肢下端、腹下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的跛行,病程2~4d。死后剖检,呈现败血症变化,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血液增量,脾肿大,各浆膜有浆液性炎症变化等。

4.2 脑膜脑炎型

病初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于地,四肢游泳状划动,甚至昏迷不醒。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病程1~5d。死后剖检,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浑浊,增量,有多量的白细胞,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4.3 关节炎型

由前两型转来,或者从发病起即呈关节炎症状,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甚至不能站立,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

死后剖检,见关节周围肿胀,充血,滑液浑浊,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上述三型很少单独发生,常常混合存在,或者先后发生。

4.4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多见于颔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有的咳嗽,流鼻汁。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脓带绿色、稠粘,无臭,不引起死亡。

5 诊断

猪链球菌病的病型较复杂,其流行情况无特征,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5.1 实验室检查

取心血及脑组织分别接种普通琼脂、血液琼脂平板,置 37℃温箱中培养 14h~16h 后,可见普通琼脂中生长有半透明、露滴状菌落,直径约 1mm~2mm,血液琼脂中形成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小菌落,周围呈β溶血,不形成荚膜,V-P 反应为阳性。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成对或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5.2 鉴别诊断

本病临诊症状和剖检较复杂,而且与急性猪丹毒、猪瘟相混淆,应注意区别。

急性猪丹毒:采取脾,肾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性(紫色)小杆菌。

猪瘟: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皮肤和肾有密集的小出血点,有化脓性结膜炎,无跛行症状,病程较长。

6 治疗

将病猪隔离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治疗。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过氧化氢或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

对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及关节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肌肉注射,每日2次,应连续用5d以上。

7 预防

(1)隔离病猪,清除传染源。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用3%来苏儿或1/300的菌毒灭等彻底消毒。

(2)猪链球菌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因此清除猪舍及食槽上的尖锐物体,新生仔猪断尾、剪犬齿、剪耳缺时对创口进行严格消毒十分重要。

(3)免疫预防 做好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及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减少免疫抑制,同时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基础疫苗的免疫。猪群免疫链球菌疫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2次基础免疫,时间间隔1个月,3ml/头,经产母猪首次免疫,应先做2次基础免疫,间隔2周以后时间,产前1个月跟胎做3ml/头,仔猪21日龄首免,间隔2~3周加强一次,2ml/头。

(4)药物预防 仔猪断奶时用头孢类药物肌肉注射或在每1t饲料中加入磺胺药150g,可以预防本病发生。

(5)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病猪及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胡章明(1973-),男,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链球菌病猪链球菌脑膜炎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一例黄颡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羊链球菌病多发 防治方法看这里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链球菌病的中西药治疗和预防
Vaccination
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冬春季羊链球菌病防控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