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封闭在蜂蛰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7-01-15田元
田 元
(重庆市北碚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0712)
局麻药封闭在蜂蛰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田 元
(重庆市北碚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0712)
目的 早期快速局部处理蜂蜇伤对患者症状缓解和毒素排除具有积极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蜂蛰伤40例病例,年龄在30~80岁,全部到医院第一时间采用局麻药局部封闭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全部治疗效果满意,35例门诊治疗1次回家,5例蜂群蜇伤治疗3~4 d回家,随访无异常及其他不适。结论 局麻药封闭治疗蜂蜇伤的局部处理对中和毒素,减轻过敏症状、应激反应和伤口止痛缓解症状效果都是确切的安全的,实施应用简单方便。
蜂蜇伤;利多卡因;封闭治疗
生活中常见小型毒虫毒物,重庆本地区毒虫蛰伤刺伤人群事件时有发生,尤其以蜂蛰伤常见多见,蜂毒属于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主要是生物胺类(组胺,5-羟色胺,血清毒),酶类(磷脂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类其中蜂毒肽占蜂毒干重50%),蜂毒可被氧化酶类和氧化物所破坏,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相应损伤血清抗毒制剂,一旦被蜂蛰伤刺伤,皮损处红肿疼痛麻痒不适,特别是工作和生活中遭遇蜂群,裸露皮肤全部受伤,剧烈疼痛,毒素蛋白侵袭局部随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蔓延至全身并伴随肝肾心脏等器官损害,患者因社会因素及强烈疼痛而恐惧,情绪紧张失控,极有可能导致疼痛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1],甚至死亡。早期缓解甚至消除患者不适症状,减少毒素的进入及快速清除排除,为减轻应激反应和全面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及时处理尤为重要。现总结我院40例蜂蛰伤病例,从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几个方面探讨局麻药封闭疗法应用后的转归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40例蜂蛰伤病例。30例为黄蜂蛰伤,10例为蜜蜂蛰伤,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0~80岁。所有患者无论蜇伤时间长短,到院后立即清洗蛰伤点(黄蜂用弱酸性液体清洗,蜜蜂用弱碱性液体清洗[1-2],如果蜇伤部位为头部且点数较多,建议男性患者剃头方便治疗)消毒,可见皮损点均有红肿,高于皮肤表面,皮损在10点以下,即刻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0.25布比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5 mg+胰蛋白酶2000~6000 U 4~20 mL各蜇伤点周围做浸润注射,或者肿胀部位上方做环状封闭,如病情需要可重复注射。如无胰蛋白酶可用糜蛋白酶替代;10点以上者除局部蛰伤点位注射外,加0.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全身静脉封闭[3]。处理完毕后常规祛毒,激素抗过敏碱化尿液以及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等对症支持综合治疗。
2 结 果
40例患者中其中门诊治疗35例,即刻止痛,心情放松,对症处理完后带药回家,未复诊;住院治疗5例,均为蜂群全身大面积蛰伤,封闭治疗后即感疼痛减轻,半小时缓解,2 h后疼痛麻痒消失,恐惧感消失,积极配合治疗,1+天后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检查值均有偏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每天复查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检查,检测值偏高的指标逐日下降,临床症状无特别不适,治疗3~4 d出院。全部病例无疼痛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发生,以1周为单位门诊随访,连续4周,无病情反复加重情况,无任何后遗症,其中1周后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检测值均已恢复正常。
3 讨 论
蜂蛰伤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与所接受毒液量的多少和患者是否过敏以及蜇刺伤部位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继之出现触痛、痒感和红肿,这些症状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如被群蜂蜇伤,症状多较严重,特别蜇伤部位为头、颈、胸部或上下肢。全身可出现荨麻疹,剧痒;如果患者对蜂毒过敏,即使单一蜂蜇伤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和哮喘,腹部不适,呕吐及眩晕。这些症状可在数小时内消退或持续数周,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有的还可以发生血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以至死亡[4]。蜂蜇伤的治疗原则有:①局部处理,吸出毒汁,祛除毒素。②治疗过敏反应,加快毒素排除。③防治休克,对症支持等综合处理。蜂蛰伤均为急诊急症,自行处理效果差,患者大多非常恐惧,特别是蜂群蛰伤时,患者立即疼痛难忍,有捶胸顿足,也有嚎啕大哭者,应激反应强烈,如何快速解决疼痛麻痒等即时不适症状,安抚患者痛苦不堪的情绪,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取得患者信任配合治疗肯定为首要突出问题。局部疼痛明显者一般选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1%盐酸吐根碱注射液,3%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蜇伤处皮下注射止痛消肿[4]。封闭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它可以阻断恶性刺激的传导,恢复机体的正常防御和调节功能,保护神经系统,兴奋神经营养功能。我们采用的封闭治疗组方综合考虑中毒的病理生理,其中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局麻浓度为0.25%~2%,极少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极为罕见,起效快,基本立即止痛,维持时间在90~120 min,加上同为酰胺类的布比卡因,不但减少局麻药中毒机会,且作用时间可延长至120~240 min以上[5],地塞米松抗炎抗毒抗过敏,胰蛋白酶为蛋白质水解酶,有分解肽链作用,用于创面或局部炎症,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加快愈合[6],联合应用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通过对局麻药封闭治疗蜂蛰伤的应用观察,不但能及时妥善处理毒素源,阻止毒素在体内的扩散吸收从而减轻症状,干预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的伤害,从而全面缓解症状而且费用少,1~4 d患者即痊愈,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获得良好效果。个人认为,利多卡因不做皮试,且效能高,和布比卡因配合作用时间长,在封闭治疗中优于普鲁卡因。部分患者可能出血头昏,恶心,面色苍白及冷汗淋漓、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不排除药物及毒素致敏情况,需密切观察。蜂蜇伤主要重在预防,积极治疗,预后是比较良好的。
[1] 吴孟超,吴孟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0-106.
[2] 王汉斌,杜萌.毒蜂蜇伤的预防与救治[J].中国医刊,2006,41(4): 9-11.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
[4] 张中印,王运兵.人体蜂毒过敏和中毒急救[J].中国养蜂,2004,55 (3):23-24.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9-632.
[6]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83-784.
R646
B
1671-8194(2017)07-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