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人的排泄需要及给药治疗护理

2017-01-15吴钟琪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舌下膀胱病人

吴钟琪

在岗培训园地

病人的排泄需要及给药治疗护理

吴钟琪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文章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病人排泄需要与护理,以及给药治疗护理进行介绍。

医疗卫生人员;基层;排泄需要;给药;护理

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生理活动过程,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其中消化道和泌尿道是主要的排泄途径。护士应掌握与排泄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帮助和指导病人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使之获得最佳的健康和舒适状态。

给药即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包括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协助诊断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护士必须了解有关药物的药理学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技术,准确评估病人用药后的疗效与反应,指导病人安全正确地接受药物治疗,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1 试述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尿液、排泄人体代谢的终末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含氮物质)、过剩盐类、有毒物质与药物。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此外,肾脏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和激肽类物质等。

2 尿量异常的种类及发生原因

2.1 多尿 指24 h尿量>2 500 mL者。正常情况下见于饮用大量液体和妊娠。病理情况下多由内分泌代谢障碍或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引起,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等病人。

2.2 少尿 指24 h尿量<400 mL或尿量<17 mL/h者。见于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病人,以及心脏、肾脏、肝脏衰竭病人。

2.3 无尿或尿闭 指24 h尿量<100 mL或12 h内无尿液产生者。见于严重休克、急性肾衰竭、药物中毒等病人。

3 膀胱刺激征

膀胱刺激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还常伴有血尿。产生膀胱刺激征的原因主要有膀胱及尿道感染和机械性刺激。

3.1 尿频 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称尿频,是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

3.2 尿急 病人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称尿急,是由于膀胱三角或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

3.3 尿痛 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为尿痛,为病损处受刺激所致。

4 尿潴留和尿失禁

4.1 尿潴留 指尿液大量存留于膀胱而不能自主排出。常见病因:①下尿路的机械性梗阻,如前列腺肥大等;②动力性梗阻,系排尿功能障碍引起,如外伤、麻醉或脊髓排尿中枢功能障碍等;③其他原因,如手术后不习惯卧床排尿等。

4.2 尿失禁 指排尿失去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临床上分为以下3类。①完全性尿失禁:指膀胱不能储存尿液,稍有尿液便会流出,见于昏迷、截瘫等病人。②反射性尿失禁:膀胱内尿液充盈一定压力时就会自动反射性排尿,但不能排空,见于脊髓功能障碍等。③压力性尿失禁:当咳嗽、大笑时腹内压增高,出现不自觉排尿,见于中老年妇女、产妇等。

5 尿失禁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 尿失禁病人的心理压力较大,会感到自卑和忧郁,应尊重理解病人,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帮助病人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5.2 皮肤护理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5.3 设法接尿 应注意防止摩擦损伤部位,也可采用阴茎套链接引流袋接尿,但此法不宜长期使用。

5.4 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 ①摄入足够的液体,白天摄入液体2 000~3 000 mL,以增加尿液,促进排尿反射。但睡前应限制饮水。②膀胱功能的训练:掌握排尿规律,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使用便器的同时,用手按摩膀胱,协助排尿。③进行盆底肌的锻炼:指导病人取合适的体位,试做排尿(排便)动作,每次10 s左右,连续10次,坚持每天多次。

5.5 留置导尿管引流 对长期尿失禁病人,可行导尿术留置导尿管持续或定时放尿。

6 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要点

①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②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屏风遮挡,保护病人隐私,使病人安心排尿。③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协助卧床病人取适当体位,尽量符合其习惯的排尿姿势;对需绝对卧床休息或某些手术病人,应事先有计划地训练床上排尿。④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腹部热敷、按摩等。⑤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排尿时,可采用导尿术。

7 便秘病人的护理要点

①提供排便的环境:保证环境隐蔽、时间充裕,让病人安心排便。②安置适当的体位: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蹲位排便,床旁置椅子或厕所装扶手以便撑扶。③腹部按摩: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并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适当加压,以刺激肠蠕动,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④按医嘱给口服缓泻剂。⑤使用简易通便剂:常用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等,通过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⑥必要时给予灌肠。

8 粪便嵌塞病人的护理

粪便嵌塞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或长期便秘的病人中,有时亦可发生于手术病人,其护理要点如下。①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来润肠通便。②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 h后再做清洁灌肠。③人工取便:在清洁灌肠无效后,术者戴上手套,将涂润滑剂的示指慢慢插入病人直肠内,触到硬物时机械地破碎粪块,一块一块地取出。④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排便的知识,协助病人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维持正常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

9 常用药物的种类

常用药物种类依据给药的不同途径可分为如下类型。

9.1 内服药 包括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酊剂和合剂等。

9.2 注射药 包括水溶液、混悬液、油机、结晶和粉剂等。

9.3 外用药 包括软膏、擦剂、酊剂、洗剂、滴剂、粉剂、栓剂、涂膜剂等。

9.4 新型制剂 粘贴敷片、胰岛素泵、植入慢溶药片等。

10 各类药品的保管方法

①对易挥发、潮解和风化的药物,应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碘酊、糖衣片等。②对易氧化和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瓶中,或放在黑纸遮光的纸盒内,放于阴凉处,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③对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等,如抗毒血清、疫苗、胎盘球蛋白、青霉素皮试等根据其性质和对储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约20℃)处或于2℃~10℃处冷藏保存。④对有使用期限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等,应视有效期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⑤对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醇、乙醚、环氧乙烷等,应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并远离明火。

11 给药的基本原则

11.1 按医嘱准确给药 医嘱必须清楚、准确,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应及时向医师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1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在执行药疗时,务求做到给药的“五个准确”,即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因此,应做好“三查七对”,“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的内容)。“七对”是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11.3 安全正确用药 准确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备好后及时分发使用,避免久置后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给药前应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提高病人自我合理用药能力。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应了解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11.4 观察药效与不良反应 要动态评价药物疗效,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时,应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强度、心电图等情况。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病人安全用药。如服强心苷类药物的病人脉率<60次/min或节律不齐时,提示可能发生中毒反应,并暂停使用。

11.5 其他 还应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12 给药途径和药物吸收速率的关系

给药途径通常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机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和治疗需要而定。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外敷、直肠给药及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等。除动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药物均有一个吸收过程,吸收速率的顺序依次为: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13 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①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送下,不要用茶水服药;②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管吸服,服药后漱口保护牙齿;③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④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或两颊黏膜与牙齿之间待其熔化;⑤在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⑥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⑦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量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要多饮水;⑧服强心苷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心律的监测,脉率<60次/min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师。

14 注射给药的优缺点

14.1 优点 注射给药的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14.2 缺点 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因药物吸收快,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迅速,处理相对困难。

15 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②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③对<2岁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④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病人情绪,并嘱病人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师处理。⑤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

16 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吸入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雾化吸入用药具有奏效快、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17 雾化疗法的主要适应证

17.1 治疗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减轻咳嗽,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17.2 改善通气功能 解除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通畅,治疗哮喘等疾病。

17.3 预防呼吸道感染 常用在胸部手术前后。

17.4 湿化呼吸道 配合人工呼吸器使呼吸道湿化。

17.5 治疗肺癌 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肺癌。

18 雾化吸入疗法的常用药物

①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常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②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等;③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易咳净)等;④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常用地塞米松等。

19 无痛注射技术的要领

①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部位,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②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推药速度要均匀。③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细长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0 局部给药的方法

20.1 滴药法 滴药法包括滴眼药法、滴耳药法和滴鼻药法3种局部用药法。

20.2 插入法 常用药物为栓剂,包括直肠栓剂和阴道栓剂。栓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其熔点为37℃左右,插入体腔后慢慢融化而产生药效。

20.3 皮肤给药 皮肤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涂于皮肤,以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皮肤用药有溶液、油膏、糊剂等多种剂型。

20.4 舌下用药 药物通过舌下口腔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可避免胃肠刺激、吸收不全和首过消除作用,而且起效快。如心绞痛时常用的硝酸甘油剂,舌下含服一般2~5 min即可发挥作用,用药后病人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感可减轻或消除。指导病人此类药物应放在舌下,让其自然溶解吸收,不可嚼碎吞下,否则会影响药效。

(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级医院全科医学分册》)

R47

A

1672-7185(2017)05-0017-04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5.009

2016-12-20)

猜你喜欢

舌下膀胱病人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谁是病人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膀胱镜的功与过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舌下含药应讲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