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7-01-15赵映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罗哌躁动卡因

赵映辉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鞍山 114001)

食管癌临床上属于一种较大创伤的开胸手术,在全麻手术恢复期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躁动等应激反应。研究证实术后疼痛是导致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1],一般考虑采用镇痛类药物来减轻不良反应,但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于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地佐辛麻醉,47例)和联合组(罗哌卡因浸润联合地佐辛麻醉,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和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指征[2]。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6.79±4.10)岁;联合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7.26±4.8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患者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予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随后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丙泊酚静脉输注进行麻醉维持,并根据患者指标变化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对照组切皮前予以20 mL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手术结束前半小时予以地佐辛10 mg注射;联合组则在切皮前10 min予以0.5%罗哌卡因20 mL浸润麻醉,并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予以地佐辛10 mg注射。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丙泊酚,并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予以阿托品0.5 mg静注,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阻滞肌松药残留。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判定麻醉效果。参照相关文献[3]评价全麻恢复期躁动程度,若吸痰刺激时存在反应且可听到间断呻吟,判定为轻度躁动;若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仍出现呻吟,且要求医务人员按压固定上肢,判定为中度躁动;若出现大声喊叫且需同时按压固定四肢,则视为重度躁动,总躁动率=轻度率+中度率+重度躁动率。同时统计高血压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麻醉效果对比:联合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9.32±1.89)min、拔管时间(14.58±3.2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86±2.50)min、(23.58±3.08)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13.76,P<0.05)。联合组患者丙泊酚用量(880.68±47.50)mg少于对照组(976.84±42.25)m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P<0.05)。

2.2 两组术后躁动、高血压发生率对比:两组均未出现重度躁动。联合组患者轻度躁动3例,中度躁动2例,发生高血压1例。对照组轻度躁动5例,中度躁动6例,发生高血压6例。联合组出现术后躁动10.64%低于对照组的23.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联合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2.13%较对照组12.77%下降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

3 讨 论

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性较大和术后易出现剧烈疼痛的特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发生率高。同时,由于疼痛等原因出现躁动,导致预后不佳。本研究显示,联合组有相对较少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各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由于罗哌卡因早期给药后可发挥显著效果,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罗哌卡因的起效速度较快,且药代动力学实验证实,罗哌卡因给药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运动能力。有学者指出[4],应激反应过度会致使患者的机体生理储备显著下降,也会对其心理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本次研究还发现,联合组的术后躁动率和高血压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与杨瑞等人[5]的观点基本一致。故认为,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注射的麻醉方案,能够很好地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风险,且其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地佐辛单一药物麻醉的效果。

地佐辛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阻滞剂,其镇痛效果与阿片类药物差别不大,但地佐辛没有常见阿片类药物所带来的机体依赖问题和耐药性的问题,且不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或胃肠道消化系统功能产生其他明显反应,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更有利条件。而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物,能够通过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抑制钠离子通道,从而帮助阻断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且罗哌卡因还能发挥良好的运动阻滞效果,具有麻醉、镇痛的双重功效;还有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显示,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均相对更低,安全性高[6]。二者联合使用,罗哌卡因由于其长效性,故提前给药,且在手术前半小时加用地佐辛,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麻醉药物血药浓度,且二者不会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时,应注意到罗哌卡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具有双向性的,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可发挥抑制和兴奋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麻醉时需注意考虑用量,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用量和药物浓度,进一步确保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予以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意义和价值。

[1] 张佣来,沙蕊,刘晶宇,等.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2):139-143.

[2] 梁华,王立文,杨换杰,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4):273-275.

[3] 肖敬波,王胜斌,徐四七,等.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0,30(12):14-16.

[4] 王丙海.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896-898.

[5] 杨瑞,晁花绒,秦秦,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肺、循环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1-382.

[6] 高攀.食管癌手术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6):631-633.

猜你喜欢

罗哌躁动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道路躁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