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中七氟醚联合异丙酚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单肺胸科异丙酚

卢 海

(建平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中七氟醚联合异丙酚应用的效果观察

卢 海

(建平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目的探讨对需行胸科手术的单肺通气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胸科手术治疗的单肺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治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胸科手术治疗的单肺通气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的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麻醉;七氟醚;异丙酚;临床效果

单肺通气是指患者进行胸科手术时,仅通过非手术侧肺部进行呼吸,目的在于隔离患侧肺,防止分泌物流入健侧,利于手术操作,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效果较好。在手术前进行麻醉时,如麻醉方法或麻醉药物使用不当,常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种不良症状[1]。为了研究对需行胸科手术的单肺通气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60例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胸科手术治疗的单肺通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60例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胸科手术治疗的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4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53岁,平均(40.02±3.5)岁。全部患者中有肺叶切除35例,食管癌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 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胸科手术的标准,自愿选择手术治疗,既往体健,对手术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②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③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④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1.3 麻醉方式: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咪达唑仑0.03~0.05 mg/kg,芬太尼2 μg/kg,实施诱导麻醉1 min后,开始循环回路诱导,使整个回路充满七氟醚,嘱患者张口深呼吸,为其调节氧流量为6 L/min,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08 mg/kg,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设定潮气量为6~8 mL/kg,呼吸频率16次/分,此后观察组患者行泵入丙泊酚6~8 mg/(kg•h)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继续通过七氟醚维持麻醉。两组均泵入瑞芬太尼0.5~1 μg/(kg•min),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麻醉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3]。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上的比较:经过不同的麻醉,观察组30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诱导时间为(4.97±0.78)min,对照组30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诱导时间为(6.36±0.85)min,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术后精神状态上的比较:手术结束后,观察组30例患者的平均睁眼时间为(7.9±1.5)min,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7.2±1.2)min,拔管时间(19.7±10.5)min,对照组30例患者的平均睁眼时间为(11.2±1.5)min,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6.3±1.2)min,拔管时间(36.2±10.5)min,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需行胸科手术的患者,术中患者出现呼吸障碍等各种不良并发症的概率相对其他手术较高,临床在行手术治疗时,采取单肺通气,有效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且为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单肺通气时,肺部在缺氧状态下导致肺血管收缩,启动自身调节保护机制HPV使非通气侧肺小动脉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非通气侧血液逐渐减少并逐渐向健侧转移,减少肺内的分流,V/Q值维持正常,使机体SaO2值保持正常。患侧肺部血管收缩程度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患者缺氧状态加重,故在术前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对于维持麻醉效果,降低患者发生各种不良症状的意义重大。

七氟醚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该药物性能良好,对患者的呼吸道无显著刺激,患者清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用药时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短,可完全控制麻醉效果,对循环抑制现象的缓解作用强,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概率。异丙酚具有优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清醒时间短等优点。两药合用,对机体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抑制效果好,麻醉安全性高[4]。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需行胸科手术治疗的单肺通气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的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1] 接立岩,刘志刚.七氟醚联合异丙酚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11):35-36.

[2] 赵明辉.七氟醚联合异丙酚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72-73.

[3] 丁称生.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在腹腔镜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1):100.

[4] 石剑波.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在腹腔镜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67-68.

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026-01

猜你喜欢

单肺胸科异丙酚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预防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麻醉相关措施研究进展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单肺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的meta分析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주간지 편람
上海市胸科医院一甲子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