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2017-01-16王继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全血脑血管黏度

王继波

(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王继波

(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目的 对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者60例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低黏度、全血高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VR及MFVI-MFVO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及MFV1-MFVO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元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巴曲酶;脑梗死;脑血管储备功能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进而引发相应神经功能性障碍,其中血栓形成为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多采用早期预防及溶解血栓等方法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1]。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4.4±5.2)岁。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54~82岁,平均年龄为(65.3±4.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脑细胞保护、降压药、脱水剂、控制血糖血脂等要对症治疗。对照组将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Z33020177)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0.9%)中进行静脉滴注,1天1次,持续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30295),第1天,静脉滴注10 BU,第3、5天,静脉滴注5 BU,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全血低黏度、全血高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ational insi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VR及MFVIMFVO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为(0.031±0.008)g/L,全血低切黏度为(15.29±3.77)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3.88± 1.04)mPa•s,血浆黏度为(1.36±0.52)mPa•s,血细胞比容(37.03± 5.13)%;对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为(0.051±0.002)g/L,全血低切黏度为(19.03±1.46)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5.14±1.16)mPa•s,血浆黏度为(2.28±0.64)mPa•s,血细胞比容为(40.29±5.26)%。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全血低黏度、全血高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水肿面积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24.3±5.8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67 ±4.49)分,水肿面积为(5.32±1.85)cm2,治疗后NIHSS评分为(8.62±1.77)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24±1.33)分,水肿面积为(1.96±0.42)cm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24.47 ±4.96)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03±4.81)分,水肿面积为(5.41±2.03)cm2,治疗后NIHSS评分为(13.22±7.1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7±2.64)分,水肿面积为(3.48±1.55)cm2。两组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CVR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MFVI-MFVO为(14.13± 2.32)cm/s,CVR为(15.29±2.71)%,治疗后MFVI-MFVO为(22.16±2.51)cm/s,CVR为(19.41±1.9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FVI-MFVO为(14.13±2.32)cm/s,CVR为(15.47±3.52)%,治疗后MFVI-MFVO为(29.93±3.26)cm/s,CVR为(33.65± 3.14)%。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VR及MFVI-MFVO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及MFV1-MFVO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梗死为中老人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聚集,破坏患者的血脑屏障,出现渗漏,如果在该阶段采用巴曲酶治疗干预,可有效促进内源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释放,起到降纤、抗凝、溶栓效果,改善缺血区血流动力学,促进层流性血液循环的恢复。在发病7 d内采用巴曲酶治疗,可有效预防缺血及再灌注引起的二次损伤,保护患者的脑区功能。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低黏度、全血高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巴曲酶可激活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加速iFrinl与iFrinl多聚体的排出,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除此之外,巴曲酶的通透性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药效发挥出来,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抑制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CVR是衡量缺血性血管疾病、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及脑血管代偿潜力的重要指标,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VR及MFVI-MFVO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及MFV1-MFVO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一般治疗与巴曲酶治疗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巴曲酶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原因可能如下:在血栓形成早期,血浆纤维蛋白原会在血管壁形成沉积,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血栓脱落会对远端脑血管造成堵塞,纤维蛋白原会转为纤维蛋白单体,继续交联变为纤维蛋白,对内皮细胞造成破坏,吸附于红细胞的表面,使血栓更加牢固,影响治疗效果。巴曲酶因抗栓效果更为确切,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优于一般治疗。两组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巴曲酶可有效减少病灶区的脑水量,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缺血范围。除此之外,巴曲酶能够有效抑制腺苷活性,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所以,巴曲酶能够有效抗脑水肿,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保护脑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面具有确切效果。

总之,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郝秋艳,宋晴,杨素静,等.复发性脑梗死与UA、ox-LDL、MMP-9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 36(9):1097-1099.

[2] 黄育梅,黄顺贵.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3):2640-2642.

R743.34

B

1671-8194(2017)17-0093-02

猜你喜欢

全血脑血管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