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2017-01-15屠丽岩
屠丽岩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屠丽岩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在患者肢体和语言康复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3 年 8 月至 2015年 7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200 例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 100 例与对照组 100 例脑梗死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通过对比患者表现出的语言和肢体康复概率,以突出早期护理的临床干预价值。结果在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及肢体能力的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将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增强,进而将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显著提高。
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语言康复;肢体康复;具体应用
临床常见脑梗死的症状,也称为脑梗死。通常来看,脑梗死患者表现出较高致残率及病死率,脑梗死的脑血管疾病近些年呈现多发的趋势。从临床症状看,脑梗死患者通常会反复眩晕,严重时会呕吐并且感觉恶心。患者患有脑梗死后,会出现语言或肢体的障碍,昏迷乃至突然死亡[1]。为了探讨选用早期护理的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后,在促进患者肢体及语言恢复方面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选取早期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100例脑梗死患者加以干预后,在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概率方面,获得明显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100例):男40例,女6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65±1.5)岁;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2~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25±2.7)岁。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临床选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教育脑梗死患者以及饮食上的调节;临床采用早期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确保室内最佳的湿度及温度,维持优良的通风。某些脑梗死患者表现出语言障碍,护理人员对此强化日常的护患沟通,确保脑梗死患者家属可以明确用药事项。护理人员经常安抚患者,协助脑梗死患者摒除消极的心态,以此来疏导患者情绪;为脑梗死患者设置语言以及肢体恢复的规划,卧床阶段内就要指引患者锻炼表达能力,经常按摩并且拍打患者软组织[2]。同时,患者还可以适时运动,例如在床上练习屈膝、练习活动脚腕和手腕。患者站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能及时提供饮水。对于日常饮食,可视情况加入适量芝麻酱、食醋、蛋白质较高且便于消化的维生素等。禁止患者摄入带有刺激性或者酒类等的食物,同时禁止摄入过多食物。
1.2.1 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有必要沟通脑梗死患者家属,告知家属应能配合脑梗死的日常护理。从患者饮食来看,脑梗死患者最好进食富有营养且清淡的食品,同时不可以酗酒或者吸烟。护理人员应能真诚关爱脑梗死患者,确保患者具备了优良且乐观的心态,保持舒畅的心情。
1.2.2 早期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能实时查看脑梗死患者的功能位,于每天早间和晚间都需要轻抚按摩患处的软组织,协助脑梗死患者顺利翻身。在训练患者翻身时,还需要指引患者做些适当的运动,具体包括伸手取衣服、尝试更换衣服、弯曲手指等动作。其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指导患者缓慢行走,这种基础上再去训练患者站立。确保患者可以平衡站立之后,指导脑梗死患者缓慢跨步[3]。第三,在语言训练中,先要指导患者尝试发音,对此要耐心重复训练。发音训练可以开始于重复的文字和数字拼读,然后再尝试整句的发音。护理人员对此要具备耐心,不可以对患者急躁。
1.3 统计学方法: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有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患者恢复语言和肢体运动的情况实施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x-±s表示),当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为(82.45± 6.25)分,语言功能评分为(86.23±3.55)分;对照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为(55.34±8.51)分,语言功能评分为(67.12±2.45)分。在患者肢体以及语言康复的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脑梗死的病因是脑部受到供血阻碍,进而带来软组织的缺氧和缺血。患者脑部坏死或者软化后,脑梗死患者就会表现出血栓的症状。患有脑梗死的多数患者年龄都较大,脑梗死多发的群体为中老年人[4]。病情的表征为:患者肢体不再灵敏,语言表述不清,患者日常生活因而遭受较重的干扰。在内科脑血管以及神经性病症中,脑梗死有较高发病率,致残及致死率也相对较高。对于此,临床有必要及早予以护理干预,协助脑梗死患者顺利康复。
早期护理的核心含义为:针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舒适且洁净的病房环境,这样才可以让脑梗死患者安于修养,确保心态是放松的。在日常护理时,护理人员可以轻拍患者背部和患肢,确保机体循环的顺畅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会觉得很难下床运动,对此可以鼓励脑梗死患者适量进行床上运动,改进循环并且消耗过多的体内脂肪。患者若能确保每天都接受了充足的床上锻炼,那么就能够加快患肢的康复[5]。
为了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表达,护理人员先要结合患者的真实情况,拟定必要的训练规划。针对脑梗死患者,循序渐进予以语言训练。遇到表述障碍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耐心纠正,不应表现出急躁的语气。及时沟通家属以及患者本人,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真实心态,然后予以针对性的疏导[6]。对于患者家属,需要耐心予以讲解脑梗死的医治方式,以此来消除家属的各种误解,确保家属可以顺利配合早期的护理。指导健康饮食,患者每日应当多食用蛋白质和维生素较高的食品,尽量饮食清淡。在条件允许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的三餐中添加适量的食醋,或加入芝麻酱等,这样做可以预防后期出现脑出血或者脑血栓[7]。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积极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肢体和语言康复的效果明显增强,为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证。
[1]曾明梅,李 瑞英 ,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 梗 死患者 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83-85.
[2]揣松阳.早期护理干预在 脑 梗 死 患者 语言、肢体 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27-29.
[3]韩丽清.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 死 患 者 语言、肢体康 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13.
[4]宁丽 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97-98.
[5]罗易珠.早期护 理 干 预 在 脑 梗 死 患 者 语 言肢体康复中的效 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269.
[6]王满红.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 死 患者 语言、肢体 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5):183.
[7]李 青凤 .早 期 护 理干预在 脑 梗 死 患 者 语 言、肢体康 复中的应 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7):1080-1081.
R473.74
B
1671-8194(2017)02-02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