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血液净化肾病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研究
2017-01-15郑薇
郑 薇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辽宁 沈阳 110024)
行血液净化肾病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研究
郑 薇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在肾病患者施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展开血管通路强化护理的效果探讨。方法以 2014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因患有肾病进入本院施行血液净化的73例患者为对象,运用回顾分析法对入选病例的病学资料实施综合评估,重点探究其血管通路方面的护理操作情况,并依据所得结果,得出优质医护措施及有关经验。结果经护理,73 例患者都完成了血管通路的构建操作。接受血管通路强化护理的患者,其并发症状的出现率(7.89%)低于未接受强化护理病例(28.57%),对比差异显著(P < 0.05)。结论肾病患者施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展开血管通路强化护理,有助提升医护服务质量,成效显著。
肾病;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强化护理
肾脏病变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涉及机体内部和外界的多方面因素,当肾脏受这些因素的很大影响时,脏腑气血循环能力将会降低,进而出现各种肾病体征[1]。本文抽选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患有肾病进入本院施行血液净化的患者73例,运用回顾分析法对入选病例的病学资料实施综合评估,重点探究其血管通路方面的护理操作情况,并依据所得结果,得出优质医护措施及有关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患有肾病进入本院施行血液净化的73例患者为对象,入选患者遵照相应肾病的权威诊疗标准展开病症鉴别,且已确诊。研究者对上述病例的病学资料实施综合评估,并将其划分作观察、对比两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在37~72岁,平均(51±11.92)岁,当中含有9例肾脏手术后排斥者、7例肾小管间质组织病变者、7例高血压性肾病者、5例急症肾炎者、6例糖尿病性肾病者、4例慢性肾炎者。对比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38~74岁,平均(52±10.99)岁,当中含有10例肾脏手术后排斥者、6例肾小管间质组织病变者、5例高血压性肾病者、6例急症肾炎者、4例糖尿病性肾病者、4例慢性肾炎者。对两组病例一般性资料进行比对,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同期对照研讨。
1.2 方法
1.2.1 对比组:向患者予以常规化的相应护理操作,内容主要是:①对患者施行置管干预护理,全程坚持无菌化操作,并适时探查置管处有无发肿、渗血、导管脱落等现象,及时消除细菌感染的潜在风险性因素。②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施行干预护理,探查到动-静脉内瘘以后,减少或暂停降压类药,患侧手臂不再实施静脉处穿刺操作,维持患者血流量充足,予以适量低分子型右旋糖酐,用于实现扩容目的。③监测患者各项病/体征,积极配合医疗项目的有序开展。
1.2.2 观察组:在常规化干预护理前提下,强化血管通路方面护理工作,操作为:①穿刺方面强化护理。穿刺开始前,清楚了解患者血管状况(总体趋势、粗细特点等),操作技法娴熟,以便实现一次性刺入成功。血液透析开展期间,患者不宜过量活动,谨防穿刺针对血管的内膜组织构成损坏,进而形成血栓。②拔针方面强化护理。待医疗操作完后,护士实施迅速止血,以棉花球压住刺针点,按压强度适中,并嘱咐患者往上举起手臂,谨防静脉回流不畅,并在针眼处盖上弹性较好的消毒绷带,用以消除渗血。③长期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干预护理。一些患者需长时间施行血液透析的相应治疗,护士除了血管通路方面的医护干预外,还注重患者心理层面的疏导干预,以消除其各种负性心理及情绪,避免心理因素干扰医疗成效。同时,在动脉-静脉内瘘部位构建穿刺时,从腕部动脉-静脉内瘘依次构建,若遇到无法顺利构建问题,可借助合成性材料实施内瘘成形手术,以配合完成血管通路有效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研究: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x-±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 结 果
经护理,73例患者都完成了血管通路的构建操作,29例属动脉内瘘者、28例属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合并内瘘治疗者,16例属经皮中心静脉导管者。评估得知,观察组38例总计3例出现并发性症状(1例局部血肿、1例局部感染、1例全身性感染),占比7.89%(3/38);对比组35例总计10例出现并发性症状(5例局部血肿、3例局部感染、2例全身性感染),占比28.57%(10/35)。两组比对,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病例少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对肾病患者施行血液透析,是时下多见而有效的医治手段,治疗期内施行血管通路的目的在于更快地转移、净化患者血液,以提升血循环能力[2]。在开展血管通路方面的具体护理操作时,各岗护士注重视察患者血压值状况,尽量实施颈外静脉置入穿刺针的泵液操作。施行动-静脉内瘘的干预护理前,护士叮嘱患者多做腕关节及握拳活动,促使血液得以良好循环[3]。除此以外,护士要落实血液透析全程中血管通路各环节护理的干预措施,规避不当护理问题,减少血栓、有关并发症状的出现概率。
此研究当中,经护理和评估得知,73例患者都完成了血管通路的构建操作,29例属动脉内瘘者、28例属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合并内瘘治疗者,16例属经皮中心静脉导管者。观察组38例总计3例出现并发性症状,占7.89%;对比组35例总计10例出现并发性症状,占28.57%。两组比对,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病例少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综合所述,肾病患者施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展开血管通路的强化护理干预,既可顺利完成血管通路构建操作,还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
[1]张愚,朱志强,郑 鑫,等.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节段植入挽救流出道狭窄动静脉内瘘的效果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0): 4911-4916.
[2]卢方平,李寒,毛永辉,等.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类型与红细胞生成素剂量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4):250-252.
[3]袁芳,刘 映 红 ,李 铮,等 .超 声引导下 颈内静脉留置 永久性 双 腔 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39(1):61-66.
R473.5
B
1671-8194(2017)02-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