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5金中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风湿性双极消融术

金中强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观察

金中强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探索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各有5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各时间段房颤转复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效果显著。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心房纤颤

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可并发多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为心房纤颤,临床上首选治疗方式为瓣膜置换术,同时也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式,有研究显示,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优于二尖瓣置换治疗,其可提高患者生存率[1]。本文旨在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治疗,一组进行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择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对研究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分别为观察组(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5~65岁,平均年龄为(48.95±3.47)岁,22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平均病程(24.69±4.69)个月,心功能分类:15例为Ⅱ级心功能不全患者;16例为Ⅲ级心功能不全患者;19例为Ⅳ级心功能不全患者;瓣膜病变情况:10例为主动脉瓣,10例为三尖瓣病变,30例为单纯二尖瓣病变。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4~66岁,平均年龄为(55.95±2.69)岁,23例为男性患者,27例为女性患者,平均病程(24.78±4.19)个月,心功能分类:16例为Ⅱ级心功能不全患者;17例为Ⅲ级心功能不全患者;17例为Ⅳ级心功能不全患者;瓣膜病变情况:11例为主动脉瓣,11例为三尖瓣病变,28例为单纯二尖瓣病变。

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和对照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相应手术治疗,但不采用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常规开胸后,将患者体内肺静脉进行游离,再左右肺静脉左房位置放置RFA电极,并对其进行两次消融,将患者血温控制在32 ℃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主动脉根部血,再将4支50 mL配制混合心麻液放于冰水中,随后将患者主动脉进行阻断,并注入事先准备的混合心麻液,直至患者心脏暂时停止后,在其心表面放置冰泥,从而达到保护心肌功效。通过患者房间隔将左房和右房切开,再切除左心耳,在肺静脉左右入口处进行两次电极消融,随后在往返方向将左心耳残端进行缝合,再对二尖瓣瓣环和左肺静脉口进行两次消融,同时将-70 ℃液氮冰冻消融二尖瓣瓣环处,然后在患者右心房壁至其下腔静脉口进行两次消融,在消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畸形矫治术、成型术、瓣膜置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安置临时起搏导线器,将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次,术后第一天静脉泵入600~800 mg盐酸胺碘酮,待患者能够正常进食后,改为口服药,每日2~3次,每次200 mg。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对比患者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各时间段房颤转复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时间段房颤转复率采用卡方检验,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4.02±1.69)h,术后24 h引流量为(264.14±11.25)mL,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8.36±1.0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8.36±8.42)min,住院时间(17.36±4.14)d,术后当日房颤转复率为96.00%(48/50),1周后房颤转复率为90.00%(45/50),1个月后房颤转复率为86.00%(43/50),3个月后房颤转复率为80.00%(40/50),1年后房颤转复率为76.00%(38/5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6.89±3.58)h,术后24 h引流量为(254.14±5.14)mL,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1.58±1.4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1.04±2.58)min,住院时间(22.42±6.48)d,术后当日房颤转复率为60.00%(30/50),1周后房颤转复率为50.00%(25/50),1个月后房颤转复率为30.00%(15/50),3个月后房颤转复率为28.00%(14/50),1年后房颤转复率为20.00%(10/50),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各项临床资料均存在差异性(P<0.05)。

3 讨 论

对于心房纤颤患者临床上手术治疗原理在于首先将心房行迷宫样切口,随后将其阻断,诱发患者心肌异常兴奋,从而终止患者心房纤颤,恢复以往正常窦性心律[2]。此类手术在1988年创立,术后通过对其进行随访,研究发现,其可降低患者病死率,这种结果使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也成为心房纤颤的标准治疗手术,但此类手术难度性较高,操作复杂,不易在临床广泛应用[3]。

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通过钳夹心房组织,可将电极和患者心房壁充分接触,使其能量处于稳定状态,防止部分组织出现破裂、碳化现象,同时相应的较厚组织能够发挥透壁性损伤效果,具有智能反馈系统,阻断心房非正常传导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其心律,同时还可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而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应观察电导率下降幅度,因为组织之间电导率下降幅度可代表透壁消融标准,通过分析其指标,可控制消融时间,正常情况下,一次消融电极传导率下降值维持在2 s内,即可停止,消融时间不超过10 s[4]。除此之外,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消融效果确切,并具有消融透壁后制动提示功能,可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同时对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心肌缺血现象影响性较小,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5]。

陈红卫[6]等学者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和我院相同,观察组实施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其研究结果为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5±2.3)h,术后24 h引流量为(267±9.3)mL,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8±4.4)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9±8.7)min,住院时间(17±5.4)d,术后当日房颤转复率为94.1%,1周后房颤转复率为88.2,1个月后房颤转复率为84.3%,3个月后房颤转复率为87.9%,1年后房颤转复率为78.2%。其结果和我院大致相同,由此证明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效果显著。

[1] 徐效龙,祁国荣,路霖,等.西宁地区瓣膜置换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18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1):29-30.

[2] 吴玉辉,江蕊,杨林山,等.风心病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中远期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6):1447-1450.

[3] 张大国,刘秀伦,范寿年,等.换瓣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11):1115-1117.

[4] 曹勇,邓元子,何勇,等.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133例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4):4502-4504.

[5] 陈林,肖颖彬,陈柏成,等.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2):141-144.

[6] 陈红卫,潘砚鹏,张磊磊,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4):76-78.

R541.2;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59-02

猜你喜欢

风湿性双极消融术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关于双极模糊图圈连通指数的注记
(i,k)-步双极单值中智竞争图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双极脉冲射频术联合膝关节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青豫直流工程双极低端成功启动带电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