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预防与有效治疗策略
2017-01-15丁永军江苏省射阳县海通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4343
丁永军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4343)
猪蓝耳病预防与有效治疗策略
丁永军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4343)
在养猪的过程中,猪蓝耳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动物病症,其特点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并且起病很快,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猪的正常生长,并且影响猪的品质,最终造成饲养户养殖损失。本文简要阐述一些猪蓝耳病病症表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
猪;蓝耳病;预防;治疗策略
猪蓝耳病是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感染病菌,患病率较高且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其难以控制,并且其发病较急,易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造成病猪大量死亡[1]。因此,猪饲养户必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管理,从根本上降低蓝耳病的发病率,结合一些预防工作和应对策略,确保猪生长的健康状况。
1 预防措施与方法
开展猪蓝耳病的预防工作,加强日常生活中对猪的管理十分重要,因此,养殖户应将重点放在蓝耳病的日常预防上,采取一些具体的能够起到有效作用的预防措施。
1.1 加强对猪的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养殖户要将猪的引种工作做好。在给猪进行引种之前,饲养员必须要到养殖场进行实际考察,详细了解即将引种的猪的病疫情况,再进行抽血,检测猪的血清,通过这样的方法检测已经被选为引进猪的身体状况。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其确实带有这种病菌,还应将该病菌的发病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测,若血清结果对该病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那么可以确定该猪的安全性较高,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直接将其带回养殖场进行引种;反之,若该只猪血清检测该病菌为阳性,说明这只猪携带该病菌,不能作为引进猪,不能将其带回养殖场。哪怕是检测结果显示为血清阴性的猪,在饲养员带回养殖场后也要进行基本隔离,隔离饲养一般持续1~2个月,一直到能确定该只猪不携带该病菌相关的病疫,具有较高的健康状况和安全性才能将其与其他猪混合在一起,进行群体混合饲养。
1.2 严密管理猪群饲养密度
如果猪群的饲养密度过高,个体猪很容易因为生长环境或生长资源改变患病,进而传染整个猪群。为了防止这种高度传染的情况发生,猪群饲养员必须根据饲养环境和猪生长情况,严密管理猪群的饲养密度,确保每一只猪都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的生活保障,不能因为养殖数量而忽略猪群的养殖质量。除了饲养密度之外,猪饲料也要进行合理选择,根据猪群种类和品种慎重选择,确保其能良好进食,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控制疾病发生。
1.3 定期消毒主饲养场地
如果猪的饲养环境不好,没有定时定期的做好消毒工作,那么猪患病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饲养员必须要定期进行饲养场地消毒,防止猪饲养场里的细菌进一步滋生,导致猪甚至整个猪群患病。在猪饲养过程中,为猪群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卫生的生长环境。
1.4 做到猪群流动的控制工作
猪蓝耳病的传染性较强,因此,猪群在流动过程中很容易将蓝耳病传播出去,进而导致更多的健康猪被传染获病,蓝耳病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在进行猪群养殖过程中,饲养员应尽可能的做好流动猪群控制工作,尽量避免大范围的猪群流动,尤其是在蓝耳病发病高峰期。当然,在高峰发病期,个体猪的贩卖和购入工作也应暂停,进行多方面控制。除了猪群的流动控制之外,猪饲养员也应尽可能的减少外来人员进出猪舍,从人、猪两方面入手减少流动状况,减少蓝耳病的直接传染可能性,有效控制其传染范围[2]。
2 治疗
要想确保饲养过程中猪群的健康生长,饲养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病症基础知识和解决情况,饲养员能根据患病猪的各种症状分析其病症,以确保治疗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可控制疾病严重程度是做好最佳的治疗措施,给病猪的治疗效果做好稳定的保障。例如,实验对象为一头患病母猪,在治疗该病猪时,饲养员应该先使用0.5~1L的KMnO4溶液清洗其生产道,接着再使用0.5L的蒸馏水再次清洗其产道,确保产道保持干净。接着再通过药物注射的方式,向病猪的体内注射8000000IU的青霉素,及在皮下部位注射适量的脑垂体后叶素,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猪病情,在最快的情况下进行病情好转,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对于生产的影响程度。其次,由于其实患有猪仔的特殊蓝耳病病患,其生产出来的猪仔很有可能患有蓝耳病,如果要治疗患有蓝耳病的猪仔,必须要准备适应症的药品及充足的电解质补充物品。如果患病猪仔是已经断奶的猪仔,饲养人员就必须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控制其病情,疫苗选择最为常见的是金泰妙疫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饲养员还应在猪饲料中增添一些药物,一般以常见的冀中无敌与金泰妙为主,冀中无敌的浓度为20mg/kg,金泰妙为100mg/kg,全面的防范蓝耳病治疗工作。当然,不免会出现一些蓝耳病病症猪同时还伴随高热现象,那么饲养员必须同时进行降温治疗,常见的药品有能解热的中药及头孢噻呋钠等,也可以通过给病猪猪舍适当浓度的核糖核酸,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治疗时间都应间隔48h,反复猪舍5~6次,同时治疗蓝耳病及高热症状,如果蓝耳病能有效的解决,其高热症状也能够得到更加顺利的控制。
3 讨论
猪蓝耳病主要是由于这种病毒进入猪的呼吸系统,或是在母猪繁殖过程中进入猪体内。导致这种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猪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饲养密度太大、猪舍内的温度不稳定等都是引起猪蓝耳病的重要原因。这种病毒一旦依附在媒介上会迅速传播,患病猪迅速发病并传染其他猪,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患病猪与年龄和品种无关,一旦感染这种病毒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导致其抵抗力越来越弱,病毒在体内的扩散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导致猪死亡[3]。与其他时期的猪相比,仔猪和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猪患病几率较高,尤其是怀孕母猪极易发生流产甚至死胎现象。妊娠阶段的母猪患病之后体温会直线上升,维持在40℃左右,由于体温过高杀死了体内必要的酶,导致其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现象,严重时也会出现呼吸局促或其他呼吸障碍。有一部分母猪患病后身上一些部位如耳朵、尾巴、腹部等还会出现发钳状况。如果是已经生产的母猪患病,很大一部分母猪会出现乳汁不足甚至没有乳汁的情况,严重影响猪仔生长;如果是没有在孕的母猪患病后,其怀孕几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一阶段的母猪患病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给饲养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出现的猪蓝耳病属于美洲型蓝耳病,对于各个地区进行分离株的检测表明,该病菌PRRSV已经发生了变异并且仍然在不断变异,将我国已经出现的高致病性和传统型的PRRSV比较,发现其NSP2的基因中缺少了30个氨基酸,科学家对这30个氨基酸进行检测,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并不是造成致病性升高的原因,而引起致死率升高的原因仍在研究中。
总之,猪蓝耳病与饲养环境、温度、气候、饲养方式等客观条件都存在关系,养殖户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控制,尽量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环境,减小猪尤其是母猪和仔猪的患病概率,不影响猪群的生命。在养殖过程中,饲养户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症状判断力和简单的治疗流程,发病后按照规定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
[1]刘建全.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关键点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3):170-171.
[2]曾宪谭.猪蓝耳病预防及治疗技术分析[J].乡村科技,2016(14):8-9.
[3]张建军.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J].甘肃畜牧兽医,2016(15):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