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因素

2017-01-15王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药物性炮制毒性

王雪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因素

王雪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中药使用的广泛化和大众化,由于人们对中药应用特点认识不足,以及使用不当,出现了各种安全问题,尤其是肝肾损害,不容忽视。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和非药物因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时无论是医师、患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中药,有效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中药;因素;肝损害

我院医疗纠纷处置办公室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连续接到2起因服用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投诉,针对这一问题,院内有关主任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以为中药安全无毒,不仅在临床使用,日常生活和保健中也广泛使用,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估计过低,甚至忽视,导致用药时警惕性降低。但近年来由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报道不断增多,中毒致死也时有发生。有的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一些脂溶性较强的毒性成分,可在机体内大量蓄积,另外,还有用药方法及患者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不注意控制均可引起肝损害。现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有关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常见因素作一阐述[1],提示医师和患者注意。

1 药物的因素

1.1 品种混乱:中药同名异物或品种混淆的情况常常发生,有些同名异物的中药,由于功效相似,临床上常相互替代使用。在应用这些中药时,如果只注意功效的雷同,不注意毒性的差别,易导致误用而中毒。如山豆根是豆科越南槐的根及根茎,北豆根是防己科蝙蝠葛的根茎,二者在清热解毒,利咽方面有相似的功效,但山豆根毒性比北豆根大[2],其所含的生物碱有剧毒,可引起肝损害。重楼是百合科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别名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等,拳参是蓼科拳参的根茎,别名也称蚤休,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但拳参主要含鞣质、绿原酸等,重楼所含的皂苷有较强的溶血性,具有一定的肝毒性。

1.2 炮制不当: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合理的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不合理的炮制又可能导致药物毒性的增加。如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损害,制何首乌传统方法九蒸九晒与水提工艺,很少引起肝损害,如果改用醇提工艺,则可增加肝损害的发生。雄黄有毒,属于28种医疗用毒性中草药之一,遇热易分解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故入药时只能研磨或水飞,切忌火煅,否则毒性大大增强,引起明显的肝毒性。

1.3 质量不佳:中药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季节、炮制方法、生长环境、贮存方法等有密切关系。如生长在云南的乌头属植物,其有毒成分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桑寄生与槲寄生寄生于桑树等无毒植物上,在使用时比较安全,如果寄生于马桑等有毒植物上时,其药材也含有相应的毒性成分。以有毒植物为蜜源酿成的蜂蜜亦含有相应的毒性成分,误食可能中毒。另外,环境污染严重,重金属、杀虫剂、化肥毒素[1]等化学物质的含量远远超出安全剂量,导致中药的质量严重下降。

2 非药物的因素

2.1 药不对证:古代文献中,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3],现代的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不良反应。如果药不对证,违背治疗原则很容易导致新的病理偏向,给人体造成伤害,表现出毒性;如果用药对证,则能产生治疗效果。如川乌头辛热性烈,为大毒之品,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止疼作用,现代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腰肢痛、手足麻痹及癌症等,若药不对证使用不当,可致肝脏及其他器官中毒。砒霜辛酸性热,有大毒,蚀疮去腐,攻毒杀虫,若药不对证应用不当,可导致急性砷中毒,造成肝脏变性坏死等损害。

2.2 配伍适宜:药物通过合理配伍可使原有毒性减轻,增强疗效。如附子辛,大热有毒,配伍干姜使用,不仅附子毒性下降,而且其强心升压作用增强;川乌辛热有大毒,若配伍蜂蜜、甘草使用则可制其毒性[4]。临床应用中如果配伍不当亦会使毒性增强,甚至产生新的毒性。含汞的中药朱砂、轻粉等如与含碘的中药海藻、昆布或含碘的食物相遇均可产生碘化汞,导致汞中毒。大戟味苦性寒,具泄水逐饮、消肿、散结作用,配伍大枣可缓和其毒性,若与甘草配伍则可增强毒性,造成肝损害。中药与西药联合时配伍不当也可产生肝损害,如含钙的中药石膏、石决明等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5],可增强强心苷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2.3 剂量大,疗程长:中药用量过大或持续用药时间过久,易产生蓄积性中毒造成肝损害。一般而言,剂量越大,作用越快,毒性越大,毒性作用的增强比剂量的增强更大。如栀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栀子苷,栀子的常规用量3-9 g,具有保肝解毒、抗氧化等活性,对肝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若服用30 g甚至更多剂量,则具有明显的肝损害。艾叶具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作用,现代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等证,其主要成分艾叶油按正常剂量使用对人体是无毒性作用的,但大剂量使用可引发肝细胞代谢障碍,出现黄疸性肝炎[5]。黄药子具散结消瘿,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甲状腺肿大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其对肝脏的损害属于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久服药物蓄积而导致的,在治疗瘿瘤瘰疬等疾病需长期服药时,可先服用5 d,停用几天后再服用。临床应用中哪怕毒性最大的中药,如果合理使用,则不会导致中毒,相反,即使是无毒的中药若用量过大或疗程过长也会导致中毒。

2.4 用法不当 由于对中药的认识存在误区,加上部分医师盲目自信,脱离传统典籍,自创药方,导致配伍不合适,用法用量失衡,进而造成患者肝中毒;有的患者把中药作为保健品使用,常无医师指导,自服、误用,或者迷信某些有毒中药的偏方、秘方等,如果失度,也会造成肝损害。《中国药典》规定乌头一定要炮制后用,剂量1.5~3 g,要求先煎,久煎,从而减小乌头的毒性。临床使用过程中没有先煎、久煎而致中毒者时有发生[6]。又如附子先煎,即可促进附子中所含毒性成分的水解,降低毒性,又可促进其活性成分的分离而提高疗效[7],但临床竟有医师告诉患者不必先煎,结果导致中毒造成肝损害。

2.5 个体差异:有的患者本人可因处于不同的病理、生理状况,导致药物特异性体质而易于遭受肝损害[8],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有的患者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也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害。总体来说,青壮年及高大、肥胖、强壮型的人抵抗力强,耐毒性强;而老人、小儿、孕产妇、营养不良者因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

3 体 会

中药致肝损害的原因复杂,主要受药物和非药物因素的影响。我们要重视中药的肝损害,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好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提高全民的用药安全意识,尽量减少或降低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发挥中药独特的防病治病作用。

[1]于长水.中药致肝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2):41.

[2]祁公任,陈涛.同名异物毒性中药辨[J].江苏中医,1998,19(1):35.

[3]叶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

[4]唐迎雪.论有毒中药的配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438.

[5]刘树民.中药药物性肝损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82.

[6]梁进泉.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中药学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6.

[7]张冰.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1.

[8]沈淑馨.中草药致肝损害作用的常见因素及防治策略[J].新中医,2010,42(8):140.

R282

A

1671-8194(2017)33-0226-02

猜你喜欢

药物性炮制毒性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我的梦想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