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部骨折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7-01-15任变琴王巧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期
关键词:髋部内皮入院

任变琴 王巧莲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髋部骨折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任变琴 王巧莲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髋部骨折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髋部骨折患者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发人群,骨折后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延误了手术时间,而且血栓形成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额外负担,如不及时防治,栓子一旦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髋部骨折后早期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笔者对所在科室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88例髋部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13例患者(发生率14.8%)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并将防范措施应用于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88例髋部骨折患者,仅有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较前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10月我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49例;年龄最大101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8.7岁;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9例。其中早期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3例,8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实验室检查D-2聚体均高于正常范围,13例患者血栓形成时下肢均无临床症状,均为住院后5~7 d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并确诊。

将我科2015年1月—11月住院的88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51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6例。其年龄、性别、骨折部位与2014年2月—10月我科收治的88例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原因分析

Virchow提出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全世界学者所公认。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者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1]。

1.髋部骨折后躯体及患肢活动严重受限,下肢活动明显减少,致血流缓慢。

2.创伤可能干扰凝血因子致高凝状态,同时原发损伤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创伤后血小板集聚增强及血容量丢失,而致血液黏稠,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而高能量损伤的髋部骨折更增加了这种风险[2]。

3.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是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加上骨折后卧床,骨折创伤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抗凝血因子减少,造成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均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4.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性疾病是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髋部骨折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内皮功能损害性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性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5.创伤性骨折后出血而未及时输血补液,造成血容量不足导致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

6.创伤后患者食欲减退,进食少,同时饮水减少,会导致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7.医护健康宣教不到位,有的医护人员只重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而忽略骨折早期血栓形成的预防,致患者及家属知识缺乏,没有对早期下肢血栓形成的预防引起足够重视,早期功能锻炼不到位,导致下肢血流缓慢。

8.少数患者遵医行为差。不适当的抬高患肢,致下肢静脉回流缓慢;不积极配合功能锻炼,甚至长时间久坐导致下肢远侧的静脉处于高压与瘀血状态。

9.不规范的患肢护理操作。如患侧下肢输液及股动脉、静脉采血等均可使血栓形成的风险性增加。

护理措施及对策

针对以上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经过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分析讨论、查资料,提出以下护理措施,并应用于2015年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

1.入院评估。首先医护人员对髋部骨折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从思想上应引起足够重视,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从患者入院即开始。认真评估每一位患者,凡年龄大于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性疾病之一及严重吸烟史、肥胖者均列入高危防护人群[2]。

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知识的讲解,尤其是血栓发生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促进患者遵医行为,医护患共同参与血栓的预防。

3.药物预防。入院当日即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制剂,减少血液凝集;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降低血液黏稠度;纠正脱水,维持足够血容量。尽量避免无指征应用止血药,不宜输入大量高渗葡萄糖。

4.饮食指导。如无特殊禁忌,一般不主张患者禁食,鼓励并指导患者多饮水,进食低脂肪、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番茄、芹菜、海带、草莓等,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吡嗪,它可使血小板下降50%以下,有利于血液稀释,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禁止饮酒、吸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

5.体位干预。将患者患肢抬高20°~30°,不要在腘窝下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如为了使膝关节屈曲,习惯在腘窝垫硬枕,或为抬高下肢单独在小腿下垫枕,都是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

6.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因髋部骨折大多为老年患者,活动受限,所以同时要取得家属的配合支持,使其共同参与患者的功能锻炼。入院当日指导患者行足踝的主动环转、屈伸活动,以每分钟30圈的速度旋转和最大范围背伸和跖屈活动,行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增强肌泵功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如不能配合的患者,可采用向心性按摩双下肢,足踝被动环转运动,每次20 min,2 h/次。

7.规范护理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患肢护理操作。静脉穿刺避免选择下肢,避免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患肢同一静脉、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以减少局部静脉血管壁的损伤和远端血管的损伤。

结果

对观察组88例患者入院后进行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经采取以上护理措施后,仅有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两例患者年龄均在80岁以上,且均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1例还合并有脑梗病史。经溶栓治疗后,1例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由原来的14.8%降至2.3%,效果显著。

讨论

1.髋部骨折多为老年患者,入院应认真、全面评估每位患者,年龄大于60岁,合并有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性疾病,化验D-2聚体指标高于正常指标的患者要引起足够重视,列为高危预防人群,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2.预见性护理强调的是主动护理,入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指导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3.髋部骨折早期血栓形成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容易被忽略。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明确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超过数天。所以对于高危患者在入院后1~3 d内及术前一定要尽早检测D-2聚体及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以免漏诊,增加患者手术及术后风险。

髋部骨折患者为下肢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对于早期静脉血栓的形成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诊断率、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严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660.

[2]候国进,周方,姬洪全,等.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8):690.

[3]陈月姝,曾小贞,梁静.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8-59.

2016-03-14)

猜你喜欢

髋部内皮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