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技术措施
2017-01-16林香月于春雷鞠振华
邓 力 林香月 于春雷 鞠振华
(1.吉林省长白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长白 134400; 2.吉林省长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长白 134400)
动物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技术措施
邓 力1林香月2于春雷2鞠振华2
(1.吉林省长白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长白 134400; 2.吉林省长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长白 134400)
动物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常见传染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对牛、羊、猪、犬、鹿等多种动物和人易感,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进而向易感动物及人类传播。
1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而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的较为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的极为少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布鲁氏菌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高,成年畜比幼年畜易发。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的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流产胎儿、胎衣及阴道排出物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最显著的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并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4~180d。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性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3 诊断
临床多采用血清学诊断
(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GB/T18646)
(2)全乳环状试验(MRT)(GB/T18646)
(3)试管凝集试验(SAT)(GB/T18646)
(4)补体结合试验(CFT)(GB/T18646)
4 防控措施
(1)严格控制域外动物进入。对外域动物的引入要实行申报制度,进入的动物要隔离观察,并进行血清学诊断,一般隔离观察30d,并经血清学诊断健康的动物方可饲养。
(2)扑杀净化
对已患病动物,要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疫情呈地方性流行区域,应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并根据当地疫情确定免疫畜种,同时做好疫情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血清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进行监测。加强人员防护,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病的人员要及时调离岗位。
(3)做好消毒工作
要把消毒和防疫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养殖场各区要设有消毒池,有条件的场(户)可设立消毒通道,制定消毒规程,从各环节抓好消毒工作。消毒可极大减少外部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饲养场的可采用火焰、熏蒸方式对金属设施、设备消毒;对圈舍、场地、车辆可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对粪便等污物采取堆积密封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4)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
自繁自养是现代化科学饲养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引种是疫病传入的主要风险之一,稍有不慎即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全进全出制可阻断动物饲养中疫病的横向传播,按动物不同用途和日龄,按生产单元全进全出是可行的。
(5)大力推广牛羊冷改工作
牛羊冷改工作是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要积极抓好牛羊的冷改工作,预防牛羊本交过程中交叉感染的风险,从牛羊繁殖环节上防范布病的风险。
(6)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地配制动物不同用途、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以满足动物营养需要,防止营养不良而引起免疫抗力下降。一般来说,畜体强壮免疫力就强。要加强畜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对畜舍的有害气体要加以预防,以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严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粪污要及时清除,做好无害化处理。严禁场内动物混养,防止动物交叉感染,同时做好动物程序化免疫,严格操作规程,提高免疫保护水平,促进动物健康稳定发展。
[1] 肖利成.浅析如何预防动物布病[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10):208.
[2] 陈玉波.浅谈畜间布病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8):8.
[3] 郭晓雷.浅谈布病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2,8(12):43-44.
[4] 冯水义.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浅谈[J].中国动物保健,2014,16(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