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垩病不治自愈的思考

2017-01-15郭兆华

中国蜂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垩大区蜂王

郭兆华

(江苏无锡市曹张新村37号303室)

白垩病不治自愈的思考

郭兆华

(江苏无锡市曹张新村37号303室)

2016年10月6日,我的一箱蜂出现了白垩病。没有用任何药物治疗,只是加强管理,经去年秋繁和今年春繁两个重要繁殖期,没再出现,不治自愈,值得思考。

一、发病前蜂群情况

该群是12框蜂脾相称的单王继箱群,上下各6框。由于蜂王衰老,产卵力下降,9月8日去老王组成一个双王交尾群。巢箱用闸板一分为二。小区放3脾,隔王板下用窗纱阻断上下通蜂,箱后开小巢门;大区巢箱放3脾与继箱中6框通蜂,9月9日在巢箱大、小区中各放一王台,9月10日新王出台。9月21日2只蜂王交尾成功后同时产卵。10月初,大小区各有1张大封盖子脾和1张卵虫脾,从继箱中抽取1张大蜜脾(不带蜂)加在小区中。同时将小区一角窗纱拉开一小口子,让小区与继箱少量通蜂,为大、小区合并做好准备。

二、发病情况及发病后管理(距我蜂场300米处定地蜂场有数箱白垩病群)

10月6日晚下了一夜雨,7日早晨起来发现该群大区巢门前有被拖出的白垩病干尸。早饭后雨停,天气逐渐转好,立即开箱检查。发现大区中脾上少数巢房里有白垩病干尸。少数未封盖的大幼虫出现症状:幼虫头部有芝麻粒大小的白色“小花”,立即用镊子将干尸及染病幼虫清除并杀死该区蜂王,同时撤继箱。继箱中的5框蜜粉脾抖蜂,取出分配至它群。原群巢箱抽掉中闸板,将大、小区合并成7张脾,蜂子高度密集的蜂群,同时加进一个能装3 kg糖液的饲喂盒,连续2天晚上饲喂,将所有空巢房都储满糖蜜,限制蜂王产卵。11日开始,有2张封盖子脾幼蜂陆续出房,将容量0.75 kg的小饲喂盒换成大饲喂盒。奖励饲喂2天1次,每次0.15 kg左右。这样做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蜜蜂高度密集,大大提高清巢能力。在处理后的3天中,天天都有白垩病干尸被拖在巢门前,但一天比一天少,到第4天巢门前就不见有病干尸。检查巢脾,不见巢房中有病虫;二是大量喂糖后造成蜜压子,达到浓缩糖液杀死病菌的目的;三是蜂王只能在出蜂的巢房中产卵,大大降低幼虫染病的可能性。在以后越冬蜂繁殖,再也没出现病情,一直保持8张脾繁蜂,即使保温板外有1框多蜂集聚,也不加脾,直到11月中旬紧成6张脾,关王越冬。

2017年1月23日紧成3脾春繁,蜂子密集。到3月20日达到12脾蜂,蜂脾相称,加继箱,整个春繁期没有出现白垩病。经过去年越冬蜂繁殖和今年的春繁两个重要繁殖期的检验,都没有发现白垩病,白垩病不治自愈。

三、几点思考

1.饲养强群是增强蜜蜂免疫力,提高蜂群抗病力的重要措施。

2.白垩病是真菌病,真菌靠孢子传播繁殖危害。白垩病在白干尸之前,只是病菌菌丝及子实体的生长期,不具备自身传播的危害性。只有白干尸变为黑干尸后才产生孢子形成继续危害。蜜蜂高度密集的强群,清巢能力强,在白垩病的子实体阶段(白干尸)就被工蜂将病干尸清理出巢门,阻断白垩病产生孢子继续危害蜂群。饲养强群是防治白垩病的关键措施。

3.保持蜂巢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蜂群的健康很重要。蜂箱要摆放在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处。周围的杂草要清除干净,特别是对于已感染白垩病蜂群巢门前的病干尸要天天清扫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

4.白垩病蜂群的蜂王可能带有白垩病的易感基因。个人认为:出现白垩病的蜂群应立即换王。

猜你喜欢

白垩大区蜂王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渗透性树脂治疗正畸后前牙唇面白垩斑的效果
权力至上的蜂王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智利第一大区HNX矿区IOCG型铜矿床地质特征
蜂王入群
《本草纲目》选读
闽西南白垩系红层分布特征与盆地基底含煤性分析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