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5王泽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汀组艾司西帕罗西

王泽东

(丹东市第三医院药局,辽宁 丹东 118000)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泽东

(丹东市第三医院药局,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各49例,艾司西酞普兰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的HAMA总分分别为(9.68±1.24)分、(9.69±1.26)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HAM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的HAMD总分分别为(12.52±2.35)分、(12.54±2.41)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帕罗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经χ2检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老年性抑郁症

老年人群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极易造成患者自杀、精神障碍等后果。本研究中为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老年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癫痫患者、双向情感障碍者、自杀倾向者、药物禁忌证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各49例,艾司西酞普兰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60~80岁,平均(66.36±2.28)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8.86±2.26)个月。帕罗西汀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3±2.34)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8.75±2.31)个月。经t检验及χ2检验,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艾司西酞普兰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剂量,最大治疗剂量控制在10 mg/d。帕罗西汀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每日20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剂量,最大治疗剂量控制在60 mg/d,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周。

1.3 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A总分≥29分,焦虑严重;≥21分,焦虑明显;≥14分,焦虑较轻;≥7分,可能有焦虑症状;<7分,无焦虑症状。HAMD总分>35分,为重度抑郁;>20分,可能为轻或中等度的抑郁;<8分,无抑郁症状。同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的HAMA总分分别为(9.68±1.24)分、(9.69±1.26)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HAM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的HAMD总分分别为(12.52±2.35)分、(12.54±2.41)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帕罗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经χ2检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排尿困难、便秘、心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

3 讨 论

抑郁症是当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第四大类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是国际公认的一种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我国的抑郁症发病率约为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城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发病率,且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最高[1]。有研究显示,若不及时有效治疗老年抑郁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等危险性行为,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常见药物,帕罗西汀为单异构体,可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受到限制。艾司西酞普兰属于西酞普兰的左旋异构体,可高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且其不良反应也较少[3]。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HAMA总分、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结果表明,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1] 付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67-68.

[2] 张谦.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45-46.

[3] 陈良银.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29.

R749.4+1

B

1671-8194(2017)32-0051-01

猜你喜欢

汀组艾司西帕罗西
N-甲基帕罗西汀脱N-甲基的催化剂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Δ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帕罗西汀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