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7-01-15王玲玲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植入式置管输液

王玲玲

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王玲玲

作者单位:518112 广东 深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一科

目的 比较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普通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4例患者,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港置管治疗。观察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机体舒适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高于观察组的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60.2±30.5)d,低于观察组的(210.2±3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适表现例数低于观察组、重度不适例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港置管优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主要优势包括手术过程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且患者置管后机体无明显不适表现,值得推广使用。

静脉输液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外科;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多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患者需长期住院,维持输液治疗,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传统一次性输液方式不适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通过外周静脉置管,达到长期输液目的;静脉输液港置入术则将输液港完全植入血管通道中,置管保留时间较久[1-2]。本研究对比分析静脉输液港与PICC两种输液方式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114例,其中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ICC置管治疗;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港置管治疗。对照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50~72岁,平均(62.2±3.9)岁;乳腺癌30例、结肠癌27例。观察组:男27例、女性30例;年龄51~73,平均(61.3±4.0)岁;乳腺癌26例、结肠癌3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PICC置管,具体如下。置管前,向患者介绍置管过程,强调机体配合要点,解释置管的目的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护士应在操作前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做好穿刺点标记,告知患者置管失败的可能性、置管后常见并发症;护士应及时准备好相关置管物品,提前预估导管使用长度,选择型号适宜导管,准备相关药物,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护送患者进入置管室接受治疗。护士严格消毒双手后佩戴无菌手套,在提前选取好的置管部位消毒皮肤,做好穿刺准备,使用止血带束于穿刺部位上方,铺好无菌巾,局麻后穿刺,保持正确进针角度进入血管,确保导管位置后松开止血带,撤掉针芯,送入穿刺针,进针约12 cm褪去套管,送入导管,固定好后拔除导丝,最后封管并包扎穿刺部位。

1.2.2 观察组 行植入性静脉输液港治疗,具体如下。置管前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此种置管方式的优势、操作过程及护理要点、日常活动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仔细评估血管情况,仔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带领其进入手术室,由医师完成置管操作,加强护患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操作者进行手部、穿刺器具消毒,做好穿刺输液准备,提前进行延长管排气,确定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沿导丝置入导管;分离皮下组织,做成袋装,调整好导管位置,及时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应加压包扎5 h。输液时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输液,保持适宜的输液速度,输液过程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输液完成后及时封管;每周为患者更换一次无损伤针,出现输液不畅者及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告知患者置管后家庭导管护理要点,嘱其穿刺侧肢体活动幅度不宜过大,睡眠时注意体位限制,避免压迫穿刺侧肢体。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皮肤肿胀、导管末端移位、堵管、置管处皮肤感染,以及其他(敷料脱落、置管穿刺口分泌物、折管、漏液、皮肤瘙痒等);②置管时间;③置管后机体舒适度评价[3]。

1.4 评价标准 舒适度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评判,包括机体感受、心理情绪变化及院内环境等,单项指标为10分。无不适(≤5分):患者机体舒适度较高,置管部位无明显痛感,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轻度不适(6~7分):患者主诉置管部位偶感疼痛,体位不舒适及存在心理不良情绪。重度不适(8~10分):患者主诉痛感较大,输液不畅,体位限制,影响睡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皮肤肿胀5例、导管末端移位4例、堵管1例、置管处皮肤感染1例、其他10例,并发症发生率36.84%;观察组发生皮肤肿胀2例、堵管1例、其他2例,并发症发生率8.7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5)。

2.2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导管留置时间对照组平均(160.2±30.5)d、观察组平均(210.2±30.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5,P<0.05)。

2.3 两组置管后机体舒适度比较 对照组无不适表现7例、轻度不适25例、重度不适25例;观察组无不适表现20例、轻度不适32例、重度不适5例。两组无不适表现和重度不适表现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93和31.751,P<0.05)。两组轻度不适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6,P>0.05)。见表2。

3 讨论

PICC置管的优势在于操作过程简单,但也存在较多缺点,如置管后需每周维护导管,花费较高;置管后管道存在外露部分,影响患者形象;置管后导管保留时间较短,对皮肤存在一定刺激;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4-5]。PICC每周进行1次维护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加大了感染及脱管的几率,而输液港没有这一缺点。

静脉输液港是指将导管全部植入机体,完成闭合输液工作,输液系统包括一条中央静脉导管、穿刺座,通过手术将导管置入血管中,部分导管埋入皮下组织,缝合固定,皮肤外观只有缝合痕迹,不影响外在形象。静脉输液港置管方式的优势包括:①置管后发生并发症可能性较低;②置管后导管使用时间较长;③导管对机体刺激较小,无皮肤外露部分,不影响患者外在形象;④导管只需每月维护1次。缺点为价格高昂、需专业医师操作。静脉输液港管道位于患者皮下,置管后对机体刺激较小,每月疏通管道1次,每周更换1次无损伤针,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小。输液治疗时从穿刺座部位定位下针进行输液,可维持长时间输液,亦可用于化疗药物治疗、肠外营养及血制品输注。静脉输液港置管将导管置于机体大血管中,减少药液对血管壁刺激,提高输液速度;置管后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置管成功后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反应[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无不适表现例数低于观察组、重度不适例数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港置管的主要优势包括手术过程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置管后输液操作方便、导管留置时间长、皮下置管可有效减少药液外渗,且患者置管后机体无明显不适表现,值得推广使用。

[1] 陈素香,梁芳,黄雪珠,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1-333.

[2] 孙媛媛,高伟,崔英,等.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10):73-81.

[3] 陈国平,范平明,夏立平,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老年患者化疗中的安全性与依从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65-1966.

[4] 孙海燕,陈伟红,肖佩华,等.肿瘤患者应用不同方式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症状困扰[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3):70-73.

[5] 肖琪,张玉婵,曹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89-91.

[6] 罗祎,石磊,江智霞,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81-1685.

[7] 张冶,周利华,王维利,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6):1935-1937.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Port and PICC for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WANG Lingling (Surgical Department 1,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2,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venous access port and PICC f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thods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PICC treatment was applied to 57 patients admit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as control group, while venous access port treatment was applied to 57 patients admitted from April, 2015 to May, 2016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lications after catheterization were observed for the two groups, and pipe indwelling time and body comfort rat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7% an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36.8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 (P < 0.05). The average pipe indwelling time of control group was (160.2±30.5) d and shorter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210.2±30.2) 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 (P < 0.05).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uffering no discomfort of control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uffering severe discomfor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 (P < 0.05).ConclusionThe major advantages of venous access port include simple operation, low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ong indwelling time, and no obvious discomfort in patients after catheter insertion and it is better than PICC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use.

Venous Access Port; PICC;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reatment

R472

A

1672-7185(2017)05-0066-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5.024

2017-02-16)

猜你喜欢

植入式置管输液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