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晓卿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总结

2017-01-15姚卫灵贾开红周晓卿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4期
关键词:泻法针药百会穴

王 正 姚卫灵 贾开红 周晓卿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2.郑州市中医院

周晓卿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总结

王 正1姚卫灵1贾开红2周晓卿2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2.郑州市中医院

周晓卿;偏头痛;针药结合;经验总结

周晓卿,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尤其精通针药结合治疗头痛、眩晕、痴呆、顽固性咳嗽等疑难杂病。笔者有幸侍诊在侧,获益良多,现将导师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疾病,中青年时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具有遗传特点。该病属于中医“头痛”“脑风”“首风”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头部单侧或双侧反复出现胀痛、钝痛、跳痛、刺痛等症状,发病原因复杂[1]。周晓卿老师认为肝肾亏虚是该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情志不疏、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始动因素,气机不畅、痰瘀阻络是导致头痛的关键病理环节。周晓卿老师辨证施治,多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痰浊上扰型

头痛昏蒙,或头痛如裹,伴胸脘痞闷,不欲饮食,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滑。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中脘、印堂、阴陵泉、下关、天枢、神庭、膻中、三阴交、解溪、合谷、局部阿是穴。手法:诸穴施以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恶心呕吐者,可加竹茹、枳实、旋覆花;若头重不欲举者,可加葛根、川芎、藁本。

肝阳上亢型

头部胀痛,甚或两侧跳痛,额颞部多见,常连及颠顶,喜怒易烦,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太冲、阳陵泉、印堂、侠溪、蠡沟、局部阿是穴。手法:诸穴施以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大黄、龙胆草;头昏目涩、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白芍、山茱萸。

肝胆湿热型

头痛昏蒙,胁部疼痛,口干口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地机、率谷、丰隆、足三里、局部阿是穴。手法:诸穴施以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目赤目肿者,加青葙子、木贼;小便黄赤量少者,可加猪苓、茯苓;苦寒药物过重时,可酌加陈皮、麦芽。

瘀血阻络型

头痛屡发,部位固定,痛如针刺,入夜较甚,经久不愈,且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脉细或涩。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血海、行间、后顶、膈俞、内关、曲池、三阴交、申脉、足三里、局部阿是穴。手法:诸穴施以平补平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选血府逐瘀汤加减。瘀血明显者,加水蛭、虻虫;头痛较剧、久痛不已者,可加全蝎、蜈蚣、地鳖虫搜风剔络止痛;活血药物使用过久应适当补气,可加黄芪、白术、太子参。

气虚血瘀型

头痛隐隐,刺痛时作,且部位固定,遇劳加重;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晦滞,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脾俞、肾俞、气海、局部阿是穴。手法:诸穴均施以补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头痛剧者,加蔓荆子、川芎;若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若夹阴伤者,加五味子、麦冬。

肝肾亏虚型

头痛且空,迁延难愈,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太溪、三阴交、肾俞、气海、太冲。手法:诸穴施以平补平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以大补元煎加减。畏寒、面色白、四肢不温者,加菟丝子、鹿角胶;头痛而晕、头面烘热、时伴汗出者,可去人参,加黄柏、知母。

典型案例

患者,女,46岁。主诉:左侧颞部反复发作性头痛1个月余。病史:1个月前因大怒后引起左侧颞部头痛,为阵发性跳痛,持续数分钟,每日发作十余次,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头颅CT均未见异常,先后行中、西药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情绪不畅时仍有加重,伴有胁部胀闷。刻诊:左侧颞部阵发性跳痛,每日发作6~7次,伴两胁部胀闷,偶感口苦,夜寐差,入睡困难,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42/90 mmHg。诊断:偏头痛(肝阳上亢型)。针刺治疗取穴:五主穴(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加太冲、阳陵泉、印堂、侠溪、蠡沟、局部阿是穴。施以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中药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天麻12 g,钩藤12 g,栀子9 g,黄芩9 g,川芎9 g,川楝子9 g,石决明30 g,桑寄生20 g,夜交藤30 g,茯神30 g,大黄6 g,甘草12 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当日,左侧头痛减轻,每日发作4~5次,夜寐好转。3日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每日发作1~2次,夜寐安,大便好转。持续治疗10 d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结语

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偏头痛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给患者带来精神痛苦的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危害极大。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是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及曲坦类、麦角胺类药物。此外,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丙戊酸钠及托吡酯等也常用于该病治疗。但上述药物存在副作用,且有些本身还可引起药物性头痛,停药后复发率甚高。心理及物理治疗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疗效不稳定[2]。针灸及中药治疗偏头痛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药结合是周晓卿老师治病的一大特色,针刺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取效神速,而中药在整体调节患者体质、控制病情方面效果良好。中药应用体现辨证施治,可依据患者疾病证候不同辨证治疗。在针刺治疗时,周晓卿老师注重针刺手法和刺激量,在针刺时强刺激不留针,针刺得气后出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针刺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达到通其“不通”、荣其“不荣”的功效。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好、经济实惠、安全等优势,便于人们接受,值得深入研究与临床广泛推广。

[1]李园媛,王德亮,吴会玲.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99-4102.

[2]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016-06-20)

猜你喜欢

泻法针药百会穴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