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文伯著作考述

2017-01-16盐城师范学院盐城224051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方医家药方

盐城师范学院(盐城,224051)

徐 栋

·医林人物·

徐文伯著作考述

盐城师范学院(盐城,224051)

徐栋

徐文伯,南朝宋、齐间名医,亦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东海徐氏医术世家第四代成员,承家学,医术精湛,在本草、伤寒、妇科、房中等领域均有建树。平生所撰医著颇丰,今可考知者,凡11种,在其家族中,堪称是著述最多的一位。通过全面系统梳理和考述徐文伯所撰医著作,以冀对其医学成就和贡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徐文伯 著作 成就 南朝

徐文伯,南朝宋、齐间名医,字德秀,祖籍东海东莞(今山东诸城),先世迁居丹阳(今安徽当涂),遂为丹阳人。世医徐秋夫孙,徐道度子。有学行,倜傥不屈意于公卿。承家业,精通医道,曾治愈宋孝武路太后病,授鄱阳王常侍。入南齐,历任东莞、太山、兰陵三郡太守。生平载《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及《北史》卷九十《徐謇传》。

东海徐氏自晋、宋间徐熙始,历代以医术传家,盛行于南北朝。至文伯为第四代,其医术精湛,在本草、伤寒、妇科、房中等领域均有建树,平生所撰医著颇丰,今可考知者达11种,在其家族中,堪称是著述最多的一位。本文就其所撰医著作一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考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医学成就和贡献。

《疗妇人瘕》一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妇人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方书属均著录。

按: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云:“《说文》:‘瘕,女病也。’桂氏《义证》曰:‘馥案:华氏《中藏经·癥瘕论》云:癥者,系于气也;瘕者,系于血也。《御览》引《宋书·徐文伯传》: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众医以为肉瘕,文伯曰:此发瘕。以油投之,即吐,得物如发,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悬柱上,水滴尽,一发而已。病都差。馥案:《隋书·经籍志》,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案《南史·张融附传》亦载此事而误‘瘕’为‘癥’,此一卷即载其事,盖其治验之一端。”[1]2653

又据今人范行准考证,妇人瘕即今日医学上所称的子宫肿瘤症,并指出徐氏《疗妇人瘕》系我国最早治疗子宫肿瘤方面的专著[2]。

《辨脚弱方》一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脚气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脚气属均著录。

按:脚弱病即脚气病。唐孙思邈云:“此病发,初得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3]《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亦称:“夫脚气者,晋宋以前名曰缓风,《小品》谓之脚弱。”[4]又,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第二十一”曾详细揭示脚气病的来源、症状及危害,云:“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5]自晋室南渡,北人罹犯脚弱增多,故而引起医家重视,专门治疗此疾的方书也就随之产生。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七“风毒脚气方”载:“论曰:考诸经方,往往有脚弱之论,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缨士人,多有遭者。岭表江东有支法存、仰道人等,并留意经方,偏善斯术,晋朝仕望,多获全济,莫不由此二公。又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师道人述法存等诸家旧方为三十卷,其脚弱一方近百余首。”[6]110就宋齐时沙门深师、师道人对前此脚弱方汇辑已达百余首之多来看,可知此类药方在当时已是相当丰富,而文伯身处其时,盖亦有所寓目。又据《隋志》载,文伯族叔徐叔向亦撰有脚弱专著《疗脚弱杂方》八卷。见其家族对脚弱之疾素有研究,则文伯于此疾可谓学有本源。观其书名“辨脚弱方”,且仅一卷,应是徐氏对诸家脚弱方作一番辨别考订,剔除重复之作。其书性质似为诸家脚弱方之精简本。

《辨伤寒》一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伤寒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伤寒属均著录。考《隋书·经籍志》医方类于张仲景《辨伤寒》十卷之后,依次载佚名《疗伤寒身验方》一卷、徐文伯《辨伤寒》一卷、佚名《伤寒总要》二卷凡三书,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认为此三书或均为张仲景《伤寒论》而作[1]5643。

按:“伤寒”在古代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包括一切外感疾病,也包括各种疫病。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即是一部系统论述伤寒和杂病诊治的专著。然据晋·陈延之《小品方序》可知,仲景《伤寒杂病论》在两晋时已分为《辨伤寒》和《杂病方》二书,而《隋志》著录仲景《辨伤寒》而不载《伤寒杂病论》,盖即缘此之故。又仲景之书除西晋王叔和对其进行整理编次外,后世亦屡经整理编纂,其间书名卷帙多有分合变化,宋以后直至今日通行于世的则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伤寒论》即是原《伤寒杂病论》中辨伤寒部分,《金匮要略》则为原书中杂病部分。盖《隋志》所载仲景《辨伤寒》即为后世之《伤寒论》,二者不过同书异名罢了。故姚氏认为文伯《辨伤寒》等三书或为仲景《伤寒论》而作,其说不为无见,可从。

《本草》二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本草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本草属均著录,且作者皆作:徐大山。

按: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谓,徐大山当为徐太山,徐太山即徐文伯,因徐文伯尝任太山太守,故有此称[1]5652。其说可从,下同。本草系中国古代药物的总称或原始称号。之所以以本草命名中药,据五代孟蜀韩保升《蜀本草序》称:“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众也。”[6]本草之名虽始见于《汉书·平帝纪》“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至者数千人”[7],但本草的历史却渊源甚早,相传始于上古神农氏,神农曾遍尝百草性味并据以疗疾。明李濂《救荒本草序》引《淮南子》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本草兴焉。”[8]清·徐大椿亦称:“本草之始,昉于神农。”[9]相传神农所撰《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第一部本草学专书。汉魏以降,本草著述赓续有作,皆为增损《神农本草经》者。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即称“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10]云云。则文伯此书盖亦属此类,书中所载当不外是药物名称、性味、形态、生长环境、主治功用、采集加工、七性畏恶等方面的内容。

《巾箱中方》三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方书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方书属均著录,其中《国史经籍志》作《巾箱方》,殆脱一“中”字。且诸家书目于作者皆题作:徐大山。

按:徐大山当为徐太山,即徐文伯,详前“《本草》”条。考巾箱,系古时装头巾或书卷的的小箱子,凡取名巾箱者,多指物体规模具有精致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如古籍版本中的巾箱本即指书卷体积不大、可置巾箱中、方便携带。则此《巾箱中方》,顾名思义,当指可置于巾箱中的药方,换言之,也就是便于随身携带以备临时应用的药方,则此书当是一部以收载简便实用医方为主之方书。

《堕年方》二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方书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方书属均著录,且作者均作:徐大山。

按:徐大山当为徐太山,即徐文伯,详前“《本草》条”。又,《日本国见在书目》载:徐太山《随手方》一卷。对此,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考辨道:“唐《日本国见在书目》:徐太山《随手方》一卷。案徐太山即徐文伯,此‘堕年’为‘随手’之误,‘堕’、‘随’二字易混,‘年’、‘手’草写相似,《通志略》亦作堕年,则宋本已然。微《日本书目》,几莫辨其致误之由矣。”[1]5653知此书原名“随手方”,随手者,顺手处理之意,指事情容易、不复杂,好解决。则此书所载药方必以常见易得、简便廉验为主,即可做到随手取用或者说可随手携带,故名之为随手方。考晋葛洪著有《肘后方》,即因书中所记药材皆普遍价廉,如肘后般易得,故称“肘后方”。似文伯此书书名及命意当即取法于葛氏《肘后方》,亦未可知。又考(日)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十五《治小儿重舌方》引录题为“徐大山方”佚文一则,盖即出自文伯此书。

《试验方》二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方书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方书属均著录,且作者皆作:徐大山。

按:徐大山当为徐太山,即徐文伯,详前“《本草》”条。书名“试验方”者,当为文伯于临床诊治中试之有验的方药。然文伯以医名世,所撰方书多种,其中所载药方岂能皆未经试验?故,疑此《试验方》当是文伯就所著方书中,择其常用有验之方,分门别类,录为一书,以便检用耳。

《徐文伯》一卷 是书已佚,《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医方家类著录。

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引据古今医家书目》载《徐文伯方》一卷,当系一书。然此书虽为李氏《本草纲目》所载,但并不意味着明时尚存。据学界研究,李氏《引据古今医家书目》多为转引他书,并不一定是亲见原书[11]。又考(日)丹波康赖《医心方》卷四、卷七、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八引录有题名《徐伯方》佚文凡六则。盖《医心方》所采录之《徐伯方》当即《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著录之《徐文伯》。又因《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尚载有文伯另一部方书《杂药方》,故学界亦有认为《医心方》所引之《徐伯方》当系徐文伯之《杂药方》[12],亦可备一说。

《杂药方》一卷 是书已佚,《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医方家类著录。

按:考《隋书·经籍志》医方类,可知六朝时方书已有单方、杂方(或杂药方)之别:单方者如王世荣《单方》一卷、许澄《备急单要方》三卷,佚名《四海类聚单要方》三百卷等;杂方者如徐叔向《疗脚弱杂方》八卷、佚名《灵寿杂方》二卷、《梁武帝所服杂药方》一卷、褚澄《杂药方》二十卷等。单方,指用药一二味的简单药方,意在针对主证的治疗,取其力专而效速;而杂方或杂药方则指依君臣佐使之义,杂用诸品之药以疗疾。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一《跋荆公所书药方后》载:“古之人多用单方,盖识病知药乃如是。后人浸昧兹理,遂杂用诸品,至有君、有臣、有使,强自主宰以文其所昧,良可叹也。”[13]则文伯此书所载诸药方盖皆按君臣佐使原则,选取若干药味配制而成者。不过也有学者推断此书当系疗治各科杂病的经验方,故名“杂药方”[14],亦可备一说。

《药方》二卷 是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医方类方书属、《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方书属均著录。

按:此书以“药方”笼统名之,盖书中于单方、杂方兼有载录,又卷帙无多,则所录方药当亦以简明实用为主。

《房内秘要》一卷 是书当属房中类著作,已佚,《隋书·经籍志》医方类、《通志·艺文略》道家类房中属、《国史经籍志》道家类房中属均著录,且作者皆作:徐太山。

按:徐太山即徐文伯,详前“《本草》”条。考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对当时流行的各家房中术要旨进行概括道:“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15]又,胡孚琛主编的《中华道教大辞典》“房中精要”条,依中国古代房中术的功用及目的,将之划分为四类:其一,返老驻颜,以修道成仙为目的;其二,交接之道,以防止色淫伤身为目的;其三,攻治疾病,以益身延年为目的;其四,繁衍后代,以优生优育为目的。[16]大体亦不出葛洪对诸家房中术要旨的概括。就徐文伯而论,其人以医名显,所著《房内秘要》盖为论述房中术在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或即《道教大辞典》所概括的第三类。

[1]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M]// 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二十五史补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2010:2653,5643,5652,5653.

[2]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83.

[3] 孙思邈.千金要方[M].刘更生,张瑞贤,点校.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10.

[4]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355.

[5] 梅全喜,郝近大.肘后备急方今译[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7:265.

[6] 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110.

[7] 班固.汉书·卷二十[M].北京:中华书局,2016:359.

[8] 李濂.嵩渚文集·卷五十八[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7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11.

[9]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卷上[M]// 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8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666.

[10] 王京州.陶弘景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7.

[11] 张志斌,郑金生,李强.关于核准《本草纲目》引用医药书目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0):667- 671.

[12] 严世芸.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33.

[13] 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M]// 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584.

[14] 高文柱.《医心方》引用文献考略[A]//高文柱.医心方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683.

[15]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9.

[16] 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289.

ATextualResearchonXUWen-bo′sWritings

XU Do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51, China)

XU Wen-bo was a well known doctor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betwee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Qi Dynasty. He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celebrated XU′s doctors family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a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Dr. XU inherited family medical knowledge with excellent talents by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medicinal herbs, typhoid, gynaecology and sexology. He had written many medical books among which there were 11 kinds of books given textual researches. And this made him become the most productive author. This article gives a comprehensive cognition about Dr. XU′s medical science achievements and dedication.

XU Wen-bo; writings; achievements; the Southern Dynasty

K826.2

A

1006-4737(2017)05-0059-04

2017- 01- 19)

猜你喜欢

医方医家药方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张老师的“药方”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