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7-01-16邵晶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位白血病染色体

邵晶璇 陈 宏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 柳州 545005)

伴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邵晶璇 陈 宏*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 柳州 545005)

目的探讨伴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例我院伴有t(8;21)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血象、细胞形态学、染色体、融合基因等,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中位年龄45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18.6×109/L,中位血红蛋白54 g/L,中位PLT 23×109/L。中位原始幼稚细胞54%。M2 45例(占90%),M5 3例(占6%),M4 2例(占4%)。32例(64%)为单纯t(8;21),无附加染色体异常,18例(36%)为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21例行AML/ETO融合基因测定的病例中,21例均存在AML/ETO阳性。在18例进行c-kit基因测定中5例伴c-kit阳性,13例阴性。CR率90%。截止到随访日期,25例死亡(50%),25例存活(50%)。其中2年OS为60%,5年存活50%。结论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等因素与预后无相关性。附加染色体、伴c-kit基因、初诊时白细胞数≥20×109/L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OS率。

白血病;染色体;t(8;21);髓系;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恶性血液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规范化疗可达到60%~80%的缓解率,但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了很多白血病伴有特定的染色体异常,其中一些与预后有密切关系。t(8;21)是AML中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主要出现于FAB分型中的M2型AML(发生率为18%~40%)[1-2],也可见于M1、M4、M5型。在WHO分型(2001年)中t(8;21)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异常染色体之一,在分组中划分为预后良好组,有患者年龄较轻、化疗反应好、可长期缓解的特点。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8;21)患者存在一定异质性,有较多因素可影响其预后及疗效。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t(8;21)AML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t(8;21)AML的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我院住院伴t(8;21)染色体的白血病50病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4~70岁。

1.2 细胞形态学:根据FAB或WHO诊断标准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按FAB标准确定亚型。

1.3 染色体:采用不加有丝分裂刺激剂的24h短期培养法,按常规收获细胞并制备染色体,进行G显带处理染色。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5年)确定核型及异常克隆。根据有无附加染色体。

1.4 AML/ETO融合基因检测:50例患者中有32例行融合基因测定,了解是否32例患者均存在AML/ETO融合基因。

1.5 c-kit基因测定:50例患者中共有18例进行c-kit基因测定。

1.6 治疗:化疗方案采用TA诱导缓解化疗(吡柔吡星30~40 mg/(m2•d)d1-3,Ara-c 200 mg/d d1-7),诱导缓解后使用TA巩固1疗程,此后予中剂量Ara-c巩固3个疗程。有条件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条件的再按AML常用方案交替化疗。共化疗持续时间2年。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3~101个月,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 Rank检验。生存时间从接受诱导化疗第1天至死亡或至2016年5月31日。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中位年龄45.5(14~70)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18.6×109/L(1.51×109/L~83.5× 109/L),中位血红蛋白54 g/L(19~69 g/L),中位PLT23×109/L(6× 109/L~97×109/L)。中位原始幼稚细胞54%(38%~83%)

2.2 细胞形态学:按FAB分型,50例病例中M2 45例(占90%),M5 3例(占6%),M4 2例(占4%)。

2.3 染色体核型特征:50例患者中32例(64%)为单纯t(8;21),无附加染色体异常,18例(36%)为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2.4 AML/ETO融合基因检测:21例行AML/ETO融合基因测定的病例中,21例均存在AML/ETO阳性。

2.5 c-kit基因:50例患者中共有18例进行c-kit基因测定,其中5例伴c-kit阳性,13例阴性。

2.6 疗效分析: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经化疗均达CR,CR率90%,5例未能缓解。随访时间截止到2016年5月1日,随访时间为3~101个月。截止到随访日期,25例死亡(50%),死亡患者中有18例死于复发,5例死于未能缓解,2例死于化疗并发症。25例存活(50%),其中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年OS为60%,5年存活50%。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3~101个月),其中无附加染色体核型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5~101个月),有附加染色体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3~45个月)。无c-kit突变中位生存时间67个月(5~101个月),伴c-kit突变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3~76个月)。

2.7 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示,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等因素与预后无相关性(均P>0.05)。附加染色体、伴c-kit基因、初诊时白细胞数≥20×109/L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提高OS的预后良好因素。多因素分析:染色体核型、c-kit基因及是否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OS有影响(P值分别为0.01、0.003、0.004)。

3 讨 论

t(8;21)是AML中常见的染色体改变,这是AML的3种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一种,如果出现这种易位可不考虑骨髓原始细胞数而诊断为AML。这种易位最初被认为只发生于AML-M2患者中,但是在第四届血病染色体国际研讨会上,44例具有t(8;21)的患者中,7%被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我院50例患者中有10%为非M2病例,M5 3例(占6%),M4 2例(占4%)。t(8;21)AML常见于年轻患者,成人中位年龄大概为25~30岁,我院病例平均年龄为45.5岁,偏高。Schlenk等[3]根据t(8;21)AML的初诊白细胞数进行分组后,发现白细胞计数(WBC)>25.4×109/L和血小板计数(PLT)≤28×109/L对预后有一定影响。我院病例按初诊时白细胞数<20×109/L及≥20 ×109/L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WBC≥20×109/L为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目前国际、国内多中心均有研究报道t(8;21)AML常合并附加染色体,常见伴性染色体缺失、一种或多种性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异位或缺失[4]。在Kuchenbauer的分析中[5],74.4%的患者伴有t(8;21)以外其他染色体异常。我院的结论是36%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结果偏低,可能与样本数量少有关。对于t(8;21)AML伴随性染色体缺失是否单独与预后相关,意见尚不统一[6-7]。Wang等[8]发现t(8;21)AML中48.1%的患者存在c-kit基因突变,根据NCCN 2015 AML-V1指南:t(8;21)AML不合并ckit突变属于预后良好型,合并c-kit突变属于预后中危型。目前有研究显示[9],对于t(8;21)AML进行分层治疗,低危组单纯化疗,对于中高危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年总生存率达到82.7%,5年复发率为15%。亚组分析,allo-HSCT比大剂量化疗显著降低高危组患者的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对低危组患者未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反而因移植相关死亡导致生存率下降。因此对于t(8;21)AML检测C-kit是必要的。在一项纳入5876例新近诊断为AML的较年轻成人患者的研究中,421例伴有t(8;21)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97%且61%具有10年的总生存期。正常核型患者相应的完全缓解率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38%。在一项初治t(8;21)AML[10]诱导化疗剂量的研究中也发现,高剂量阿糖胞苷组(1000 mg/m2)与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组(200 mg/m2)的5年OS和EFS无明显区别,反而大剂量阿糖胞苷组致命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神经毒性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初治患者的诱导化疗仍倾向于应用含标准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在巩固化疗阶段,大剂量阿糖胞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Bloomfield[11]的研究中发现CBF-AML对大剂量Ara-c(3 g/m2q12h d1,3,5)的疗效较正常核型组和其他核型组中更敏感,其中t(8;21)AML的5年CR维持率为78%,远高于标准剂量组的16%。因此,t(8;21)AML完全缓解后,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2~3 g/m2)巩固化疗3~4周期可明显改善生存和延缓复发。我院5年OS率为50%,远低于国际标准,考虑与巩固化疗未能使用大剂量Ara-c有关。

近年来,随着对t(8;21)AML的不断深入研究,t(8;21)AML的治疗有了更多进展,如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DNA组去甲基化药物有协同恢复AML中表观遗传学基因的表达、维甲酸信号途径、JAK/ STAT信号通路等,相信在未来t(8;21)AML的治愈率会进一步提高。

[1] Berger R,Flandrin JD,Bernheim A,et al.Cytogenetic studies on 519 consecutive de novo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s[J]. Cancer Genet Cytogenet,1987,29(1):9-21.

[2] Billstrom R,Johansson B,Fioretos T,et a1 Poor survival in t(8;21) (q22;q22)-associ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leukocutosis[J]. Eur J Haematol,1997,59(1):47-52.

[3] SchlenkRF,BennerA,KrauterJ,et a1.Individual patients data basedmeta-analysis of patients aged 16 to 60 years with corebinding fact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asurvey of the Ger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tergroup[J].JClinoneol,2004,22(18):3741-3750.

[4] Hayashi Y,Raimondis C,Behmf G,et a1.Two karyotypically.independent leukemic clones with the t(8;21)and 11 q 213 trans-locationin acute my eloblastic lekemia atrelapse[J].Blood,1989,73(6):1650.

[5] Krauthm T,Eder C,Alpermann T,et a1.High number of additional geneticlesions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t(8;21)/runx1-runx1t1:Frequency and impacton clinical outcome[J].Leukemia, 2014,28(7):1449.

[6] Schoch C,Haase D,Haferlach T,et a1.Fifty-one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translocation t(8;21)(q22,q22):an additional deletionin 9 qisanadverse prognostic factor[J].leukemia,1996,10 (8):1288.

[7] Marcucci G,Mrozek K,Rupperta S,et a1.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 of core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with t(8;21)differ from those of patients with inv(16):a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study[J].J Clin Oncol,2005,23(24):5705.

[8] Wang YY,Zhou GB,Yin T,et a1.AML1-ETO and C-KIT mutation/over expression in t(8;21)leukemia:implication in stepwise leukemogenesis and response to Gleevec[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4):1104-1109.

[9] Zhu HH,Zhang XH,Qin YZ,et a1.MRD-directed risk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may improve outcomes of t(8;21)AML in th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results from the AML05 multicenter trial[J]. Blood,2013,121(20):4056-4062.

[10] Lowenberg B,Pabst T,Vellenga E,et al.Cytarabine dose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J].N Engl J Med,2011,364(11):1027.

[11] Bloomfield CD,Lawrence D,Byrd JC,et al.Frequency of prolonged remission duration after high dose cytarabineintensi fication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variesby cytogeneticsub type[J].Cancer Res,1998,58(18):4173-4179.

R733.7

B

1671-8194(2017)11-0136-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中位白血病染色体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跟踪导练(4)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能忍的人寿命长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