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瘤样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3例

2017-01-15梁丰丽张桂荣李海宁马雪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9期
关键词:絮状甲胎蛋白医学影像

令 潇,杨 玲,梁丰丽,张桂荣,李海宁,马雪英,张 明,牛 晨*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2.甘肃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 兰州 730030)

肉瘤样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3例

令 潇1,杨 玲1,梁丰丽2,张桂荣1,李海宁1,马雪英1,张 明1,牛 晨1*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2.甘肃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 兰州 730030)

肝肿瘤;肉瘤样肝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肉瘤样肝细胞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HC)是原发于肝脏的极罕见的恶性上皮肿瘤,属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1],其发病率不超过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0.2%。目前多关注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而对其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本文对3例经病理证实的SH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月经我院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SHC的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53~58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2例因上腹部不适就诊,1例因痰中带血就诊,腹部无明显不适症状。3例均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实验室检查HBsAg均为阳性,甲胎蛋白阴性。对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CT 256排螺旋CT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扫描层厚 5 mm,重建层厚5 mm,对所得图像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为欧乃派克 (300 mgI/ml)75~90 ml,经肘静脉团注,速率3 ml/s,注射对比剂25~30 s、65~80 s后进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

1.3图像分析 由2名主治以上影像医师独立阅片,评估病变大小、边界、囊变、增强程度与方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结有无肿大及远处转移情况。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取得一致。

2 结果

3例SHC共4个病灶,位于肝左叶1个,肝右叶3个。3个病灶呈类圆形,边界尚清;1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肿瘤最大径3.7~9.2 cm,中位数 7.2 cm。3个较大病灶(最大径范围为7.0~9.2cm)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密度不均,液化坏死成分为主,其内可见片絮状实性分隔(图1),增强扫描其内分隔与肿瘤边缘实质呈弱强化,肿块内液化坏死部分未见明显强化;1个最小病灶(最大径3.7 cm)CT平扫示肿瘤边界清晰,其内液化坏死不明显,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而静脉期强化迅速退出。1个病灶周围亦可见播散灶(图2),1个肿瘤边缘及中心还可见条状高密度影(图3),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骨化区。

3例患者均可见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例肝门部可见多发肿大融合的淋巴结转移,1例表现为骨转移,1例可见右顶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脑转移瘤。3例患者均未见门静脉癌栓形成。

3 讨论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 SC)为形态学上类似梭形细胞肉瘤而实质为癌的一类肿瘤,组织学上具有上皮及肉瘤样间质2种成分,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可发生于任何器官,肺、食管、乳腺等较多见,发生于肝脏者极少见。

研究[2]表明,SHC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化疗及介入治疗有关;本组1例患者既往有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手术史。SHC好发于老年男性,平均年龄为53岁,病变以单发多见。临床症状以腹部隐痛不适最常见,本组2例以上腹部不适就诊,1例因其他系统疾病就诊。患者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本组患者均符合。该病恶性程度高,研究[3]报道,SHC患者1年生存率为36%~50%,预后差,较易复发。本病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甲胎蛋白对其诊断价值不大,本组3例患者甲胎蛋白均呈阴性,与既往研究[4]报道相一致。

SHC一般生长迅速,体积较大,边缘欠清,无包膜,由于肿瘤生长快,供血血管难以满足肿瘤供血,导致肿瘤内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因此,CT平扫病灶密度多欠均匀,实性成分较肝细胞肝癌少,液化坏死多见且范围大,其内见絮状或条带状软组织密度影,部分病灶可见骨化区,本组1例患者出现条状高密度影,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骨化区。一般认为SHC是乏血供肿瘤,其强化方式类似于胆管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特点,结合本组3例患者的表现,提示病灶较小时,肿瘤实性成分较多,其强化程度较明显;病灶较大时,肿瘤多呈边缘环形强化,其内可见片絮状弱强化区,坏死液化明显。既往研究[3]中病灶普遍较大,呈巨块型,强化方式多呈周围不同程度环形强化,也有研究[5]表明,病灶可呈“快进快退”型,与肝细胞肝癌的典型强化特点类似,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以前者更多见。Koo等[2]研究认为该病常伴转移灶,但门静脉癌栓相对少见,本组1例伴肝门处淋巴结转移,另2例均已发生远处转移,但3例均未发现门静脉癌栓形成。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肝脓肿:“双靶征”出现率较高,即中央为坏死低密度区,边缘为囊壁形成的强化环,外周又环绕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肝脓肿可见分隔状强化,表现为强化程度不均匀的连续细线样间隔,而SHC强化的分隔多呈片絮状,强化程度较弱,且分隔多不连续。②原发性肝细胞癌:肿块呈实性者多见,囊性坏死成分较少,多呈斑片状位于病灶中心,患者多有肝硬化背景,且甲胎蛋白多明显升高。③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多发生于肝左叶,考虑与肝左叶易感染及易发生肝内胆管结石有关;增强扫描多呈向心性延迟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④转移瘤: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牛眼征”,增强扫描时常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

综上所述,SHC是一种少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CT平扫肿瘤囊变坏死多见,内可见片絮状分隔,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强化;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多正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可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1] 李德奇,金光玉.肉瘤样肝细胞癌1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1):39.

[2] Koo HR, Park MS, Kim MJ, et al. 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11 cases.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8,32(5):745-749.

[3] Wang QB, Cui BK, Weng JM.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prim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and carcinosarcoma of the liver. J Gastroint Surg, 2012,16(9):1715-1726.

[4] 金光玉,延光海,赵志梅.肉瘤样肝细胞癌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2):955-956.

[5] 杨炼,陈立波,潘华雄,等.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2):210-213.

CT features of primary 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ee cases report

Liver neoplasms; 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支持(1191320118)。

令潇(1994—),女,甘肃武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E-mail: lingxiao1226@126.com

牛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710061。

E-mail: niuchen1984@163.com

2017-01-09 [

] 2017-06-22

10.13929/j.1003-3289.201701051

R735.7; R814.42

B

1003-3289(2017)09-1434-03

猜你喜欢

絮状甲胎蛋白医学影像
胆怯
更 正 声 明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苍穹下的棉花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白酒失光及低温下出现白色絮状悬浮物的分析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