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治
2017-01-15马超孔新利
马超,孔新利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党原工作站,744315)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治
马超1,孔新利2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党原工作站,744315)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寄生在猪、牛、羊、狗、猫和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近年猪弓形虫病暴发又较多,特别是种猪,由于生活周期长,感染机会多,天气骤冷、更换饲料等应激容易诱发疫情。根据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在5月~10月,夏季发病率最高。猪患急性症的多见于断乳仔猪。现将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治及一般防控措施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8月2日我县党原镇3家散养户36头猪发生疫情,部分猪出现持续高烧不退,有的猪腹部皮肤出现红斑或紫斑,粪便干硬,呼吸急促,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果并出现死亡现象。经我县兽医人员诊断为疑似猪弓形虫病,后经送检市动物疫控中心化验室确诊,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疫情得以控制。
2 临床症状
体温最高可达42.3℃,大多41.5℃左右,稽留可持续3~10天,食欲减退,表现厌食继而废绝、喜卧,精神委顿,鼻镜干,流水样鼻液,尿橘黄色,粪多干燥,呈暗红色或焦油样,个别猪含有黏液,乳猪或断奶不久的仔猪,排水样稀粪不恶臭,有的猪粪便干稀交替,呼吸浅快,严重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股淋巴结明显肿大。在耳廓、耳根、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可见紫红斑或间有小出血点,与健康部位界限分明。有的病猪耳郭上痂皮,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最后呼吸越来越困难,行走时腰部摇晃,不能站立,卧地不起,体温下降死亡。个别病猪发生癫痫样痉挛,后躯麻痹,运动障碍。
3 病理变化
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剖检肺淡红,大多膨大有光泽,有些萎缩,表面有粟粒大或针尖大的出血点,膈叶、心叶可出现不同的间质水肿,间质增宽,有充满透明胶冻样物质,切面流出泡沫液体,也有的呈纤维素性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颌下、肝门、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外翻,有出血点。肝肿胀,硬度增加,呈黄褐色,表面有黄豆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肾脏呈土黄色,不肿胀,个别有白色坏死灶。腹腔内有大量的纤维性渗出物。有的胃底部黏膜出血,并见有小的、散在的溃疡灶。死于神经症状的脑软膜充血,有时脑沟与脑回变平,湿润有光泽,胸腹腔有黄色透明积液,也有的呈混浊状。心、膀胱无异常。
4 治疗
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是磺胺类药及中药类药,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4.1 西医治疗
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每kg体重70mg,或甲氧苄胺嘧啶每kg体重14mg,每天2次口服,连用3~4天,内服时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磺胺-6-甲氧嘧啶每kg体重20~25mg,每天1~2次,肌肉注射或口服,病初使用效果更佳。治疗要及时,急性弓形体病在发病3天内治疗非常有效;发病5天后,治愈率会很低,即使症状消失,虫体也会进入组织形成包囊,使病畜成为带虫者。
4.2 中医治疗
用蟾蜍2~3只(大者2只,小者3只,鲜品干品均可),苦参、大青叶、连翘各20g,蒲公英、金银花各40g,山豆根、射干、桔梗各25g,大黄、赤芍各20g,甘草15g。水煎温服。
5 防控措施
5.1 做好饲料卫生管理主要防止猪的饲料、饮水被猫粪污染,消灭猪场的老鼠,屠宰废弃物不可用来作猪的饲料(必要时可煮熟后利用)。
5.2 整群药物预防用SMP(磺胺甲氧嗪,即长效磺胺)500mg/kg,同时配合乙胺嘧啶25mg/kg的浓度添加到饲料里,能预防弓形体包囊所致的感染,连续应用2个月,也未见有中毒现象。
5.3 杀灭卵囊及避免人体感染杀灭土壤及各种物体上的卵囊可用55℃以上的热水及0.5氨水冲洗,并在日光下暴晒。人在接触牲畜、生肉、尸体后要严格消毒,肉食品要充分煮熟或冷处理(-10℃15天,-15℃3天可杀死虫体)。
5.4 感染猪只的处理定期对猪弓形虫检疫,检疫出的感染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建立健康猪群,猪舍用2%来苏尔溶液消毒。
S858.28
B
1003-8655(2017)01-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