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急诊护理方法
2017-01-16杜丹青
杜丹青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试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急诊护理方法
杜丹青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科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后引发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具有起病突然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当前,临床上多采用镇静止痛、抗心律失常、再灌注以及溶栓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溶栓治疗后,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在血压、饮食以及排便等方面给予系统性的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1]。本文主要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45~83岁,平均年龄为(64.8±21.2)岁;其中9例为前壁梗死,11例为前间壁梗死,6例为下壁梗死,4例为高侧壁梗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46~87岁,平均年龄为(66.2±23.1)岁;其中13例为前壁梗死,6例为前间壁梗死,8例为下壁梗死,3例为高侧壁梗死,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溶栓前护理:溶栓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给予吸氧、心电以及血压监护等护理,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并到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和患者与家属沟通,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醒患者多炒注意休息、饮食以及排便。
1.2.2 溶栓中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溶栓药物,确保溶栓药物种类、剂量以及用药时间的准确。给予患者尿激酶时,护理人员应该准确把握用的药方法具体的给药时间,在药物注射时,必须保障药物完全注入静脉内,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症状。严密监测溶栓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想法,仔细记录患者的胸痛改善情况,且全面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1.2.3 溶栓后护理: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再梗死症状发生,若患者无再梗死征象,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为避免患者再次发生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实时测定其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并做好饮食、大小便等常规护理工作。
1.3 疗效评定: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经过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征恢复正常,无胸痛为显效;患者的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基础恢复正常,还有轻微胸痛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各项生命体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胸痛剧烈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选软件的版本是SPSS20.0,对文中涉及到的各项计量数据,选“(±s)”代表;在分析文中相关计数资料时,予以“χ2”检验。此外,在检验文中计量资料时,以“t”进行。通过客观对照两组入选对象相关数据信息,若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再梗死,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3例出现再梗死,2例脑出血,1例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该疾病预后效果的关键,临床上多采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该治疗方法可以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但是溶栓治疗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脑出血、便秘等,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2]。预见性护理主要分为3步,分别是:①溶栓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各种临床症状等因素,极易出现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故溶栓前护理就让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②溶栓治疗中护理,即在尿激酶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对药物的滴注速度与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此来了解患者的再通情况,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科学的预防对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③溶栓治疗后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再梗死征象,如果有马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若没有则做好饮食、大小便等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3]。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溶栓治疗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张文娣,林琼申,刘倩如,等.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697-698.
[2] 刘俭葵,李淑芳,李容.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90-92.
[3] 张海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25):128-129.
R473.5
B
1671-8194(2017)15-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