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2017-01-15李丽
李 丽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 庄河 116400)
整体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李 丽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 研究整理护理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出 130 例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疗效以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总有效率 96.0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15%,P< 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 2 h、产后 24 h 的出血量更少,P< 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工作中采用整体护理有助于减少出血量,快速止血,保障产妇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整体护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出血量
产后出血是危及到产妇健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将可能带来生命危险,而产后出血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1]。在止血处理中,给予安全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促进止血,挽救产妇生命。我院采用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有效促进了产妇的早日康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1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于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中产妇65例,年龄在20~35岁,平均(27.9±3.4)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23例。对照组中产妇65例,年龄在23~36岁,平均(28.6±3.6)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2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等。观察组产妇则给予整体护理,主要为:①基础护理。在围生期加强对产妇的健康宣教,并于产前筛查出高危产妇,在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全程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并迅速处理。保证产妇足够的营养和休息,告知产妇排空膀胱,以免导致产程的延长。在胎儿顺利娩出后,及时肌注宫缩素,接着静滴宫缩素,增强宫缩,减少出血。在产后2 h全程仔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询问产妇是否有腹痛的感觉,并向其解释出现腹痛的原因,消除其不良情绪。询问产妇排尿是否困难,必要情况下可采用导尿管促进排尿。观察产妇是否出现血压下降、打呵欠、面色苍白等表现,及时通知医师冷静处理,配合医师抢救产妇。②营养护理。在止血处理后根据患者的状况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对于存在水肿的产妇,应限盐饮食[2]。同时要求产妇少食多餐,以免因一次进餐过多导致胃部急剧扩张,导致胃供血的增加,进而出现抽搐等并发症。③生活护理。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让产妇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在适当时间引导产妇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但是不得剧烈运动。对于需要吸氧治疗的产妇,给予低流量氧气,并且做好保暖护理,及时给产妇增添衣被等。④病情监测护理。经过对症的止血处理后,每30 min给产妇按摩一次子宫,观察腹腔导管引流液的数量、性状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大出血的产妇需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并发症征兆,通知医师抢救。对于留置导尿管的产妇,每天监测尿量、性状等,并每日更换一次尿袋,使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预防感染。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在止血处理和护理后的2 h内,产妇子宫收缩性明显增强且出血量显著减少。有效:在止血处理和护理后的3 h内,产妇子宫收缩性明显增强且出血量减少。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计数数据的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产妇中显效4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2%;对照组产妇中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15%,两组经χ2检验,P<0.05。
2.2 两组的出血量对比:在产后2、24 h出血量上,观察组分别为(275.0 ±45.2)、(325.1±50.5)mL;对照组分别为(329.5±51.2)、(389.6 ±54.8)mL;可知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是因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造成的,严重的会导致产妇死亡,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而引起产后宫缩乏力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存在恐惧感,体质较弱或合并有慢性疾病等。②产程延长使得机体的消耗过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前置胎盘等因素导致子宫水肿、充血,进而影响到收缩功能。③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得分娩过程中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从而导致产后的宫缩乏力。④临产中使用过多的麻醉剂、宫缩抑制剂等导致产后的宫缩乏力[3]。
总结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因素和专科因素对于止血效果的影响,从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通过整体护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给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促进产妇恢复。如护理人员责任心不高会导致产后病情观察的滞后,不能及时快速的配合医师,从而影响了止血效果。而整体护理则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快速识别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征兆并迅速处理,减少出血量,促进产妇的早期康复[4]。如通过营养护理、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规避诱因,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总有效率更高,且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更少,P<0.05,指出使用整体护理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采用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挽救产妇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1]麻宗英.整体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23-1024.
[2]刘慧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 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74-76.
[3]王燕 玲.优质护理 在 宫缩乏 力性产后出血 患 者中的应用效 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04-105.
[4]程君君,曹淑华 ,陆艳,等.宫缩乏力性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2):138-139.
R473.71
B
1671-8194(2017)02-0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