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2017-01-15黄烨祯刘烈发谢玉萍

中国动物检疫 2017年6期
关键词:鸭群产蛋病毒

高 琳,黄烨祯,刘烈发,吴 浩,谢玉萍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 300029)

蛋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高 琳1,黄烨祯1,刘烈发1,吴 浩1,谢玉萍1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 300029)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给养鸭户特别是蛋鸭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江西省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内外学者研究资料,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江西省蛋鸭场流行概况以及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鸭坦布苏病毒;流行状况;诊断方法;防控措施

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DTMUVD)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蛋鸭产蛋大幅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导致蛋鸭产蛋量迅速下降,甚至停产;发病前期持续高热,后期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瘫痪、翻滚、站立不稳及共济失调等,发病率可高达100%,但病死率低,为5%~15%[1-6]。

自2010年4月起,我国中东部地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和北京等地的大部分鸭场相继暴发DTMUVD。该病病程为1~2个月,耐过种鸭群可逐渐恢复产蛋,淘汰率一般为10%~30%,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2011 年以后,该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暴发原因不明、传播途径不详、动物回归试验难以进行、缺乏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措施等问题,为该病防控带来挑战[7-8]。本文拟通过对DTMUVD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江西省蛋鸭场流行概况,以及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等的详细综述,为该病防控提供较为系统的资料。

1 鸭坦布苏病毒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DTMU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中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黄病毒属的大多数病毒可引起脑炎、脊髓炎、全身性感染及明显神经症状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如登革热病毒、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病毒等[9]。DTMUV也不例外,鸭感染后表现站立不稳,卧地不起等神经症状,但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不同的是该病毒可致蛋鸭卵巢病变,从而导致产蛋量下降[3]。

DTMUV几乎可感染所有品种的鸭,其中对麻鸭的致病力最强,感染群主要以产蛋鸭群为主[2,10]。现有报道称,在鸡[11]、种鹅[12]和野鸭[2]体内也分离到病毒,可见其致病范围较广。关于本病的流行病学,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报道。从临床上看,一旦鸭舍中有1栏鸭发病,1~2 d内疫病可迅速扩展到整栋鸭舍,1周之内将蔓延至同一地区的其他鸭场[13]。动物试验验证,与病鸭同居的动物也可感染发病,因此推断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尤其是经呼吸道传播,采食及饮水亦有传播该病的可能[6,14]。黄病毒属大部分成员为蚊虫传播,所以也不排除DTMUV经虫媒传播的可能。但有数据显示,在北方地区秋冬季节虽然蚊虫活动较少,但仍然有大面积的DTMUVD流行。蚊虫和白蛉的飞行距离有限,疾病传播的范围也相对较小,这与短时间内大范围的疫情暴发特征不符。目前尚无蚊子体内病毒的分离和动物回归试验的报道,且病毒传播期间的温度变化与其他节肢动物传播的其他黄病毒的发病时间也不一致,所以目前该病毒不一定是以节肢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一些鸟类也有可能是传播媒介[9,15]。赵冬敏等[16]发现该病毒在种鹅中可通过鹅胚传到下一代,说明该病毒可垂直传播。

2 蛋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流行概况

在20世纪90年代就时有发生DTMUVD的报道。温立斌等[17]在1997年从石家庄、邢台等地出现产蛋下降、神经症状的康贝尔鸭子中分离到1种疑似黄病毒的有囊膜病毒,初步命名为“鸭病毒性脑炎”。2010年,该病在我国大规模暴发,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蔓延至我国绝大多数养鸭地区。滕巧泱[2]、万春和等[10]、曹贞贞等[1]相继报道了种鸭和蛋鸭产蛋量下降的病例,并从中分离到1种黄病毒。苏敬良[18]也从发病种鸭中分离出1种新型黄病毒,并将其命名为BYD病毒。起初,该病有多种命名,如鸭病毒性脑炎、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等。研究发现,导致鸭群发病的这种黄病毒在进化关系上与1955年从马来西亚库蚊中分离到的坦布苏病毒非常相近[14]。因此,2011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第一届水禽疫病防控研讨会上,将该病名称统一为“鸭坦布苏病毒病”。

2010年,DTMUVD传入江西省并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2011 年以后该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但自2015年 9月份以来,江西省的乐平市、鄱阳县、弋阳县、新建区、丰城市等蛋鸭养殖集中区相继暴发以产蛋鸭产蛋率突然大幅下降为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观察、病毒分离、分子序列测定和动物回归试验等,确定病因是DTMUV[19]。2016年3—5月,调查了江西省蛋鸭养殖密集区的南昌、九江、吉安、鹰潭、景德镇等5个地市的29个养殖场(含3个发病场),对625份采集的血清和棉拭子样品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率较高,有3个发病场均检测出DTMUV感染;26个调查场中有21个场检测出DTMUV阳性,场带毒率高达80.77%。

3 鸭坦布苏病毒病诊断方法

3.1 临床诊断

感染的产蛋鸭主要临床表现为釆食量大幅下降,严重时出现食欲废绝,产蛋率亦随之急剧下降,可由高峰期的90%~95%下降至5%~10%,发病率高达100%,死淘率为5%~15%,继发感染时死淘率可达30%。流行初期病鸭体温升高,排绿色稀粪,后期神经症状明显,表现为头颈抽搐、共济失调、双腿后伸,甚至瘫痪,严重者死亡。病鸭所产种蛋的受精率降低10%左右。病程为1~1.5个月,可自行逐渐恢复。体质好的鸭群,尤其是刚开产和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鸭群,可恢复到发病前的产蛋水平。蛋鸭恢复后期多数有一个明显的换羽过程。商品肉鸭和育成期的种鸭一般在20~40日龄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行走不稳,病鸭虽有饮食欲,但多数因饮水、釆食困难衰竭死亡,死淘率为10%~30%[1-2,10-11,20]。

3.2 病理学诊断

感染鸭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卵巢出血,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变形、萎缩、液化、破裂,严重者出现卵黄性腹膜炎,部分病鸭的输卵管内出现胶冻或干酪样物;公鸭可见睾丸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双侧减重明显,输精管萎缩。病死鸭肝脏肿大,多数颜色发黄;脾脏呈大理石样,有的极度肿大、破裂;卵泡充血、坏死、液化;心肌苍白,常见内膜出血,有的外壁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水肿、充血或出血;肠道、肾脏、胰腺、肺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脂肪变性严重,毛细胆管扩张,充满胆色素,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脾脏局部淋巴细胞减少;卵泡膜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出血,心肌纤维坏死,散在大量炎性细胞;胰腺有局灶性坏死;输卵管固有层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脑膜有炎性细胞浸润;小脑软化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大脑皮质部局部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腺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腺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1,5,10,18,21]。

3.3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病毒的分离鉴定。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适合于大规模检测等优点,是较好的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血清学方法。目前已经有学者建立了检测DTMUV的方法,但因病毒的纯化和阴性血清的制备等存在一定难度,未能得到广泛应用[22-23]。

随着DTMUV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较多检测抗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成功建立,如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式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法(RT-LAMP)、荧光定量RTPCR、核酸探针等。其中RT-PCR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也是目前主要的快速诊断方法[24-28]。

病毒分离鉴定是经典、准确、可靠的DTMUV诊断方法。在发病鸭的卵泡膜、脑、肝脏、脾脏、输卵管等病变组织均可分离到病毒,其中在卵泡膜和卵巢中最易分离到。目前常用乳鼠脑内接种法和细胞接种分离法分离病毒,但操作繁琐,试验周期长,易出现假阴性结果[10-11,29]。

4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DTMUV感染的途径目前认为是虫媒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途径。目前对于该病的预防,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到的是改善鸭的饲养环境,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减少鸭场中的蚊虫滋生现象;二是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不从疫区引进种禽和购买苗禽;三是及时对用具和设备、运输车辆、种蛋进行消毒,根据病毒对酸、乙醚及去氧胆酸盐、胰酶、热敏感的特点,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釆取可行的、有效的消毒措施;四是减少对鸭的各种应激,疫苗接种时要慎重,注意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寒保温等应对措施;五是对未发病的鸭群可饲喂高质量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以提高其抵抗力;六是对疑似病鸭应做到及时隔离,对死亡鸭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根除该病传染源,防止疾病的大面积流行[8-9,21]。

目前还没有DTMUV商品化疫苗上市,但李振华[9]报道,其研制的灭活疫苗在临床中取得了理想的保护效果。鉴于目前用于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预防的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因此研发DTMUV减毒疫苗是大势所趋。笔者用某科研院校提供的DTMUV疫苗,在开产第1天和第28天,对种鸭进行免疫,21 d后进行攻毒。对照组攻毒后第4天,产蛋率降至0,免疫组攻毒后第6天,产蛋率降至0;对照组死亡率为27.78%(5/18),免疫组为5.56%(1/18);攻毒后第17天,对照组卵巢仍严重萎缩或钙化,免疫组卵巢已基本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说明,疫苗虽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初期对产蛋量下降的影响,但是免疫过的鸭群死亡率更低,且卵巢能提前恢复正常,说明疫苗在保护鸭群抵抗病毒方面有一定效果。

该病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通常在发病早期釆用DTMUVD卵黄抗体、康复鸭血清或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从而减少死亡并防止疫情扩散。应避免盲目使用抗病毒药物,只有在鸭群出现采食不振、产蛋量突然下降、拉稀、有共济失调等症状出现时,才能使用抗病毒药,同时适当添加多维素及中药,如清温败毒散、黄苗多糖、双黄连等,对症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30];也可以适当添加抗生素药物,防止其他细菌性疾病的感染,避免在产蛋恢复的过程中因其他疾病导致产蛋再次下降。笔者在攻毒后第2天开始用复方白龙散对病鸭进行治疗,治疗组死亡率为0(0/18);第5天产蛋率降至0,但卵巢的损伤程度较轻,卵巢上仍有卵泡发育;第9天开始逐渐恢复产蛋,产蛋率为5.56%。结果表明复方白龙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降低死亡率,提前恢复产蛋,但进一步推广应用仍需要后续研究。

[1] 曹贞贞,张存,黄瑜,等.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12):3-6.

[2] 滕巧泱. 一种新的黄病毒导致蛋鸭产蛋下降及死亡[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18(6):1-4.

[3] CAO Z,ZHANG C,LIU Y,et al. Tembusu virus in ducks,China[J]. Emerg Infect Dis,2011,17(10):1873-1875.

[4] 陈桂英. 鸭坦布苏病毒病诊断方法概述[J]. 动物医学进展,2013,34(8):107-111.

[5] SU J,LI S,HU X,et al. Duck egg-drop syndrome caused by BYD virus,a new Tembusu-related flavivirus [J]. PLoS One,2011,6(3):e18106.

[6] YAN P,ZHAO Y,ZHANG X,et al. 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duck caused by a newly emerged Tembusu virus strain in mainland China[J]. Virology,2011,417(1):1-8.

[7] 吕素芳,郭广军,李峰,等. 新型鸭黄病毒病研究进展[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 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徐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2013:65-68.

[8] 陈秋英,陆新浩,刘鸿,等.鸭黄病毒病研究现状及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J]. 兽医导刊,2011(11):32-33.

[9] 李振华. 鸭黄病毒灭活油乳苗的制备及免疫效力测定[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3.

[10] 万春和,施少华,程龙飞,等. 一种引起种(蛋)鸭产蛋骤降新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6):663-666.

[11] 陈仕龙,陈少莺,王劭,等. 一种引起蛋鸡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2):170-174.

[12] 施少华,傅光华,万春和,等. 鹅源坦布苏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 中国兽医杂志,2012,12:37-40.

[13] 高凤. 鸭黄病毒BZ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鸭体内的组织学定位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14] 张大丙.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2011,33(14):37-38.

[15] 刁有祥. 一株麻雀源坦布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2012.

[16] 赵冬敏,黄欣梅,刘宇卓,等. 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垂直传播的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99-102.

[17] 温立斌,张福军,王玉然,等. 鸭病毒性脑炎(暂定)病原分离与鉴定的初步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2001,37(2):3-4.

[18] 苏敬良. 鸭的新型黄病毒BYD引起的产蛋下降综合征[J].兽医导刊,2011(4):27-29.

[19] 唐维国. 鸭坦布苏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家禽,2016,38(15):75-77.

[20] 周晓波. 鸭坦布苏病毒发病模型的建立及免疫抗体持续期的测定[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1] 于可响. 鸭坦布苏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感染性克隆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3.

[22] 姬希文,闫丽萍,颜丕熙,等. 鸭坦布苏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33(8):630-634.

[23] 施少华,傅光华,黄瑜,等. 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卵黄抗体间接方法的建立[J]. 养禽与禽病防治,2012(2):2-4.

[24] 万春和,施少华,程龙飞,等. 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1):10-12.

[25] 颜丕熙,李国新,吴晓刚,等. 应用套式 RT-PCR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11,19(3):34-37.

[26] 万春和,朱海侠,施少华,等. 鸭坦布苏病毒 SYBR Green I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兽医学报,2013,33(7):973-978.

[27] WANG Y,YUAN X,LI Y,et al. Rapid detection of newly isolated Tembusu-related Flavivirus by reversetranscription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y[J]. Virol J,2011(8):553.

[28] 高绪慧,刁有祥,唐熠,等. 探针检测鸭黄病毒的地高辛标记DNA的制备与应用[J]. 兽医大学学报,2012(4):525-528.

[29] 唐桂,运武华. 禽病原分离鉴定实验室手册 [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30] 刘弈. 湖北蛋鸭黄病毒病防治效果分析[J]. 湖北畜牧兽医,2011(5):25-26.

(责任编辑:朱迪国)

Review of Epidemiology,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in Laying Duck Farms

Gao Lin1,Huang Yezhen1,Liu Liefa1,Wu Hao1,Xie Yuping1
(Jiangx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Nanchang,Jiangxi 330029)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DTMUVD) is an important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duck industry.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data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s,the epidemic status,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good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epidemic status;diagnostic methods;control measures

S852.65

:A

:1005-944X(2017)06-0082-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4

江西省科技厅计划农业领域重点项目(20151BBF60049)

黄烨祯

猜你喜欢

鸭群产蛋病毒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蛋鸡补钙较适宜在下午
鸭群中的鸵鸟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