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羊病实用防治方法探讨
2017-01-15赵晓丹
赵晓丹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检疫站114200)
秋冬季羊病实用防治方法探讨
赵晓丹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检疫站114200)
根据中兽医科学的辨证方法,结合长期规模养羊生产实践,深入分析秋冬季羊常见高发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针对性制定更为完善和实用高效的综合防治方案,指导业内正确防控秋冬季养羊常见高发病。
秋冬季;规模养羊;常见传染病;临床症状;综合防治;治疗要点
1 秋冬季羊发病特点
秋冬季受季候风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并有寒流侵袭,此阶段新生羔羊、妊娠母羊、老弱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特别是新生羔羊 (20日龄以内)容易产生不良应激 (冷应激综合征、即时性腹泻),成活率较春夏季所产羔低;其他育成期以后的商品羊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秋冬季养殖环境温差波动幅度过大时会对其采食量造成一定影响,加之入秋以后逐渐进入枯草期,饲草料及饮水供应不足等综合作用下会导致羊体质、抗病力下降,以致发病率增高。秋冬季规模化养羊很难协养殖调环境控制,一方面羊舍日久失修、破损漏风,秋冬季冷风穿舍而过,加之高密度养殖的羊舍内粪尿清除不及时容易形成低温、高湿的不良环境,为病毒繁衍增殖、散播疾病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是现代全封闭、高密度饲养的规模羊场在秋冬季为防风防寒,经久关闭门窗保暖,数量庞大的羊群短期内即可排放大量粪尿并发酵产热、产气,加之羊群自体产热等极易造成暂时性舍温升高,形成高热高湿环境,这有利于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繁衍增殖。因此,现代规模养羊多种常见传染病呈常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秋冬季早期发病多以病毒性感染为主,但因管理疏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到位、饲草料营养供应失衡、饲喂方法不当、不良应激增多等,造成羊体质和免疫力下降,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仍然时有发生。
2 临床症状特点
受秋冬季特有的低温、寒流、冷风影响,不同性别、日龄、体况的羊群易感性和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具体总结为: (1)新生羔羊 (40日龄以内)腹部受凉容易产生即时性腹泻,多呈水样腹泻,或呈糊状下痢,常见污物粘结于肛周及尾部,病羔精神较差、食欲基本正常或有所衰减,本病一般与病原体感染联系不大,抓好羔羊保育舍恒温控湿管理,即可有效根除。(2)妊娠母羊容易罹患感冒症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病羊流泪、涕下、眼结膜角膜红肿、眼部分泌物增多、间歇性喷嚏、呛咳、呼吸不畅、听诊肺部湿罗音、反刍及消化不良、精神萎顿等。病毒性感冒轻者于一周左右自愈,重者可致怀孕母羊流产、早产、产死弱胎等。(3)其他商品羊秋冬季早期发病也多为病毒性感冒症,多以呼吸性疾病为原发病,病程中后期随体质和免疫力下降,内外源性感染加剧,最终形成多元混感的复杂症状。症见发病羊眼部、鼻部分泌物增多,多数可见黏浓分泌物粘结于眼周、鼻周,久之形成干固结痂;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检查群内可发现发病羊喷嚏、咳嗽、呼吸啰音、呼吸急促或呼吸不畅等;病初表现出发热、体温偏高现象,中后期逐渐趋于正常值;反刍及消化不良,精神较其他健康羊有明显差别,行动迟缓、离群独处、久卧不起等。
3 治疗要点
秋冬季羊场最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呼吸道综合征、前胃疾病普遍适用的处方为:黄芪多糖注射液 (0.1ml/kg)+柴胡注射液 (0.1ml/kg)+氨苄西林钠或复方青霉素 (0.1g/kg)混合肌注,视具体病情需要,按照1~2剂/d,连注2~3d。若病初病畜呈高热症状,处方中可再添加氨基比林注射液5~10ml辅助退烧;若经久不食、粪便燥结的病例,首次注射可另侧颈部肌注1~2剂复合VB注射液5~10ml/只,以促进患畜排便和尽快恢复食欲;前胃病变明显的病畜在采用上方注射治疗的同时,应合理采用保健预防所用的复方中草药散剂参与治疗 (拌料投喂/灌服),实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要注意羊类反刍兽,反刍机能已经建立健全的病羊不可口服抗生素,新生羔羊 (30日龄以内)可适量口服抗生素,要坚持抗生素 “可肌注、不可口服”原则,以免抗生素抑杀瘤胃内正常菌群而引发更严重的消化性疾病。
赵晓丹 (1980.2-),汉族,女,辽宁省海城市人,本科学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