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

2017-01-15马楠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顽固性西药针灸

马楠楠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针灸室,辽宁 本溪 117000)

分析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

马楠楠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针灸室,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对照组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顽固性呃逆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9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乏力,3例患者出现嗜睡,3例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65,P<0.05)。结论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

中医针灸法;顽固性呃逆;治疗;临床疗效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长时间持续反复发作的病症,应给予及时就医治疗,避免造成呼吸紊乱等症状的发生[1]。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此病,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西医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并不如人意,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采用西药治疗和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对比观察中医针灸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资料中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68岁,中位年龄(56.4±5.3)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19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68岁,中位年龄(57.4±5.1)岁;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首先给予所有患者大量喝水、惊吓、刺激鼻子和吸气后屏气等常规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症状,对照组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盐酸氯丙嗪片(国药准字H34022492安徽东盛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25 mg,每天3次,根据患者呃逆症状进行加减剂量。观察组顽固性呃逆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法治疗,依据呃逆病症情况,分为寒气邪恶惊动咽喉类和胃部火气向上逆转型,中医治疗原则主要采用顺气调息、调理气机和降低逆气。主要针灸穴位为;中脘、内关、足三里、颤中、三阴交、膈俞,气肝郁气逆的患者加内廷和涌泉两穴位;气虚患者加气海穴位。施针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进行针灸1次,连续治疗3 d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2]。显效;治疗后,呃逆症状消失,同时1天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呃逆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呃逆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93,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乏力,3例患者出现嗜睡,3例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65,P<0.05)。

3 讨 论

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又称为膈肌痉挛,其致病原因跟膈神经和膈肌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而造成膈肌痉挛有直接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膈肌不自控和不自觉的发生收缩,进而引发呼吸神门关闭,而突然发出的声音,俗称打嗝[3]。顽固性呃逆正常持续时间为2 d左右,严重者可长达上月,甚至以年为单位计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影响[4]。

在临床的治疗中,常采用西药治疗,同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大,同时长期服用极易产生耐药性[5]。中医认为顽固性呃逆与情志不调、经络阻滞、体虚气弱和寒邪人体有直接关系。因此施针于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膈俞等穴位,能有效的温和驱寒、顺气宽胃、通络经脉、调理降逆和舒膈宽胸,最终有效缓解患者的呃逆症状。总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

[1] 牛相来,周伟,方丽娜,等.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6):420-422.

[2] 李玉海.中医辨证施治联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18-20.

[3] 刘杰.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7):698-699.

[4] 迟春艳,付亚红,智明,等.针灸配合耳穴治疗顽固性呃逆5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44-45.

[5] 蒋海燕.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116-117.

R2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86-01

猜你喜欢

顽固性西药针灸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