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观察
2017-01-15王晓华
孙 巍 王晓华 栗 莉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吉林 四平 136000)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观察
孙 巍 王晓华 栗 莉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66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7.3%(51/6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8.9%(32/36)在阳性表达上无显著性差异(Pgt;0.05);M1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M3型较低,各亚型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便于评估白血病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急性白血病;WT1基因;表达水平
肾母细胞瘤基因(Wilm's tumor I gene ,WT1基因)主要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最早是作为肾母细胞瘤的抑癌基因被发现的。近年来,有研究认为,WT1基因可能是潜在的白血病相关分子[1]。也会学者认为,WT1基因可能作为调控造血细胞增生的转录抑制剂或分化基因的激活剂,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但是,当前临床上针对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仍较少[3]。本研究以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WT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血象检查、染色体检查、免疫分型等临床检查确诊。102例患者中,男59例,女43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45.3±2.4)岁;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分型:66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M1,18例M2,27例M3,10例M4,8例M5;3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研究排除含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①试剂:本研究所用试剂包括荧光定量PCR反转录反应体系、淋巴细胞分离液等。②提取单个核细胞RNA:取患者5 mL外周血,以肝素做抗凝处理,以0.9%氯化钠溶液5 mL稀释,坚持无菌操作,在5 mL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平铺,进行15 min离心处理,吸取白膜层,置入另一根离心管,洗涤2次,进行10 min离心处理。去除上清液,置于-80 ℃冰箱内保存备用。按照仪器操作使用说明书提取RNA,以紫外线分光光度仪检测RNA量和纯度。③PCR扩增:本研究所使用的WT1基因引物由中国科学院合成,481 bp为主要扩增产物,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以240 bp为过增产物,应用反转录反应体系,在5×缓冲液5 µL中加入1 µg PNA,确保混合液共0.5 µL,加入双蒸水以后,确保总体积为25 µL。PCR扩增完成后,取0.5 µL PCR产物,融入1.3%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以GDS 8000凝胶成像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变化情况: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7.3%(51/66)。其中,2例M1,8例M2,12例M3,15例M4,14例M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率为88.9%(32/36)。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阳性表达上无显著性差异(Pgt;0.05)。
2.2 WT1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亚型中的差异: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1型、M2型、M3型、M4型、M5型WT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216±0.081)、(-1.390±0.053)、(-0.614±1.000)、(-0.840±0.308)、(-0.666±0.626)。其中,M1型WT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M3较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lt;0.05)。
3 讨 论
WT1基因是自Wilms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在Wilms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T1基因主要表达在胚胎发生过程中,且直接影响着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的发育。对成人来说,WT1基因仅少量表达在子宫内膜、卵巢、脾脏、睾丸、肾脏及正常的造血细胞中[5]。但是,WT1基因在人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能直接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WT1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可知,WT1基因外显子共10个,长度约为50 kb,mPNA约为2.9 kb,蛋白质含2个功能结构域,DNA结合功能区是羧基末端,锌指结构共4个,类似于早期生长反应1的相应锌指结构[6]。WT1基因可结合血小板源生长因子2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Ι等生长因子基因相应的DNA,且能调节基因转录。
WT1基因为双向转录因子,具有双重作用,即抑癌和致癌。WT1基因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转录抑制因子作用,阻滞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分化,促使恶性肿瘤发生。此外,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WT1基因会出现致点突变或缺失,导致其丧失正常的转录调节功能,致使细胞过度增殖,也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临床上多项研究显示,WT1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与造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将WT1基因作为泛白血病的标志,用来检测临床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临床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但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分型,具体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率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7.3%(51/6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率为88.9%(32/36),阳性表达上无显著性差异(Pgt;0.05)。这可能是与患者疾病分布差异较大,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数量较少有关。此外,M1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M3较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数量较少,存在不典型病例,导致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且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便于评估白血病病情和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刘青,蒋慧,杨永臣.WT1、PRAME和ERG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6):801-805+817.
[2]王旭莉,柴忆欢,胡绍燕,等.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3):167-169.
[3]曾春梅,冉学红,赵莎莎,等.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74-976.
[4]李晓云,张剑,徐萍,等.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6):526-528.
[5]张团结,邓宽国,孙征.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0):81-83.
[6]刘华胜,朱明山,张海玲,等.WT1基因在白血病与非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5):1217-1221.
R733.71
B
1671-8194(2017)33-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