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中草药防控措施

2017-01-16杨树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病菌消毒

杨树皎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甘肃靖远 730600)

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中草药防控措施

杨树皎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甘肃靖远 730600)

猪沙门氏菌病是猪群常发病,主要症状为急性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慢性纤维素性腹膜炎。该病多流行发生在阴雨潮湿、气候多变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流行性。猪体易通过各种途径感染该病菌,幼龄动物的感染性高于成年动物。该病感染率高、流行性强,急性型死亡率高。本文介绍了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等,为降低经济损失、提高效益提供参考。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慢性纤维素性腹膜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类疾病,易感猪群主要为幼、青年猪。多数猪群有流行性发展经过。猪体感染后可引起自身生产力降低和免疫力下降,常造成与其他疾病的交叉感染,引起病情变复杂加重,难以在猪群中彻底治愈。该病菌长期在体内繁殖,还引起一系列机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不前。由于猪沙门氏菌病感染率高、流行性强,给广大养猪户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发展。目前,针对该病进行中药治疗及预防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措施。

1 生物学特性

沙门氏菌在我国有120多个血清型,主要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等。该菌是一类条件性细胞外寄生的细菌。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两端钝圆、有鞭毛,能运动,无芽孢,最适生长pH值为6.8~7.8,胆盐可促进其生长。沙门氏菌在自然界的宿主极为广泛,几乎所有脊椎动物乃至昆虫都可以被其感染发病乃至死亡。该菌无中间宿主,对干燥、腐败、日光等抵抗力较强,55℃ 1h、60℃ 15~30min即被杀死,100℃立即死亡;在5%的石炭酸中5min死亡;3%的甲酚皂能将其杀灭。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被沙门氏菌感染的动物,即能排出该菌的机体。包括正在发病、隐性感染和感染后转归持续携带病菌的动物。例如人类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即“伤寒玛丽”事件。玛丽是沙门氏菌的隐性携带者,因她查出粪便持续阳性,但她本人从未发生过沙门氏菌疾病。因其作为传染源先后感染了200多例伤寒病患者。

传染源主要分为3类:一是潜伏期内携带沙门氏菌的,未表现出疾病的症状但却持续排菌,其潜伏期长短不等,有的很快表现疾病症状,有的终生潜伏不表现临床症状。一般认为终生不患病的动物排出病原菌数量较少,此类动物只有通过采集其排泄物等进行实验室的病菌检测方能查出,但其却严重威胁着同群动物或距离较近动物的健康,所以沙门氏菌检测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降低其威胁和净化意义重大。二是临床症状期,由于此阶段患病动物体内病菌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菌排出和传播,因此传染源的传染性在临床症状期最强。三是恢复期,此时病畜禽的临床症状已消失,机体所遭受的损伤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此期病畜禽的免疫力开始增强,某些沙门氏菌感染的畜禽排出病原体的时间可能很长,甚至成为终身传染源,如伤寒沙门氏菌。

2.2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有经口、水、食物、接触等方式。

经口传播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传播方式。

(1)经飞沫传播:被沙门氏菌感染的患病动物在圈舍内呼气、呵欠或鸣叫时喷出的液体渣屑,经口鼻排入环境中,部分降落到墙壁、围栏、窗户或地面上,随水等液体蒸发进入空气,病菌也随之散布到空气中。若畜禽的饲养密度过大或空间狭小局促导致空气流通不充分,则病菌很容易迅速被同群或周围与传染源距离较近的动物吸入或附着在开放性的伤口或器官内而感染。若动物自身体质差、环境卫生恶劣或季节更替冷热突发时导致机体对环境抵抗力较弱同样容易感染。

(2)经飞沫核传播:患沙门氏菌病动物经口鼻排出的液体渣屑其液体蒸液体蒸发完全后剩下的蛋白质和病菌以溶胶的形式附着在降落处,存留的时间较在空气中长久,其接触机体开放性部位引起感染。

(3)经尘埃传播:包含着沙门氏菌的较大液体渣屑或分泌物排泄物等落到环境中,经挥发或灰尘的吸附形成尘埃,易感动物吸入或接触后感染。

经水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方式,包括由沙门氏菌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水源或饮用水。如1854年英国伦敦发生的伤寒即因供水遭沙门氏菌污染造成的一种急性腹泻传染病。

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transmission)包括食物本身含有沙门氏菌或受沙门氏菌污染而变质时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沙门氏菌感染的生猪其肉产品或禽类其蛋产品即含有沙门氏菌,当其被食用后可造成感染。例如猪肉在生猪屠宰、加工、运输、贮存或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可被污染,之后沙门氏菌的数量因肉品中的营养成分、pH值、适宜的环境温度而大量增殖,当其被食用后造成感染。

经接触传播指易感动物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接触其粪便、汗液、血液等或者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用具器械如料槽、水槽、围栏、产床、地面等,由此造成的感染。间接接触传播主要与日常消毒制度是否完善、人们卫生知识水平及卫生习惯有关。

人为传播指在治疗或预防保健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或操作规程,致使针头、疫苗药物、手术刀等受到沙门氏菌感染而人为引起机械性的病菌传播。

2.3 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与其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成年畜禽的防卫机能比较健全,同时,又由于成年畜禽在生活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对某些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故成年动物的易感性低于幼龄动物。因此,沙门氏菌病多发生于幼畜;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和及时地进行预防注射等措施,都可以加强机体的正常抵抗力及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降低易感性。反之,则可以增强机体的易感性。所以,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是控制沙门氏菌病传染流行的有效措施.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4~48h,一般12~24h,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慢性呈纤维素性腹膜炎肠炎。病猪体温升高,恶寒、四肢末端发绀、下痢,严重的水样腹泻,耳尖、嘴端等末端皮肤呈现暗紫或青紫色。病猪常因发育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繁殖障碍而给养殖户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4 诊断

了解或问诊畜主病畜最初发病的具体时间、流行病史、病畜发病后的表现情况,变化特点,近期养殖场管理动态等做出初步诊断。能从病变器官分离出沙门氏菌,进行染色观察其形态特征、各种培养基生长特性、糖发酵的结果、生化实验的特性及血清学平板凝集实验鉴定等确诊。平板凝集试验是通过分离菌与沙门氏菌标准血清的凝集反应来确定其属于沙门氏菌群。沙门氏菌具有O(Somatic)、H(flagellar)、K(capsule)和纤毛四种抗原。每个菌株都必含O抗原,血清学鉴定主要是鉴定其主要抗原即H和O抗原成分的存在与否以做出最终菌群归属鉴定。

5 药物防治

由于临床上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建议采用抗生素低剂量长期预防用药,最好使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作治疗性用药。经过沙门氏菌药敏试验检测过的猪,在经过敏感或极敏感药物治疗后,其体内病原菌因药物杀灭或抑制作用,感染数量减少,使得临床症状减轻。同时改善饲养管理,注意猪舍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确保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保持稳定清洁的环境。建议:一旦发病立即送检,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大到快速经济的目的。

5.1 中草药治疗

治疗的前提是温补解毒辨证论治。止痢舒(主要成分:雄黄、藿香、滑石、苦参等)混饲,每1000kg饲料中添加1000g,或沸水浸泡30min,上清液加水至2000kg,供猪饮水3~4d可解毒化湿止痢;黄连、黄芪、连翘等每1000kg混饲1000g,或浸泡熬煮30min,加水至1000kg连续饮用4d左右,重症加倍可退温杀菌。

5.2 中草药预防

添加免疫增效剂或添加倍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 3~5d,可有效增加机体免疫应答和抗应激,对免疫功能有缺陷的猪则较明显;电解多维,饮水加0.4g/L供猪群自由饮用;21金维他,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250g,先用十倍饲料与此混匀后,再往剩余的饲料里添加,连用4d,或添加0.125g/L混饮。

5.3 增强自身抵抗力

接种疫苗前连用清瘟败毒散2d停1d进行接种,接种后用人工盐饮水3d。转群运输时连用21金维他5d左右;清瘟败毒散或21金维他用3d停5d缓解短期暂时拥挤状况。对已经发生病情的圈舍用卫克等严格消毒,以消灭环境中的病菌和抑制病菌因环境不良而迅速增殖,并预防病菌的向外传播。对尚未出现病情的圈舍定期及时消毒,消毒药交叉使用以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使病菌产生对这种药物的一定程度上抵抗力,尽量减小疫病传播扩散区域,无临床症状的猪进行药物预防,如酵母片20~60片、人工盐10~30g。

6 预防措施

6.1 从平时的综合管理入手,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严格按照动物卫生监督有关规定进行养殖场选址规范经营,提高科学养殖集约管理的程度,加强卫生环境消毒无害化等设施建设,使环境卫生、选址、饲养等设备更为完备。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做好猪群的饮食器具的清洗和消毒、饲料、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猪群的管理及营养状况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猪群转入前,清除圈舍内一切与猪有关的物品,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门板,冲洗墙壁地面,至少空圈7d后喷洒消毒剂等。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内空气清新,垫料经常换新使保持干燥。

6.2 完善免疫程序,规范科学进行免疫操作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以提高免疫力,疫苗免疫水平较高、种类相当齐全程序较之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沙门氏菌病发的诱因,才可能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外科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结合抗生素注射,是防治伤口感染病菌不可缺少的工作。

6.3 严格抓好产地检疫工作,落实对猪沙门氏菌病的源头控制

大群猪群运输前可以注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在运输途中通过饮水口服庆大霉素等也有预防作用。严格按照产地检疫相关规定开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加强生猪贩运管理,加大对贩运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力度。猪只出现应激死亡时贩运人员应立即停止运输,由当地卫生监督所监督尸体和污染物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死猪流入市场,经营人员注意消毒和个人防护。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病菌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