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在病畜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2017-01-15程越山
程越山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畜牧兽医局,733100)
胃气在病畜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程越山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畜牧兽医局,733100)
中兽医临床治疗十分重视顾护病畜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脾胃为“后天之本”,临床上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调理脾胃气机,令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六腑通利是祛邪愈病总钥。
1 胃气在病畜治疗中的应用
1.1 治胃大法以和降为顺: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气机升降有序,乃为常态。故胃气以下行为顺,通降为和,其病理表现则是胃气失和、胃气上逆。肝胆之气犯胃能致胃气上逆;家畜痰饮瘀血宿食犯胃可使胃失和降;家畜内生寒湿火热燥邪犯胃可致胃气失和。此皆胃中冲和之气受到影响,不能承顺下行之故。所以胃之治疗大法宜在清除病因的原则下密切配合“和胃降逆行气”是属正途,用药诸如厚朴、半夏、砂仁、木香、陈皮、青皮、枳壳、郁金之属,皆可随证选用,使胃气恢复和降,承顺下行的正常功能。
1.2 选方用药以柔润为宜:胃属阳土,喜润恶燥,故家畜胃病选方用药必须牢牢把握其 “喜润恶燥”的生理特性,用药以柔润生津养阴为主。胃喜柔润,得阴则安,此治胃之关键。如中兽医治疗阳明胃热炽盛的白虎汤,方中有石膏、知母之清热生津之品,又配伍甘草、粳米以顾护胃气;用药凉润则热除津生而不伤胃气。
1.3 清热泻火谨防苦寒败胃:清热泻火是中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然其使用须辨脾胃虚实。如病畜胃气已虚,临床全然不察,仍一味使用苦寒药直折火势,则火邪未去,胃先败伤,病畜出现食欲废绝,肚腹疼痛等等,变证蜂起。故苦寒易败胃,医者宜谨防。
1.4 荡邪攻下宜顾护胃气:在中兽医临床上,汗吐下三法是临床常用的祛邪方法,这些方法虽能祛邪外出,但使用不当又能损伤正气,贻害无穷。张仲景特别重视治病先顾胃气,他用于泻下阳明热结的调胃承气汤中的甘草;用于攻逐胸胁水饮的十枣汤中的大枣等,皆属此义。故临床要注重辨证,详分虚实,无犯虚虚之戒,以达到攻邪先顾护胃气的目的。
1.5 运用补益药应谨防滋腻滞胃:临床上凡家畜虚损之疾皆当调补,就是脾胃虚弱病畜亦当补益为治,但辨证要精确,调补要适当。若实证补之诚属误治,虚证补之不仅不能愈病,补之太过反增新疾。补益之法治病,过用滋腻粘滞之品,则易腻滞胃气,而出现肚腹胀满,饮食废绝,粪便稀溏等证,而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故应用补益药须在察胃前提下,正确选用方剂,灵活配伍,以防滋腻呆滞胃气,影响疾病的总体治疗。
1.6 使用温热药不能燥伤胃津:胃喜润恶燥,治胃重在润养生津护阴,如过用温散燥烈,最易耗气伤津,胃中津伤,则易生热化燥,甚者可下吸肾水,使病情恶化。故治用温热,当辨胃确有寒,才可用之,且宜中病即止,过用则生火热。临床凡用温热燥烈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防风、附子、干姜之类,当辨证正确,治随证转,防止太过而致化燥损伤胃津,使病情发生变化,给治疗造成困难。
1.7 治疗他脏疾病应避免损伤胃气:胃气旺盛,五脏六腑之气皆旺盛。然而,凡治病必须服药,“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 虽为治他脏之病,然察胃不真,用药不慎,必损胃气,胃气虚弱,则增加治疗难度。
2 应用中注意事项
2.1 辨证论治应注意病畜胃气之盈虚:给病畜灌服中药,是中兽医治疗病畜疾病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临床上要想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靠病畜胃的收纳与传化。病畜胃气健盛则易达治疗目的;反之,病畜胃气不足,力不能胜,则治疗效果就差;病畜胃气一旦衰败,则水谷草料、药物皆不能化,则预后堪忧。
2.2 无论病之轻重应治不伤胃:病畜胃气虚而不败者,应治不伤胃;病畜胃气大亏者,应全力扶胃;病畜五脏不足者,应全力调胃;病畜内伤杂病久治不愈者,亦当治脾胃。临床病畜食欲增加,精神渐复,病虽重笃,但胃气虚而不败,故投益气健胃合养血化瘀可获效。假如病畜食欲不振甚至没有食欲,治疗时应全力扶胃,余症后图。
2.3 保护胃气的同时要注意顾护胃阴:病畜胃气虚者,可以异功散为主,胃阴虚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气阴两虚,二方合用,疗效肯定,极少弊端。胃气虚与胃阴虚在临床上症状有颇多相同之处,其鉴别要点,一在粪便,一在脉舌。病畜胃气虚者多粪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而濡弱或细而缓弱;病畜胃阴虚者则多粪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2.4 药力要靠胃气为之行:病畜胃气虚亏者,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因此选方宜纯,用药宜平,分量宜轻,且应有防有守,不可操之过急。
S853.23
B
1003-8655(2017)03-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