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椎动脉体征神经功能

杨 静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

杨 静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目的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2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后循环缺血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构音障碍、肢体无力、头晕;最主要的体征为闭目难立征、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时间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时间较长(Plt;0.05)。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受累情况主要为颅外椎动脉受累、基底动脉受累、颅内椎动脉受累、大脑后动脉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混合动脉受累等。后循环缺血主要部位为远段端、混合病变、中段病变、近段。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后循环缺血患者较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Plt;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年龄较大,且住院时间较长,若患者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则会增加患者后循环缺血的概率,多数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

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预后

后循环缺血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主要包括脑梗死以及后循环TIA[1]。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主要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2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验组),同时选取前循环缺血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这2组患者均经MRI、CT等检查确诊。

实验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男女之比为133/67,年龄在44.5~83岁,年龄平均值为(67.14±9.10)岁,其中TIA患者23例,脑梗死患者177例;对照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男女之比为129/71,年龄在42~81岁,年龄平均值为(62.52±9.20)岁,其中TIA患者25例,脑梗死患者175例。实验组后循环缺血患者与对照组前循环缺血患者的性别等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gt;0.05);2组之间的年龄相比,差异显著(Plt;0.05)。

1.2 方法:对实验组后循环缺血患者以及对照组前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病情、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1.3 观察指标:采用CSS(那维亚)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言语能力、面瘫情况、水平凝视功能等,分数在0~45分。其中,0~15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2]。

治疗情况,基本治愈:病残等级为0级,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91%~100%;显效:病残等级在1~3级,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46%~90%;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18%~45%;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者减少18%以内;恶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程度在18%以上[3];死亡。预后情况:采用mRS(Rankin残障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0~3分表示患者预后良好:患者轻度残疾或者不存在残疾的情况;4~6分表示患者预后不良:死亡或者严重残疾[4]。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体征、症状、治疗效果、责任病变血管、缺血部位、并发症等情况观察分析。

1.4 数据处理: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lt;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体征与症状: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构音障碍(70.50%)、肢体无力(53.50%)、头晕(45.50%);最主要的体征为闭目难立征(23.50%)、共济失调(31.50%)、感觉障碍(41.50%)。多数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伴有多个体征以及症状。

2.2 治疗效果:后循环缺血患者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病情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gt;0.05)。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时间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时间较长(Plt;0.05)。

2.3 责任病变血管:2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55例患者存在颅外椎动脉受累的情况,39例患者存在基底动脉受累的情况,30例患者存在颅内椎动脉受累的情况,18例患者存在大脑后动脉受累的情况,5例患者存在锁骨下动脉受累的情况,25例患者存在混合动脉受累的情况,存在28例患者未出现血管病变。

2.4 后循环缺血主要部位:32.00%患者病变位置为远段端,30.00%患者病变位置为混合病变,22.00%患者病变位置为中段病变,16.00%患者病变位置为近段。

2.5 并发症: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后循环缺血患者较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Plt;0.05);2组脑心综合征相比基本无差异(Pgt;0.05)。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的疾病意义重大。为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诊断,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多数后循环缺血患者会出现眩晕感,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昏、不平衡感、摇晃等,患者同时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的情况。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特有症状为走路不稳(小脑病变)、视物模糊(枕叶病变)、外展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脑桥)、感觉异常(交感神经)、饮水呛咳(延髓)、眼睑下垂(中脑病变)等[6]。

本文研究结果为:后循环缺血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构音障碍、肢体无力、头晕;最主要的体征为闭目难立征、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时间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时间较长(Plt;0.05)。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受累情况主要为颅外椎动脉受累、基底动脉受累、颅内椎动脉受累、大脑后动脉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混合动脉受累等。后循环缺血主要部位为远段端、混合病变、中段病变、近段。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后循环缺血患者较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Plt;0.05)。

综上所述,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复杂多样的特点,临床可将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从而更好对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1]陆琰琦,张炽敏.椎动脉超声表现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7(4):613-616.

[2]何京川,翟翔,米悦等.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特征[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5):477-481.

[3]贺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4]郭琳佳,刘文宏.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332-1336.

[5]刘昌亚.滋阴熄风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6]孙东.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4):182-183.

[7]陈翼,何重阳,王玎玲,等.后循环障碍相关疾病影像特征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5(12):2061-2064.

[8]刘鹏,汪茜,姜树军,等.后循环缺血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9):873-875.

R743.3

B

1671-8194(2017)33-0162-02

猜你喜欢

椎动脉体征神经功能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