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与护理学研究

2017-01-15付亚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病患血肿障碍

付亚娟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与护理学研究

付亚娟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8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回顾性地分析。结果 吞咽功能恢复至5级者142例(78.88%);恢复至4级者22例(11.11%);恢复2~3级者16例(8.88%)。结论 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是关键,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预后

[1] 王秋生,马修尧,李永青,等.穿刺液化技术在颅内血肿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8(4):186.

[2] 王忠诚.二十一世纪的神经外科学——微创神经外科学[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17(1):1.

[3] 叶金练.胡伟鑫.微创穿刺治疗脑内血肿[J].医药产业资讯,2011, 3(5):39.

[4] 高文静.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16-1717.

[5] 贾媛.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康复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12(6):360-360.

[6] 廖伟华.李秀葵.综合护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3):1997-1998.此,脑卒中患者应较早地有计划地根据病情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使患者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1-2]。本院2013年以来对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患者中,男144例,女36例;年龄58~85岁,平均66岁;其中脑出血40例,脑血栓形成62例,脑梗死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按吞咽障碍评估分级,本组病例吞咽障碍程度:0级(完全不能吞咽)12例,占6.66%;1级(吞咽功能严重受损)40例,占22.22%;2级(吞咽功能中度受损)62例,占34.44%;3级(吞咽功能轻度受损)20例,占11.11%;4级(吞咽功能轻微受损)26例,占14.44%。

1.2 病情特点:假性球麻痹引起神经支配功能紊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72例(4%);真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6例(4.09%);同时合并有肢体瘫痪、失语或言语不清102例(56.66%)。

1.3 康复训练的方法

1.3.1 训练的时机:对有意识障碍者,可先采用鼻饲、输液等方法补充营养,同时要预防颈部的肌肉挛缩。待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能服从指示时,再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训练。本组病例均于入院1~3 d内根据病情制定康复计划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以免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并安排专业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训练。

1.3.2 心理疏导: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由于肢体瘫痪或失语、语言不清、表达力差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情绪抑郁,有的甚至拒食。因此,在训练时,要有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还应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1.3.3 吞咽功能训练:根据吞咽障碍部位对吞咽功能各方面进行训练,以增强其协调能力,为进食训练打下基础。①发音训练:由于吞咽障碍时咽喉反射是不随意的,而体内器官很难接近,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嘱患者张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扩音,然后再发“wu”音。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f"音,像吹蜡烛、吹哨动作。发音训练一般在晨间护理后及午睡起床后进行,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通过张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②舌部运动:舌部运动嘱患者开口,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作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向上唇,按压硬脖部,每隔5 min作1次以上运动,每天3次。③脸、下领及喉部运动:嘱患者作微笑或皱眉,张口后闭上,然后鼓腮,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后轻轻吐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天3次。也可帮助患者洗净手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口轮匝肌肉运动。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患者下领,嘱患者作咀嚼动作,每天反复练习3次。喉部吞咽训练时,护士可将拇指和食指轻置于患者喉部适当位置,嘱患者反复作吞咽动作练习。

1.4 进食训练:进食训练包括进食时患者的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营养,使患者具备足够的体力,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①进食时的体位一良姿位:适用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在实际操作中应因人而异,予以调整。吃饭时要注意不要让食物流向麻痹一侧,无论卧位还是采取坐位时,都要使身体向健康一侧倾斜。当患者坐在轮椅上时,身体不自觉地就会倒向麻痹一侧,这时可在麻痹一侧的屁股下放个坐垫或毛巾之类的东西,使麻痹一侧抬高,这样就可使身体向健康一侧倾斜了。进食前应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②食物选择:限制盐的摄入,食物宜清淡,少油腻。与吞咽训练相匹配的食品是:有适度猫性、容易咀嚼、味道清淡的食品。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及肉类可用高压锅烹调,制成泥状就比较容易吸收,另外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的程度,可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以便进食。③进食的协助:咽部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反射敏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将长柄金属勺子置于冰水10 s,使金属勺子的温度达到4 ℃左右,取出后放置前咽门,然后引导患者吞咽。当患者开始进食时,可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一般食团摄入每次以一汤匙大小为宜,放入食团后可将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进入小食团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每咽下一口应清理口腔一次。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一点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入气管,每日对卧床患者进行排痰和加强呼吸训练,提高气道保护功能,同时使残留在食道的食物得到有效消除。如进食时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3-4]。对因真性球麻痹而致口腔或咽部运动障碍,不能维持由口摄入足够饮水量与热量的患者,可用鼻饲的方法进行鼻饲,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效后再行经口饮食训练。

2 结 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后情况吞咽功能恢复至5级者142例(78.88%);恢复至4级者22例(11.11%);恢复至2~3级者16例(8.88%)。

3 讨 论

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5-7]。使患者进食时吞咽功能密切配合,从而避免发生误吸,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由于还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或失语、语言不清等,表达力差,加上年老体弱、唾液分泌减少、牙龄脱落等原因不能进食而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情绪抑郁,有的甚至拒食,应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本组病例经有效训练,无1例发生误吸。因此,早期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营养和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可避免患者出现脱水或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疾病早日康复[8-10]。

参考文献

[1] 龙三和,荣十龙,江山.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636-638.

[2] 肖爱军.基础护理临床问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301-307.

[3] 苏宁,叶玉婷,孙小曼.脑卒中偏瘫患者吞咽困难与临床护理研究[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13,24(2):91-93.

[4] 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技术规范[S].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20-230.

[5] 江洋,王婷婷,吴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与临床护理研究[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13,23(3):167-168.

[6] 赵玉香,孙淑芳.老年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7-48.

[7] 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331-339.

[8] 朱镛连.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的康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2):125-126.

[9]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0-336.

[10]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30-239.

R473.74

B

1671-8194(2017)14-0280-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致残率达70%~80%。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吞咽障碍患者在脑卒中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困难,易发生营养障碍、误吸、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因

3.3 术后护理:手术之后,严密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等,并把具体情况一一记录,间隔时间为20 min,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要及时联系医师,给予其必要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基础护理:使病患皮肤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按时为其拍背按摩,以免出现褥疮等;昏迷时间较长还应实施鼻饲流质,200毫升/次,5次/天,定时检测胃液,察看其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状况,注意将胃管加以护理,以免感染;确保病患呼吸系统通畅,对气管切开的病患需实施雾化吸入及湿化气道等,对昏迷病患适时帮助其排出痰液。②引流管护理:使引流管保持畅通,适时调整正压引流位置,以防其超过头部;引流袋一天更换一次,并且需仔细观察引流量、性质和颜色,详细记录[4];检测出血倾向,一旦引流液呈红色应马上告知医师处理;待头颅CT检测结果呈现无血肿时,可拔除引流管。③并发症护理:密切留意病患的胃液色泽、大便性状颜色等,观察其术后临床情况,多询问其自身机体感觉等。④康复护理:术后,一些病患的肢体、语言等功能多存在障碍,在病情稳定之后,鼓励病患开始肢体部位的活动锻炼,并引导其多听音乐、多给病患读书以刺激其语言功能,同时以按摩、理疗等轻重适宜的力度为其开展肢体训练,促使其各项机体功能的尽早康复[5]。

综上所述,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患而言,在其围手术期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其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

猜你喜欢

病患血肿障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