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老年人上睑睑黄瘤的临床分析

2017-01-15王旭飞姜雪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眼轮上睑皮瓣

王旭飞 姜雪峰*

(1 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科,吉林 长春 13000)

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老年人上睑睑黄瘤的临床分析

王旭飞1姜雪峰2*

(1 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科,吉林 长春 13000)

目的 探讨眼部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在老年人上睑睑黄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老年上睑睑黄瘤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93%,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68.29%,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修复术用于老年人上睑睑黄瘤中的效果显著。

皮瓣;重睑修复;睑黄瘤

上睑睑黄瘤为临床常见良性肿瘤疾病,其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脂质代谢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通常对称发生于两睑内眦处,可单发也可多发,且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1]。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均是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对睑黄瘤直径较大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我院对患者采用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上睑睑黄瘤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龄60~71岁,平均年龄(65.11 ±2.31)岁,其中单眼发病32例,双眼发病9例;观察组41例,男14例,女27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5.32±2.45)岁,其中单眼发病33例,双眼发病8例。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治疗,主要步骤如下:取患者仰卧位,平展上睑皮肤后,在上睑缘上方行5~7 mm重睑线,后依照患者上睑皮肤松弛程度的不同,设计相应的皮肤去除方案并画出第二条切除线,后设计眼轮匝肌皮瓣。于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切开重睑线至睑板筋膜浅层,去除上睑睑黄瘤;切开第二条切除线后选取部分皮肤组织作为一部分眼轮匝肌肌皮瓣,祛除剩余皮肤及肌肉,并对皮瓣形状进行修剪,使其同睑黄瘤切除后的创面保持一致;于外眦部行重睑上切口,并将多余眶隔脂肪祛除,采用6-0丝线进行全层间断缝合,后采用7-0丝线缝合上睑。术后给予患者红霉素眼膏涂抹,并采用加压包扎,次日换药。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2-3]:根据WHO实体瘤疗效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产生,且维持超过4周,可视为显效;患者病灶清除,且局部转移皮瓣血运情况良好,可视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视为无效。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功能满意度、外观满意度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为总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s)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观察组41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27例(65.85%),有效13例(31.71%),无效1例(2.44%),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9例(46.34%),有效15例(36.59%),无效7例(17.07%),总有效率为82.93%(34/41),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41例患者中,治疗后非常满意24例(58.54%),基本满意15例(36.59%),一般2例(4.88%),不满意0例(0%),总满意度为95.12%(39/41);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疗后非常满意12例(29.27%),基本满意16例(39.02%),一般8例(19.51%),不满意5例(12.20%),总满意度为68.29%(28/41),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睑黄瘤是一种多发于老年女性患者临床常见眼部良性肿瘤疾病,外在表现为黄色扁平隆起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分布,对患者眼部美观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情况下会累及患者视功能。当前临床对于睑黄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激光、冷冻、微波、电灼及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由于需要进行多次局部反复注射且术后易复发,在临床中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冷冻及激光治疗对能量及操作要求较高,且同样存在着复发、局部色素脱失等风险[4]。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则较广,但是在患者睑黄瘤直径>10 mm的的情况下,经由手术治疗后会导致闭合困难,在对其进行勉强缝合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眼睑闭合不全或眼角畸形的发生,该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皮瓣修复或游离植皮。

临床研究表明[5],睑黄瘤贴近睑缘的患者经由z型眼轮匝肌皮瓣修复治疗后,由于下睑可利用皮肤较少,其所切除后的缺损皮肤修复难度较大。且该种方法所此采用的游离植皮的皮片较薄,颜色同患者眼睑周围的肤色存在较大差距,可能会造成修复后出现局部凹陷情况,而皮片的收缩也可能会造成眼睑外翻发生,因此多数情况下主张采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眼睑下睑前层为皮肤、眼轮匝肌和眶隔,附着在眶缘的外面和前面;后层主要为睑板、下睑缩肌、结膜等,因此下睑全层缺损的重建应注意修复包括结膜睑板以及覆盖表面的皮肤肌肉,以恢复原有解剖结构,最终达到生理及外观的双重满意。

眼轮匝肌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且、制备简单等优点,且其肤色、质地及弹性等,基本上与受区相互一致,可作为良好的供区选择。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上睑皮肤较为松弛,在进行重睑术的过程中可将部分上睑皮肤祛除,后经由相应设计后可作为眼轮匝肌肌皮瓣,在有效祛除睑黄瘤的同时,还可对切除后的创面进行有效修复,获取较好的美观效果。但是该种手术也存在着相应的缺点:首先受到转移距离的限制,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过程中往往需要联合进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存在着较大的引发患者上睑畸形的可能性[6-10]。其次,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蒂部肌肉重合会相应的造成上睑部的重叠、臃肿,且严重影响其内部连续性。在日后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对上述方面加以注意,以获取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治疗老年人上睑睑黄瘤的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1] 朱华锋,王健,胡玉萍.应用皮下蒂旋转皮瓣修复老年型睑黄瘤切除后的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

[2] 方硕,刑新,杨超.上睑板膜瓣联合局部患皮瓣重建下睑广泛全层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5):264-265.

[3] 路程,彭维海,金洪娟.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老年人上睑睑黄瘤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66-4367.

[4] 季洪文.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型术修复睑黄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5,5(1):22-23.

[5] 朱华峰.应用皮下蒂旋转皮瓣修复老年性睑黄瘤切除后的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9.

[6] 程玉玲.睑黄瘤手术治疗加重睑形成术1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86-787.

[7] 汤微,齐博峰,施航.上睑黄色瘤切除Z型皮瓣修复并行重睑成形术[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86.

[8] 罗东升,潘宁,熊俊浩,等.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形术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11):1700-1702.

[9] 王淑菊.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老年人上睑睑黄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49-50.

[10] 方帆,汪汇,张盈帆,等.上睑外侧全厚皮片修复跨重睑线巨大睑黄瘤切除后缺损并行重睑成形术8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1):38-40.

R779.6

B

1671-8194(2017)14-0147-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眼轮上睑皮瓣
上睑脂肪的解剖特征及临床应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
联合筋膜鞘-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切开法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矫正青年女性上睑皮肤松弛
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在中老年眼袋伴有泪槽凹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