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城地区黄牛改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7-01-15巴合提贺纳亚提胡祥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塔城地区品种改良黄牛

巴合提·贺纳亚提 胡祥

(新疆塔城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834700)

塔城地区黄牛改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巴合提·贺纳亚提 胡祥

(新疆塔城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834700)

本文阐述塔城地区黄牛改良的历史及现状,总结塔城地区黄牛改良的做法及经验,并指出塔城地区在黄牛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黄牛改良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黄牛改良的相关建议,为塔城地区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塔城地区;黄牛改良;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辖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其中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牧业县,塔城市、额敏县是半农半牧县,乌苏市、沙湾县是农业县,总面积10.54万km2。全区共有天然草场0.071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4%,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72.04万hm2[1]。畜牧业是塔城地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畜禽资源丰富,有新疆褐牛、新吉细毛羊、巴什拜羊、新疆飞鹅等优良畜禽品种。截至2016年年初,全区牲畜存栏量有488.20万头 (只),羊401.77万头只,牛48.40万头。

1 塔城地区黄牛改良现状

在1953年之前,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原地区从原苏联引进了阿拉托乌、科斯特洛姆牛对当地哈萨克黄牛实行改良,后代杂种个体大、耐力强,旧称“塔城牛”,1979年统一定名为“新疆褐牛”。塔城地区黄牛有计划的改良工作始于1953年,先后引人阿拉托乌、科斯托洛姆、西门塔尔、瑞士褐牛等品种作为父本,主要采用级进杂交方式开展黄牛改良。由于缺乏改良方向和品种区域布局,在引进及改良方向上走了弯路,直到1972年牛的改良方向确定下来,即草原牧区以兼用型新疆褐牛为主,城郊区、农区以奶用牛为主,才使塔城地区黄牛改良初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2]。70年代中后期塔城地区积极推广黄牛冷配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使黄牛改良比例逐年提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截至2016年年初,全区牛存栏48.40万头,新疆褐牛14.07万头,黑白花奶牛12.55万头,西门塔尔牛4.65万头,良种及改良牛11.12万头,改良比例达87.58%。

1.1 新疆褐牛

新疆褐牛属于乳肉兼用品种,主产于新疆伊犁和塔城地区。早在1935~1936年间,伊犁和塔城地区就曾引用瑞士褐牛与当地哈萨克牛杂交。1951~1956年间,又先后从原苏联引进几批含有瑞士褐牛血统的阿拉塔乌牛和少量的科斯特罗姆牛继续进行改良。1977年和1980年又先后从原西德和奥地利引入三批瑞士褐牛,这对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新疆褐牛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3]。历经半个世纪的选育,1983年通过新疆畜牧厅组织鉴定,批准为乳肉兼用新品种。

塔城地区现有新疆褐牛14.07万头,其中塔城市2.29万头,额敏县4.74万头,乌苏市1.59万头,沙湾县0.89万头,裕民县1.68万头,和丰县1.73万头,托里县1.15万头。因为新疆褐牛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非常适合草原放牧,所以塔城地区的新疆褐牛主要分布在牧区。由于牧区牲畜分散、交通不便,给品种改良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近年来基层领导重视不够等原因,塔城地区新疆褐牛一是群体生产性能总体较低,产奶量整体不高、屠宰率不高;二是种牛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偏远牧区甚至出现土牛倒改情况;三是牧民受传统放牧方式的影响,没有树立养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的理念,不算养殖经济收益,不去分析比较改良牛和土种牛价格差距,盲目饲养。

1.2 中国荷斯坦牛

60年代,随着畜牧业及农垦事业的发展,新疆不少地区相继从北京、上海、东北等地引入黑白花母牛 (1992年正式更名中国荷斯坦牛),经过几十年风土驯化和饲养证明,中国荷斯坦牛的纯种及杂种后代均表现出对新疆自然条件的良好适应,并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4]。自1990年以来,通过人工授精改良培育出高代中国荷斯坦牛杂种,还通过政府扶持补贴从石河子市及昌吉等地区引进的纯种和高代杂种中国荷斯坦牛。全区现有荷斯坦牛12.55万头,其中塔城市3.08万头,乌苏市1.39万头,沙湾县6.69万头,额敏、托里、裕民、和丰等四县合计在1.4万头左右。黑白花奶牛在塔城地区主要分布在沙湾县、塔城市、郊区及农区饲养。相对于牧区,由于奶牛在郊区及农区饲养,更有利于开展品种改良工作。目前,塔城地区在奶牛品种改良中存在如下不足:一是饲料搭配不合理,一些奶牛养殖户在饲料搭配的品种单一,不注重科学比例搭配,选用的饲料都是粗饲料,例如青贮饲料或是粉碎的干麦草,忽视给奶牛喂食微量元素;二是忽视圈舍环境卫生。目前大多数的养殖户不注重奶牛圈舍的卫生环境,圈舍卫生不达标会造成奶牛发生疾病,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2 黄牛改良的做法及经验

2.1 联合育种工作广泛开展

基层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农牧养殖户参与育种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由高校、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牵头,成立了基地、养殖大户参与的畜禽联合育种组织,采取统一育种目标,统一鉴定出场的方式,积极推进民间选种选育工作开展,加快改良进程,缓解供种能力不足的矛盾。新疆褐牛在培育过程中,先后制定新疆褐牛的鉴定标准、育种计划、品种归属办法,并成立了育种协作组,育种协作组对新疆褐牛的育成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额敏县也木勒白羊选育也是一个很好的联合育种例子。

2.2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牲畜品种改良进程

畜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能否保持活力的关键。在60多年的品种改良工作中,良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优质种公牛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增加,良种覆盖面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品种改良进程。

2.3 大力开展品种改良宣传,加强差别化培训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抛掉陈旧的、不科学的养殖观念,转变养殖观念,科学养畜,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工作和畜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培训的对象是面向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的内容也不同,差别化培训。培训领导干部主要是为品种改良提供组织协调保证,使农牧民将发情母牛集中到冷配点,方便冷配工作顺利开展;培训技术人员是为保证人工授精质量,配的上;培训农牧民是为了转变其传统养殖观念,使他们掌握发情诊断、孕期的饲养管理、预产期及疾病治疗等知识,补齐农牧民的知识“短板”。

3 塔城地区黄牛改良存在问题

塔城地区是新疆畜牧业重要生产基地,而畜牧业是塔城区传统产业。虽然塔城地区畜牧业品种改良在过去6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塔城地区畜牧业品种改良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制约品种改良发展的问题。

3.1 品种改良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组织协调不到位

一些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对品种改良工作重视不够,对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停留在过去单一的杂交改良的狭隘认识上,存在着“重引进、轻利用”的误区,错误地认为“品种改良就是要淘汰生产性能低的地方品种,发展生产性能高的外来品种”,只顾短期效益,忽视选育,忽视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利用,致使许多地方品种资源处于濒危状态。部分基层领导对品种改良工作组织不力,劣质土种公牛去势不彻底,冷配种档案不健全,致使改良任务不能按期完成。

3.2 牧民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干部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牧民长期生产生活在偏远的牧区,受教育、文化条件的限制,造成牧民相对文化培训不够,生产技能差。其次,干部的业务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老化,技术水平和实践技能较差,难以满足基层技术服务的需要。再次,干部及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基层畜牧工作环境艰苦,政治待遇得不到重视,物质待遇又低,许多从事畜牧业工作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到基层从事畜牧业工作,特别是聘用防疫和品改人员没有指标,身兼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服务双重工作,报酬不高,交通工具无法解决,地方无力配套补助资金,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连人员都不稳定,更不用谈提高其技术服务水平。

3.3 培训只重形式不重实效

目前,塔城地区畜牧养殖模式主要是技术人员指导,农牧民自主操作的模式。由于牧民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慢,综合素质差,如果培训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农牧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操作不到位、对先进管理和养殖技术掌握不全面等问题,从而使母畜的繁殖率较低,挫伤了农牧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品种改良效果。

3.4 经费不足

为了加快“三农”的发展进程,相关政府部门虽然加大了对优良品种改良的经费补贴力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以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牲畜改良基础设施不全和冷配物资供应不足,大大降低了技术人员品种改良工作的积极性。

3.5 季节性品种改良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激励机制

以乌苏市和和丰县为例,牲畜在每年5~8月 (发情高峰期)外出放牧,各项品改措施难以实施,大畜品种改良只能在农区实行圈养的少量畜群中开展,在牧区,大量待品改的放牧畜群地处偏远,车辆无法到达,对牧区进行大规模品种改良激励措施没有,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偏远牧区土种劣质种公牛大量存在,导致品种改良工作进度缓慢。

3.6 饲养条件差,重育肥轻繁育现象严重

目前,大多数的农牧民饲养条件简陋、圈舍保温性能差,不注重圈舍的卫生环境。与母畜的繁育相比,牛羊的育肥效率更高、周期更短、收益更高,因此,养殖者都倾向于牛羊的育肥而忽视了母畜的繁育工作,使得母畜保种繁育主要在种畜场开展,推广品种改良进程减慢。

4 塔城地区黄牛改良发展建议

4.1 领导重视,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能否取得成效,领导重视是关键,尤其是一把手领导重视,能够为品种改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地区行署与各县市签订畜牧业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各县市再与辖区内各乡 (镇)场签订畜牧业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将改良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使得“责、权、利”挂钩,同时,把牲畜品种改良作为干部考核评比的内容之一,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把塔城是新疆畜牧业重要生产基地这张名片做大做强。

4.2 创新体制,提高待遇,提供人才和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提高基层从事畜牧业工作的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对在品种改良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或给予重奖,吸引热爱畜牧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畜牧业工作。二是建议国家提高对聘用人员的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解决“五金”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基层没有编制的品种改良员和防疫员,他们身兼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服务双重工作,理应提高待遇。同时,建议适当扩编,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逐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需求。

4.3 继续加强宣传和差异别化培训工作

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鼓励他们运用“良种、良法、良料、良舍”饲养牲畜,接受畜牧新技术、新应用。各级政府要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能力,业务部门增强技术队伍建设,增强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冷配人员要持证上岗,确保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建议由地区畜牧局为每个县培训5名技术熟练高级输精技术人员,这些高级输精技术人员巡回到本县各乡镇场进行培训,每名高级输精技术人员每年培训20~40名技术员,再由技术员深入到村队、牧场培训农牧民,每名技术员每年培训100~200名农牧民,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由技术员和农牧民共同开展黄牛改良冷配工作。

4.4 加大品种改良资金投入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牲畜品种改良是一项技术性强、难度大的长期性工作,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便无法保证其顺利进行,要继续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的原则,摒除凡事依赖国家的“等、靠、要”的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采取多渠道筹资用于品种改良,要加强冷配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先行试点,在夏牧场选定一定规模草场进行围栏,围栏后草场作为品种改良的固定冷配点,逐渐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加以普及,尽可能地扩大冷配覆盖面,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牲畜分布状况、草场状况分别设立固定冷配点或流动冷配点,在条件允许的区域要坚持搞冷配,在不具备冷配条件的偏远山区,加大不合格种公牛的去势力度,杜绝用土种或杂种牛自交,必须采用低温解冻细管冻精技术,推广普及良种冻精。低温解冻细管冻精技术的解冻温度在12~14℃,相对于快速解冻法40℃,低温解冻法有如下优点:运输保存时间延长,快速解冻后要求立即输精,保存时间过长有可能降低受胎率,而低温解冻后6~8h可以用来输精,而且受胎率不会受到影响,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没有优秀活体种公牛的偏远牧区;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由于解冻温度较低,低于精子体内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延长精子存活时间。

4.5 加大政府对品种改良补贴力度

目前,经费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品种改良的补贴力度,对从事品种改良的企业和个人在给与补贴的同时还要给予优惠减免,比如减免税收,提高相关企业加大品种改良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还要增加多元化的补贴形式,除传统的直接经费补贴外,还可采取种草补贴、运输补贴等,从而加大相关企业和畜牧养殖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快品种改良的步伐。

4.6 加强科技推广,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一是投人引导性补助资金。提高良种畜的补助标准,扩大良种畜的补助范围,提高牧民参与品种改良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力度,解决畜牧业技术推广缓慢,饲养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凡是长草短喂、大畜冷配、“三贮一化”等常规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的,特别是带头推广畜牧新技术的,建议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

4.7 在关键节点加大对品种改良工作的督查力度

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加以纠正解决,防止出现更大的问题。在每年的5~8月份,这时牧草丰富,母牛的膘情好,发情自然明显,是开展冷配工作的黄金时期,此时畜牧部门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技术人员能按时开展工作。同时,在次年的产犊期也是督导检查的一个关键节点,不能放松。

总之,品种改良是使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畜牧工作者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技能,转变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塔城地区的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和技术保障,努力开创塔城地区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的新局面。

[1]贾林·托乎达哈孜,周生仁,刘杰.塔城地区“三牧”发展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1(2):7-10.

[2]李建华.搭城地区新疆褐牛发展现状及生产性能[J].农村科技,2006(8):80-81.

[3]吴蓬春.新疆揭牛[J].新疆农业科学,1992(5):228-229.

[4]新疆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写委员会.新疆家畜家禽品种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74.

巴合提·贺纳亚提 (1963-),男,新疆塔城市人,高级畜牧师,从事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塔城地区品种改良黄牛
牛品种改良现状与对策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制作泥巴黄牛
塔城地区皮棉公检量突破30万t
论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族音乐的美学价值
浅谈贵港市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经验
浅谈塔城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