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全程心肌梗死优质

吴 威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120急救分站,辽宁 丹东 118000)

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吴 威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120急救分站,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观察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Ⅰ)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 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200例AMⅠ患者,其中100例实施的是急诊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100例实施的是全程优质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73±0.18)min,急救总时间(40.94±7.16)min,心电图时间(4.18±1.06)min,静脉通道时间(3.77±1.51)min,各项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 AMⅠ 再发6例(6%),院内再 PCⅠ8例(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抢救AMⅠ患者时应用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全程优质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AMⅠ)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重症疾病,病情危急且发展快,所以急诊抢救时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旨在对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在抢救AM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某院 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200例AMⅠ患者,排除重要器官疾病患者与精神病患者,其中100例实施的是急诊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男∶女=54∶46,年龄在44~81岁,平均年龄为(60.5±7.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5 min~13 h,平均时间为(3.8 ±0.4)h;另100例实施的是全程优质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男∶女=55∶45,年龄在41~83岁,平均年龄为(58.4±6.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33 min~10 h,平均时间为(4.0±0.7)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按照常规AMⅠ的救治条例,严格遵照医嘱,及时落实各项检查,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卧床体位指导,迅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1.2.2 全程优质急诊护理:①优质的接诊流程:必要情况下,改变以前的先挂号后救治的接诊流程,实行先救治后挂号的优质接诊流程,切实地为患者提供一个基于“以人为本”的绿色通道;同时要求分诊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将患者推入抢救室,协助相关医师进行抢救。对疑为 AMⅠ 的患者,要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并开通左下肢静脉通道,以最快速度对患者进行抽血检验[1]。②优质的抢救流程: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急诊责任,将具体护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并承担护理后果,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其不断提高自我专业水平,将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患者被接诊后,在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估与鉴别,评估发病的部位,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再配合相关医师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地为相关医师提供患者的病情动态。③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完善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要准确、连贯、清晰地概述患者的病情,实现患者的信息共享,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患者的体检报告,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尽早对患者进行用药,将护理抢救的工作效率最大水平得提高。④优质的转运交接: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明确的诊断后,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需要实施 PCⅠ 介入治疗,及时通知相关介入医师,切实做好各方面的交接工作,对患者的体征、病史以及病情变化要做到详细的交接,认真填写转运交接单,尽量避免失误的发生。⑤优质的抢救服务:在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抢救的记录,并在抢救结束后将数据整理成表,便于后期分析。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心电图时间以及静脉通道时间;患者院内 AMⅠ 再发例数以及院内再 PCⅠ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73±0.18)min,急救总时间(40.94 ±7.16)min,心电图时间(4.18±1.06)min,静脉通道时间(3.77 ±1.51)min,对照组分诊评估时间(2.78±0.62)min,急救总时间(69.33±10.53)min,心电图时间(7.84±2.69)min,静脉通道时间(7.25±3.11)min,观察组各项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 AMⅠ 再发6例(6%),院内再 PCⅠ8例(8%),对照组院内 AMⅠ 再发15例(15%),院内再 PCⅠ22例(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对于急诊患者而言,生命就是争分夺秒的抢救。AMⅠ患者在发病早期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2],所以对于急诊护理有很高的要求,医院需要不断改进、完善这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以将AMⅠ病死率降到最低,最大可能地使每位AMⅠ患者的生命安全都得到保障。发病迅速是AMⅠ的最为突出的特征[3],患者一旦发作AMⅠ后,病情往往不容易控制,因此需要实施抢救的医务工作者把握每分每秒,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我院自开展全程优质急诊护理以来,护理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获得效果比较明显,说明我院全程优质急诊护理方案是值得采取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陈淑芳,吴洁华,何亮.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9):86-87.

[2] 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17):125-126.

[3] 唐勤熔.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探析[J].现代养生,2015(20):79.

R473.5

B

1671-8194(2017)14-0244-01

猜你喜欢

全程心肌梗死优质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