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蒙医治疗疾病的特点
2017-01-15关宝柱白玉华
关宝柱 白玉华 结 小
(1.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简述蒙医治疗疾病的特点
关宝柱1白玉华2*结 小2
(1.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扼要介绍了蒙医学理论、饮食疗法、起居疗法和外治疗法的特点及怎样与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展开述评,为掌握蒙医综合诊治疾病特点提供参考。
蒙医;治病特点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具本民族特色的医学。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传统医学,它为蒙古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巨大作用。蒙医是以“三根”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还包括阴阳五行、五元学说、七素及六基症学说。在蒙医药学中,治疗疾病的方法有许多种,综合起来有饮食疗法、调节起居、药物治疗和外治疗法4种,称为四施。下面仅就蒙医学理论、饮食起居疗法、药物疗法、外治疗法的特点作一简述。
1 蒙医学理论的特点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三根、七素及三秽组成[1]。三根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若三根之间、三根与七素、三秽之间保持相对动态平衡,人体则处于健康状态,各项功能得以正常运转。反之人体由于各种原因上述平衡被打破则会产生各种疾病。蒙医将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赫依、希拉、巴达干称为三根。赫依从阴阳学说角度解释具有两面性,从五元学说角度看乃属于气。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赫依推进血液运行,司理呼吸,分解食物,输送并传递精华与糟粕,增强体力;保持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醒;接种传代,支配肢体活动功能反射等作用。是希拉、巴达干二根之能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调节者,同时也是人体维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引导者。希拉从阴阳学说角度解释属阳性,从五元学说角度看乃属于火。希拉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之热能,具有产生热量、调节体温、促进消化、引起食欲和开胃进食之功效;它使人容光焕发,有雄心,主谋路;促使营养七素精华之成熟等功能。它以巴达干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巴达干从阴阳学说角度解释属阴性,从五元学说角度看乃属于水与土。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巴达干有滋生和调节体液,使身体、舌、思维活动稳定,辅助消化,滋养正精,增强意志;产生睡意,滋润皮肤,延年益寿;坚固骨关节,产生耐力等功能。并以希拉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根据赫依、希拉、巴达干的功能将它们分为调火赫依、消化希拉、腐熟巴达干等15种。七素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7种基本物质,即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精液等,为人体三根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将水谷精微再分解产生的精华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血、肉等六要素分解产生的精华,通称为滋养七精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滋养七精华反过来也滋养着七素,以保持身体发育成长及正常生命活动。七素三秽之分解与吸收以及排泄过程叫精华与糟粕的分解过程,即新陈代射过程。三秽为人体的主要排泄物,即粪、尿、汗等。总之,蒙医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阴阳五元学说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
蒙医六基症学说[2]将复杂的病因归纳分类为本致因素、专致因素、特殊因素三大类。将导致内源性疾病根源的发病本致因素赫依、希拉、巴达干及专致因素血、希拉乌素,加上外源性疾病致病根源的特殊因素黏统称为“六基症”。对所有疾病都从“六基症”的角度去加以分析研究,针对其发生、合并、蓄积等不同的变化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包括病因、病位及病性辨证。以“六基症”理论及“寒热”理论对疾病性质进行判定,以“脏腑”理论对病位进行判断。把治疗疾病方法归纳为滋养疗法和削弱法2种[3]。滋养疗法系调理热能,增强体质,同时相对地削弱赫依功能而补巴达干的一种治法。此法主要适用于老年体弱,思劳过度,营养不良,长期食用轻性而粗糙食物和生活于寒冷环境者、赫依型体质者和孕妇等。从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角度考虑,对赫依偏盛而巴达干相对减少并与希拉相搏所致的寒症均可采取滋养治法。如失血过多,长期睡眠不足,肺痨疾,妇女赫依症等。消弱法系调节热能,相对地滋补赫依,削减希拉的一种治法。此法主要使用于青壮年、身体强壮者、长期食用锐性而油腻食物和干热环境中生活者、希拉型体质者等。从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角度考虑、对血希拉偏盛而巴达干相对减少并与赫依相搏所致的热症,均可采取消弱法。如精华或糟粕不消之症,瘟疫、瘟病、血症、希拉乌素症,脑病、心病、热泻等。
2 蒙医饮食疗法的特点
蒙医饮食疗法[1][4]是蒙医临床医疗四施之首位,认为饮食能治病,也能致病。饮食为引起疾病的四大病源之首。饮食疗法的理论根据同药物一样,概括地从饮食的五元归属、味、性、效入手。在生理方面,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阴阳平衡、三根之间、三根与七素、三秽之间保持相对动态平衡,无不以饮食中合理的味、性、效所保障;在病理方面,由于饮食失调,致使三根之间、三根与七素、三秽之间失衡,是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和产生病变的根本所在。而且,就人体的功能及结构而言,无论是它的先天或后天性的自身存在以及运动所依赖的最重要的物质能源基础,也正是饮食精华。人体内的三根之间保持相对动态平衡在每昼夜和全年的各季中,均以“聚、动、息”的周期运动形式循环往复,带来人体正常体能的季节性变化。蒙医学认为一切内科疾病的根源为不消症,它是由过食生冷、油腻、变质、不易消化、不适及不习惯的饮食所致,即首先病及人体消化系统,倘若治疗不及时或误诊,便会酿成各种疑难病症。蒙医对患者施外治疗法时,施治前后对患者在饮食方面的要求也很严格,可谓是饮食、外治两种疗法的并用。
3 蒙医起居疗法的特点
起居疗法[1][4]是蒙医临床医疗四施之一。蒙医在防治疾病方面,非常重视1年四季的季节性变化,同时将1年分为每2个月为一季的1年六季之说,这就是在蒙医学中所说的六时起居,对于人体受自然界时序的变化,而做出相应适应措施。如夏季天空多云,阴雨潮湿,居住之所不可过凉,而以温和的房间为宜。秋季时节,由于夏季之凉,至秋季温热时人体受阳光之曝晒,致使雨季蓄积的希拉,将于秋季发作,因而宜穿着含有冰片、松香等香气衣服,室内喷晒清凉香水,宁静憩息。冬季气候寒冷,昼短夜长,除注意增加饮食外,应保持温暖、着新皮衣、经常穿靴鞋,当进行热敷、晒太阳、烤火炉,生活起居做好防寒措施,才能保持健康。还应注意勿过饥、勿过渴、勿忍呕、勿憋住喷嚏及呵欠,呼吸要自然,睡眠要充足,痰及唾液均宜及时吐出,及时排便等等。在临床治疗疾病时首选饮食疗法,不成则施起居疗法,如赫依病的行为疗法中,要求病人应避免空腹劳动、房事过度、睡眠缺失、寒风吹袭、强忍二便、言语过多、悲伤、哭泣、愁苦、过分恐惧等;居室环境应温暖而幽静,光线不宜过强,衣着须温暖,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应由知心亲友陪护,消除精神刺激,消除忧愁,保持平静的心境,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希拉病患者宜住阴凉处,需安心休息;巴达干病患者则宜适当活动,需暖热的居住环境。对赫依、希拉、巴达干由其中二者三者齐发的“并病”及“合病”,也需要对症辨证地调节之。执行上述起居调节,则可对赫依、希拉、巴达干病达到治疗的效果,反之,也能成为导致赫依、希拉、巴达干病的致病因素。
4 蒙医药物治疗的特点
药物疗法是蒙医临床医疗四施之重要内容,蒙药包括方剂和单味药,蒙药方剂是由多种药物配成的成药,这些成药是运用蒙医理论加工制成的,蒙药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植物药为主,这些蒙药的绝大多数以天然野生药物的生药部分入药,不经过药品工业企业的加工和化学合成,基本以其自然成分入药,其中个别矿物药、珍宝类药需进行炮制加工解毒将原料药除去杂质筛选之后研成汤剂、散剂、丸剂、膏剂、油制剂、灰剂、酒剂、熏剂和导泻剂等10多种剂型,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病规律而加减变更配方。
蒙医临床用药注重择时疗法,根据病症的生息活动规律,一般采用早、午、晚3个时辰给药的方法。这3个时辰被称为早晨为“赫依”时间,中午为“希拉”时间,晚上为“巴达干”时间。“赫依”为偏凉“希拉”为偏热,“巴达干”为偏寒。根据上述3个时辰的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用三种不同的药物,如早上用偏热的药,中午给偏凉的药,晚上给偏温的药。这样的给药方法顺应了人的生物钟原理与自然时间的关系。所以药物到体内所起的作用与人体抗病作用在时间上恰好吻合。另外,若疾病在身体上部者药物宜饭后服;疾病在身体下部者药物宜饭前服;疾病在身体中部者药物宜与饭一起服用等10余种传统服药法。
5 蒙医传统疗法的特点
蒙医传统疗法[5]为蒙医临床医疗四施之一,是蒙古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饮食穿戴的特点创立的独特传统疗法,其具体方法很多,如放血疗法、灸疗法、油脂疗法、浸浴疗法、穿刺疗法、罨敷疗法、涂擦疗法、小儿“巴日乎”疗法、婴儿“朝热拉乎”疗法、小儿“缚浴”疗法、掐捏疗法、针刺疗法、推拿疗法、铜罐疗法、喷酒按摩疗法、震动复位疗法、拔罐疗法、药熏疗法、贴敷疗法、催吐疗法、尼如哈疗法、泻药疗法、色布苏疗法、盐-沙疗法及排汗疗法等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是经过医生辨证观察,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疗法将病魔从身体表面驱除之法。将外治疗法分为熏、浸、涂等柔和外治法;针灸、放血、熨等粗重外治法和裂、切、引、拔等猛烈外治法。另外泻药、吐药、鼻药、缓导剂等亦属外治疗法,并按季节应用,如秋季属希拉,宜用泻法;春季属巴达干,宜用吐法;夏季属赫依,则须用轻导泻灌肠为宜。治疗赫依病采用涂抹清油法;治疗希拉病用发汗、放血、罨浴之法;治疗巴达干病则用熏蒸、火灸之法。
总之,蒙医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势之轻重,选择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疗法之顺序予以应用。即临床上首选饮食疗法,不成则施起居疗法,再不成则施药物疗法,仍不成则施外治疗法。这是传统蒙医经过长时期的临床治疗实践中积累的整体综合调整疗法的特点和优势。
[1]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42,273
[2]巴·吉格木德.蒙医学基础理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82-214.
[3]高等医药院校蒙医教材编审委员会.蒙医治疗原则和方法[M].赤峰: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76-82.
[4]敖力佈.蒙医克疾四素[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2.
[5]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12.
关宝柱,(1962-),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蒙西医结合诊治内科疾病。E-mail:13080208296@163.com
*通讯作者:白玉华,(1962-),女,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蒙西医结合诊治小儿内科疾病。E-mail:baiyuhua_006@163.com
R291.2
B
1006-6810(2017)09-0057-03
2017年7月26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